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年元旦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原则时,两岸经贸交流的前景一度笼罩在层层阴霾中,但在岛内政经形势与国际形势的演变下,经过两岸民众的积极努力,目前却又展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人们现在有理由相信,两岸经贸交流不仅会持续发展,更有可能取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两岸关系》2006,(4):14-16
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将是未来两岸经贸政策新思维与新作为”的“新大陆经贸政策”,被舆论称为“戒急用忍”政策的“还魂”。  相似文献   

3.
20多年来,两岸经贸交流获得了长足发展,推进了两岸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两岸不同属性经济空间的交接、重组和整合。然而,由于台湾推行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迟滞和延宕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时空演进,从而使两岸经贸交流存在诸多问题。但“障碍”是一时的,在全球化和区域化洪流的推进下,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主导下,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520”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岛内外舆论认为,以马英九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采取更为积极开放的大陆经贸政策,与大陆进行经济合作。那么,今后两岸经贸往来的种种机遇,具体体现在哪几方面呢——  相似文献   

5.
两岸经贸关系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大陆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在两岸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条件下,始终坚持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和干扰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方针,努力推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但由于李登辉、陈水扁当局长期对两岸经贸采取限制性政策,两岸经贸呈现出单向、民间、极不平衡的发展格局。2008年,国民党在岛内重新获得执政权,开放和发展两岸经贸关系成为民意主流和执政者的政策导向。在新形势下,两岸经贸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在台湾地区民意代表选举中,代表国民党在新竹县参选的邱镜淳,以“两岸和平经贸松绑、推动三通直航观光”为八大竞选主张,获得127892票,成为得票数最高的“立委”当选人。邱镜淳长期关心两岸经贸发展,主张两岸开放,积极推动两岸三通直肮观光,并表示希望藉由三通直航,以便利台商经贸活动,加速开放大陆观光客去台观光,  相似文献   

7.
李立 《台声》2006,(5):30-30
陈水扁年初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两岸经贸政策后,3月22日,“行政院”通过配套机制,全面地从严管理两岸经贸、投资、人员往来等,并增设对企业大陆投资的“政策面审查”。吴钊燮表示,执行事项,最迟在6月30日前完成。所谓“政策面审查”是指,对超过一定金额或与敏感科技有关产业的大陆投资案件,除项目审查程序外,先由有关部门邀请企业负责人及经理人,就企业财务计划、技术转移、输出设备、在台相对投资等要项,确定业者的具体承诺,并由业者出具同意接受政府“实地查核”之承诺书后,再提送投审会审查。不难看出,该配套机制收紧了大陆投资…  相似文献   

8.
以两岸直航为重要议题的国共“两岸经贸论坛”闭幕两个月来,两岸相继宣布了“小三通”和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所谓“小三通”扩大化的政策是指福建泉州石井与金门之间的客运直航在6月8日开启,成为闽南沿海距金门最近的海上“黄金水道”;而所谓两岸包机的扩大化政策,是指6月14日两岸同时宣布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等3个传统节日期间。这无疑是两岸三通迈出的重要一步,应当给予正面评价。不过,笔者也认为此举显然受…  相似文献   

9.
两岸经贸形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不少新亮点与新热点,也有不少标志性的变化。两岸贸易持续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贸易总额预计将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2007年,两岸经贸关系仍会保持平稳发展,而且可能在某些方面获得新的突破与发展。两岸贸易出现快速发展,贸易总额预计突破1000亿美元尽管年初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大陆经贸政策,但并没有影响两岸贸易的持续发展态势。今年以来,两岸贸易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据商务部统计,  相似文献   

10.
一年来,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贸交流合作持续热络。两岸间接贸易总额到2007年累计突破7000亿美元大关,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热情未减,从珠三角、长三角加快“西进”“北扩”,新一轮的产业多元化、升级、转型正在展开。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呈现出更加密切、深入、广泛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 《台声》2011,(10):27-29
8月22日,2012年台湾地区“大选”候选人蔡英文公布其“十年政纲”,其中有关两岸经贸政策主张论述,是建立在两岸“一边一国”基础之上的,是以“台湾利益”优先与“台湾利益至上”的,是政治凌驾于经济之上的,是管制重于开放的,是十分消极的,很少有正面的、积极与鼓励性的政策主张与论述。一旦民进党上台执政,两岸经贸关系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2011年8月23日,蔡英文抛出炮制已久的“十年政纲”“国家安全战略”篇和两岸经贸篇,正式亮出两岸政策底牌。作为角逐“大选”的关键步骤,这是蔡首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两岸议题。尽管蔡对此层层包装,试图淡化民进党“台独”立场,  相似文献   

13.
2007年4月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隆重举行,祖国大陆方面公布了新的两岸开放交流措施。随后不久,从岛内也传出消息,  相似文献   

14.
亚洲金融风暴后两岸经贸走势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洲金融风暴后两岸经贸表现为贸易呈下滑趋势,台商投资进入调整期,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高科技合作意愿提高等特点,表明两岸经贸关系面临严竣的挑战,一是国际经济仍不容乐观,二是贸易保护主义复兴,三是出口产品竞争力的挑战,四是两岸加入 WTO的挑战,五是两岸三通的挑战。新世纪的到来将给两岸经贸带来新的曙光,两岸经贸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1,(8):57-57
高雄市长陈菊最近成立“高雄市府两岸工作小组”,并已召开首次会议,讨论如何加强两岸交流。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收清单实施后,两岸掀起新一轮的经贸商机,加之同党的云林县长苏治芬、嘉义县长陈明文和台南县长苏焕智等人近年亦登陆开拓销路,陈菊唯恐落后,最近频频出招,抢搭两岸经贸专列。  相似文献   

16.
钟宝 《台声》2011,(8):49-49
这几年两岸关系持续良性发展,与此刚时两岸经贸限制也得以松绑。台湾陆续开放陆客、陆资、陆生来台,为台湾引进绎济活水。但是,也有部分人士及媒体从统计数字指称大陆磁吸台湾投资及就业,并据此强调两岸经贸开放对台湾“弊大于利”。针对大陆磁吸问题,如何从严谨的经济沦证加以诊断,并开出正确处方,实为当前台湾经济发展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17.
7月28日、29日,以“深化和平发展、造福两岸民众”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步入巩固深化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共两党高层和两岸各界精英人士再度聚首,共同汇集两岸民意,凝聚各界共识,提供政策建言,达成17项“共同建议”。  相似文献   

18.
4月下旬,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今年议题中增加了关于教育交流的内容,反映出两岸经贸往来从大开大阖的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9.
陈筠 《两岸关系》2009,(1):37-39
随着经贸往来的日益密切,两岸经济愈发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台湾经济已与大陆休戚相关——双方不仅将共享经济成长的果实,相对地,也将共同承担外来的负向经济冲击。在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经济形势都相当严峻,两岸经济自然无法置身事外。以“扩大与深化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为主题的第四届两岸经贸论坛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举办,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