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近代中国,宪法的权威最终不可避免地沦丧,问题关键就在于地方法制尚未健全,地方社会尚未建立,或者说,制宪权的行使没有真正的地方性基础。近代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宪法的实验室,它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宪法模式,例如清末的君主专制式宪法《钦定宪法大纲》、君主立宪式宪法《十九信条》、民主共和式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威权体制式宪法《中华  相似文献   

2.
正立法监督对于保障立法的民主性、科学性,制约立法权的行使,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权威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宪法》《立法法》等规定的立法监督形式主要有批准、备案、审查、改变、撤销和裁决等。其中,批准是唯一的事前审查型的立法监督形式。与其他事后型的立法监督形式相比,立法批准制度在防范违反宪法、违反上位法,以及防范不合理、不适当的法律文件的出台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就我国《宪法》《立法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  相似文献   

3.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出现的,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洗礼和升华,成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的法律现象。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精神和原则就代表着这种新型法律现象——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成为新时代的文明标志。因此,我们追寻这种新时代的文明的起源,探求其发展脉络和规律就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革命在近代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从《共同纲领》到现行宪法均规定了革命,构成了颇具中国特色的宪法话语。现行宪法中的革命有多重含义,主要包括作为确认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非暴力形式的自我完善的革命、作为政权取得正当性证成的革命以及作为一种价值追求的革命。在规范意义上,宪法上的革命规定具有确认性规范、授权性规范和权义复合性规范三重特性。宪法上的革命如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理解现行宪法为国家发展和变革预留的空间,进而探寻由执政党、不同的国家机关以及人民群众参与的革命规定的实践机制,最后是要发挥宪法作为根本法的作用,为革命作用的发挥划定边界。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有没有宪法? 中国的宪政运动是从十九世纪末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向清朝政府要求变法,提出建立君主立宪的主张而开始的,但不过昙花一现。继后,清朝政府为抵制人民革命,保持封建专制制度,于1908年公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相似文献   

6.
近代意义上的宪法是伴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而出现的,并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洗礼和升华,成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步走向成熟、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型的法律现象。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所体现的精神和原则就代表着这种新型法律现象———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作为根本大法的宪法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宪法的制定和颁布成为新时代的文明标志。因此,我们追寻这种新时代的文明的起源,探求其发展脉络和规律就具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英国的法律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具…  相似文献   

7.
法治博览     
正尊重宪法就是尊重一种生活方式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秀鹏2015年12月23日在《光明日报》上撰文《尊重宪法就是尊重一种生活方式》认为,宪法既是纸面上一目了然的文字,也是现实中栩栩如生的生活,还是关乎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坚如磐石的价值。我们既要强调国家意义上的宪法,也要强调公民意义上的宪法;既要重视政治层面上的宪法,也要重视生活层面上的宪法。对公民而言,尊重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期,在要革命还是要立宪的问题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曾以小说为武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改良派发表了《新中国未来记》、《宪之魂》、《未来世界》等小说,鼓吹“君主立宪”;革命派也在一九○三年发表了提倡“民族主义”的《洗耻记》和痛斥“君主立宪”是缓和革命的《自由结婚》等小说;尤其是出色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在一九○五年写出了小说《狮子吼》,歌颂革命党,直接批驳《新中国未来记》。 梁启超十分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他在《小  相似文献   

9.
赵林凤 《求索》2012,(11):68-70
汪荣宝是中国近代宪法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清末新政改革中,他参与制定《钦定宪法大纲》,编纂《钦定大清宪法草案》;民国初年,他撰拟《汪荣宝拟宪法草案》,之后参与制定《天坛宪法》。汪荣宝执著地将分权、制衡、议会主权等西方宪法原则移植到中国,并揉合本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现实,详定多部宪法具体条文和款项,一定程度上初创了中国宪法的模型,其筚路蓝缕之功应被后人铭记。  相似文献   

10.
姚小林 《人大研究》2004,17(9):41-42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来是我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重要内容 :《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以宪法的形式初步确认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是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 ,规定了人民主权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普选原则和议行合一制原则。“七五宪法”名义上保留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但在宪法实践上又破坏了这一制度的根基 ,如革委会成为实际上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于一体的国家机关。“七八宪法”及其两个宪法修改决议案 ,还有 1979年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组织法、选举法等基本法律 ,坚持和发展了“五四宪法”关…  相似文献   

