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剑抒 《理论月刊》2006,1(4):22-24
马克思的历史观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出发点,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也是以实践着的具体个人为基点的。因此,从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去领会他独特的历史观就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别具运思。人在劳动中自由地创设了人化的自然、典章制度和社会组织,并使它们不断地得到净化和改善,同时人也在净化和改善这些对象性存在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自由地实现着自由。在马克思看来,“自由”的内涵并不只是不牵累于他物,它也在于自由者的功过自承。人类正是在对自由的人文价值意义的探求中用自己的独特性存在方式——对象性活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可见,马克思的自由思想与他的唯物史观的开放运思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郑广宇 《人民论坛》2013,(11):199-201
马克思自由思想是突破前人自由思想的片面性而产生的,具有与其相应的经济背景、政治背景,“只有实践才能实现自由”是马克思自由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自由思想,为我们批判西方所谓的“自由主义”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对推进当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管理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的自由是思想政治工作题中应有之义。科学全面地认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思想 ,并以此为指导 ,对增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的自由精神和马克思的"自由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自由思想即来源于西方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也渊源于西方哲学的自由传统。古希腊哲学的自由理念,近代哲学的政治自由理想,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精神自由对马克思都产生直接影响。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共产主义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是马克思"自由思想"在理论上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5.
近现代人们自由思想的丧失、个体发展的受限一直受到敏锐哲学家们的重视.在面对相似的时代问题,汉娜·阿伦特企图回归古典政治学的本真政治,通过构建一个用言语和行动获得自由的政治领域作为突破路径,而马克思则强调重视历史现实,从废除不合理的现实制度出发,从而实现人的类本质,构建一个人类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我们以汉娜·阿伦特在建构自身理论时对马克思理论的误解作为基点,呈现两者所提解决路径的不同之处,更好地厘清马克思理论中对人类自由领域建构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扬弃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他在不同时期对人本之人与人本之本、对存在论意义上之人本与价值论意义上之人本在认识和侧重上的异同。他从主张意识的人和人的精神自由转向关注受世俗社会束缚的人和人的解放。此后,他从异化之维确立了人的理想化本质,最后又转向实践之维并确立了人的社会本质。以人的社会本质为中心,并基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形成了独到的人本思想。马克思人本思想的人本之人主要指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人本之本则指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体到社会发展实践中,他的人本思想又表现为社会的发展依靠人、为了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正反合的三段论式结构,把世界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未来"自由个性"三个阶段,与此相应,存在着共同体的自由、个人的形式自由、每一个人的实质自由三种自由形态。马克思关于第三个阶段的自由理想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市民社会是一个远非理想的社会,并给全人类树立了一个理想的神性之维,以此来批判和关照现实,从而提升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研究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密尔伦理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因而也是其自由思想的基础。不受干涉的自由权是消极的个人自由的维护,而个性的自我发展则是个人自由的积极实现,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密尔自由思想的完整内容。这两种自由在个体德性的生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密尔的德性概念是从属于幸福概念的,这也是他的道德选择中出现相对主义的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
杨文圣 《前沿》2012,(18):36-38
理性自由思想是马克思《莱茵报》时期最重要、最核心理论.马克思提出自由是人的全部精神的类本质,而新闻出版是人类自由的真正实现,法律是人民自由本质的真正表达,理性自由的国家是人民精神力量的真正代表.深入解读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自由观,对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早期思想的真谛以及其世界观转变的动因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受制于自然主义与个人主义的认知,早期现代性思想事实上并没有理解人类自由的超越性与社会性维度,对此康德哲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都曾试图作出修正,但是黑格尔决定性地扭转了这一局面。通过将现代经济解释为人类意志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精神领域,黑格尔重新树立了人类理解、掌控自身社会生活,进而以人类整体的力量实现人之自由的崇高信念。马克思高度重视黑格尔自由观的超越性和社会性维度,但又深刻批判了黑格尔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唯心论解释,进而从人类实践的现实条件出发,重新阐明了人类自由的丰富内涵和实现方式。马克思将现代自由观带入到一个全新的境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于我们把握自身时代的处境和前途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哲学的重大意义在于他确立了感性实践活动优先于逻辑和知性的原则.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活动作为人的一种本源性生命活动方式成为解决一切重大问题的深层依据.因此,开启马克思自由思想真蕴的关键就在于理解和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那就是:说明人的精神的解放、自由的实现只有与人的历史运动、与人为争取人本真的生存所进行一的实际斗争相结合才有可能.这样的自由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不断开启的生存空间和存在意义,是一个被不断拓展的过程,同时自由也是实践努力的方向,因为自由是一种价值趣向.如此解读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对当代人境遇(生态危机、价值虚无和普遍异化等)的改变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和主导价值取向,涵盖个体与社会双重的解放维度。在个体和社会维度的解放诉求中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精神实质之根本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深入认识其与人类解放的应有关系凸显为实践追逐与理论向导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哲学意义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刘猛 《宁夏政报》2015,(4):59-60
郭初阳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以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为条件,能够熟练运用互文性阅读教学方式,并在与学生个体进行民主性的对话之中有切近于思的存在,进而实现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的现代公民"之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话语体系中的自由思想表达处于隐性和被遮蔽状态,梳理、辨识和阐释中国文化中蕴涵的丰富自由思想,对于赢得在自由问题上的话语权意义重大。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多维的自由思想,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解放为主旨的革命文化赋予自由以解放的蕴涵,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表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价值观,内含着"许多规定的综合"和"多样性的统一",是中国文化语境下自由观话语螺旋式发展在内容深刻性上实现的一个完整"圆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从总体上把握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作为整体系统发展规律的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中国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不同历史阶段的中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推进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蕴含着生命政治学批判的诞生,主要体现于宗教批判的"神学治理"维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口治理"维度,尽管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以"生命权力的逻辑"为批判对象,而后者的批判对象则是"资本权力的逻辑"。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以"权力"为中心,那么"权力的形成"则是马克思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权力、资本和生产"构成了马克思权力谱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权力和资本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权力逻辑;而权力和生产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权力逻辑。据此,在福柯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奠基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内在关联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批判理论在当代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在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式"的话语已成为哲学表达的"流行语",这自然也体现在近几年的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然而我们最应该借鉴的是海德格尔哲学所由以建制的个体性精神.在生存论维度中确立马克思哲学的个体性原则,并不是关于个体的知识性表述,也不是关于个体的心理性描述,而是揭示马克思哲学应如何对个体发挥功能性作用.它的理想方式不是仅仅获得由外而至的普遍性知识,而是由内而发的启蒙与觉醒.只有在个体性原则上,中西马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即不是逻辑意义上谁能包容谁,话语上谁能解释谁,而是随人生境遇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性原则上的沟通是一种"不在场"的沟通.  相似文献   

18.
吴璇  刘衍峰 《新东方》2023,(1):83-88
马克思系统梳理了以往哲学有关人的主体存在问题,深刻阐明了物质生产活动是主体存在之基,从而奠定了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石。马克思通过对宗教史观和英雄史观的批判和清算,摒弃了唯心史观将历史进程抽象把握为精神意识和英雄“个体”的自我实现,科学阐释了人民主体思想生成的逻辑进路,将历史发展的主体确立为人民。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以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实践主体为价值所指,以人民是共享发展的利益主体为价值导向,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人民主体思想的价值归宿,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哲学在人类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是如何发生的 ?这一问题本质上也就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问题所在。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 ,或者说它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差异不在一般意义上的、单纯的以“自我”、“自我意识”的“先在”预设为“理论前见”的实践观点的确立 ,而是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哲学批判 ,从根本上突破了作为一切旧哲学之“理论前见”的种种形而上的预设 ,把“现实的个人”、现实的个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即实践 )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 ,本质地打开了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历史维度 ,从而把现实的人的生活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以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和马克思思想发展为背景,重新对马克思的"新陈代谢"一词作了深层次多角度地挖掘。福斯特认为具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新陈代谢理论构成了马克思生态学的核心命题。它不但贯穿在马克思成熟作品之中,科学表达了马克思生态学的哲学基础和主题,而且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态批判的核心要素。这一理论对于新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