11.
《人大建设》2010,(3):51-53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少宪法,从晚清政府匆匆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到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的《天坛宪草》,再到沦为独裁者遮羞布的《中华民国宪法》,都曾经风光无限。但是,它们从来没有给中国带来过真正意义上的宪政。  相似文献   

12.
作为欧盟创始国,法荷近日以全民公决形式相继否决《欧盟宪法条约》,英国继而宣布推迟对宪法进行表决.宪法条约的批准进程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欧洲一体化的继续推进一时陷入困顿。本文拟从完法的条款分析入手,结合宪法的制定背景.对其作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人大研究》2006,(4):24-29
为纪念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23周年,推动宪法的实施,使宪法真正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宪法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宪法,2005年11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北京大学人大与议会研究中心和法制日报社在西郊宾馆联合主办了“宪法司法化理论研讨会”。会议邀请了对宪法司法化素有研究的学者、法官和律师,研讨了宪法在法院如何适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宪法司法化的必要性蔡定剑(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齐玉苓案以后,学界对宪法司法化研究有一个热潮。但是热潮过后热情就过去了。要成就一项制度,必须要有一个持续性的研究和不懈的推动才…  相似文献   

14.
白红义 《小康》2005,(12):66-67
在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中,中央指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早在2001年浙江省便颁布实施《浙江省最低生活保障办法》,首次以政府立法的形式,将农村居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了了解这一地方政府创新的重大意义,《小康》记者专门走访了浙江省法制办主任郑志耿先生。《小康》:您如何评浙江低保制度的积极意义?郑志耿:从政治意义来看,它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中的一个底线。从法律上来讲,它是宪法赋予人民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帮助的宪法精神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张占斌 《小康》2007,(1):34-35
“省管县”已经由学者讨论层面逐渐走入国家政策层面目前我国行政层级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乡镇政府,共五级,可以说是世界上行政框架层级最多的国家。事实上,我国《宪法》并没有把市作为一个行政层级,严格意义上说市管县是不合《宪法》的。但历史地看,这种  相似文献   

16.
《人民政坛》2009,(4):41-41
李占荣在《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0期载文《论“中华民族”入宪》认为,民族是一个基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历史范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族已经不再专指汉族,而是指当时中国境内所有民族。大陆学者长期专注于文化意义的民族研究,对作为政治民族的“中华民族”的研究甚少。“中华民族”入宪是指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写入宪法,在宪法中确立“中华民族”的政治法律地位。这是中国各民族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从国际法看,“中华民族”入宪对台湾问题具有重要的国际法意义,它从宪法的高度确立了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政治组织形式,表明中华民族的不可分割性.为国家统一提供了理论和宪法支撑。  相似文献   

17.
正(四)地方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的宣誓仪式及其形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宣誓仪式作出明确规定:宣誓仪式根据情况,可以采取单独宣誓或者集体宣誓的形式。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应当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领誓,领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领诵誓词;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右手举拳,跟诵誓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宪法宣誓制度实施组织办法,除了沿用全国人大常委  相似文献   

18.
董和平 《求索》2014,(4):122-128
《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宪法性文件,对后世宪法立法与宪法学研究有着多方面的现实影响,但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其缺乏深入具体的研究,已有的研究多局限于标签式的政治地位评价,而少有具体地专项分析。本文跳出对《大纲》的宏观政治性评价,从《大纲》对中国立宪思路和立宪技术演进、宪法学基本范畴引入和宪法学说形成、宪法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建设以及宪法学研究方法改进等角度的现实影响来总结分析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官示。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0,(1):34-35
张步峰在《法学家》2009年第4期载文《男女退休不同龄制度的宪法学思考》认为,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构成了我国男女不同退休年龄的现行法定依据.一直沿用至今。男女不同年龄退休制度所涉及的宪法权利——女性劳动平等权,劳动权是其权利本体,平等权是其权利形式。女性平等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包括形式平等权和实质平等权。  相似文献   

20.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我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草案)》作说明。一、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和必要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国家公职人员在任职时向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多数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制度。据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