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妮 《人民论坛》2011,(9):160-161
国民幸福感从一种抽象的个体心理感受化身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被写入了各地即将展开的发展蓝图,成为"十二五"时期我国政府施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国民幸福感与和谐社会关系、国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提高国民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成为亟待回答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梅苏蔓  王瑞瑞 《传承》2011,(9):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浅谈国民幸福感与国民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甜 《传承》2011,(24):52-53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引导社会心态,而"幸福感"是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国民心态对国民幸福感必将产生很直接的影响。通过重点分析国民心态中存在的问题,比如低级、庸俗的感性文化倾向,普遍焦虑的心态等,得知人们精神生活的错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幸福感,为此,最后一部分具体阐述了如何构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以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社会层面谈论幸福的基本认识 第一,基本收入是幸福的首要条件。整体而言,穷人的幸福感比富人低,穷国国民幸福感比富国国民低。当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增加收入就会增加幸福感。当一个国家的低收入群体很大的时候,增加他们的收入会显著导致整个国民幸福感的提高。我们在武汉市的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6,(11):3-3
国民的幸福感反映出国家和谐的程度,没有国民的幸福,国家与社会的和谐无从谈起,也就是说,国民个体的幸福恰恰是国家整体和谐的基础和标志。  相似文献   

6.
《世纪行》2017,(3)
<正>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保障与享有健康已成为全体国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目标追求。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思路,实行全部疫苗的免费接种策略,将工作重点前移,将资源配置下移,保障国民身体健康。设立国家健康馆,加强健康知识教育,让人民群众成为自己的医生,将疾病控制在"源头"。这些举措不仅能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还将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幸福感是基于主体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反省而获得的某种切实的、比较稳定的正向心理感受,是人们所体验到的一种积极的存在状态,并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某种转瞬即逝的情绪状态。有关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升措施已成为幸福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随着中国国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基于西方积极心理学和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幸福感研究,对于提升中国公民幸福感、社会和谐程度,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区居民幸福感作为国民总体幸福感的重要起始环,概念化为居住在一个社区的居民的生活满意度、文化认同、社区凝聚力,被赋予了人民对社区建设的期望.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反映国计民生的基础部分,提升社区成员的幸福感,对于提升整体国民幸福感有重要意义.研究阐明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在维持国家社会稳定、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和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上的积极价值,并结合价值提出社区居民幸福感提升的相关路径.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有利于社区治理、社会稳定,有利于增强民众凝聚力,提升社区参与度,保持居民身心健康.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需要改善社区环境、开展文体活动,也要重视社区居民心理状态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建国以来衡量我国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变化历程,阐明了G D P指标体系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缺陷,认为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终极目的,这也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结束的2011年全国"两会"上,"让人民幸福"成为热议话题。而此前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感"、"幸福指数"也成为高频出现的热词,打造"幸福北京"、"幸福广东"、"幸福重庆"的政策目标此起彼伏。从"国家富强论"转向"国民幸福论",期间传达出的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2,(4):14-17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如何提高国民的幸福感,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全国两会现场,肩负使命的驻琼全国代表、委员深读《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幸福提速思想大碰撞",追问新一轮发展部署给海南带来怎样的机遇,下一步强岛富民之路该怎么走。  相似文献   

12.
论文化建设与国民幸福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杨永志 《前沿》2012,(3):187-190
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现了国民幸福感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呈现显著正相关的现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从文化领域为我们展现了提升国民幸福的新视野。通过文化的特征及其对国民幸福提升的作用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以文化建设促进国民幸福提升的具体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你幸福吗?——2010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发展观下的幸福感 人们把幸福看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人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追求幸福。有人觉得这样的认识还不够,提出作为终极目标还应该包括人类发展、公平正义。其实,人类发展的目标与个人幸福的追求本应该是一致的,发展的角度看幸福逐渐成为普遍接受的观念。从上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国民幸福指数”这个概念,以取代“国民生产总值”。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14.
提高国民的幸福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主观幸福的因果模型显示主观幸福是内部心理因素(认知因素与人格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与政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同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而若想构建内心的和谐,就必须在明确影响国民内心和谐的三大心理要素即个体的性格、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调整好国民的心态,让国民正确看待社会,努力培养国民的健康人格,从而尽可能让国民拥有更多的幸福。其具体构建内心和谐的途径有三点。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5,(21)
<正>人的幸福感和社会的公平程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治理质量的提高对人们的幸福感则具有决定性的意义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是本次全会讨论的重要议题。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的大幕即将开启。早在5个月之前,江西财经大学幸福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海欧就刊发文章,建议国家规划编制部门把"增强国民幸福感"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社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韩美玲  束然 《人民论坛》2012,(35):168-169
近年来,幸福感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80、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推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新生群体。文章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个人与政府四个视角进行调查研究,对影响这一群体幸福感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增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幸福感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重要方向,近年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大学生因其心理、生理和社会性特征,成为国内心理幸福感研究的重点群体。以知网数据库文献为基础,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目前国内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现状、研究焦点进行的分析研究发现,关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呈增长趋势,相关研究热点集中于心理幸福感与主观幸福感、自尊、社会支持、生活满意度等的关系。比较国内外研究情况,未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幸福感的研究可以从本土化、跨学科以及积极干预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9.
喻燕 《理论月刊》2023,(10):108-117
女性农民工逐渐成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力军,其幸福感的需求呈现由谋生到发展的变化,提高女性农民工幸福感成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本文基于社会阶层认同理论,运用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3、CSS2015、CSS2019)三期数据,构建有序logit模型,借助中介调节效应分析法检验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存在代际差异与务工区域差异。主观阶层认同对女性农民工幸福感的作用呈现出受调节的中介效应,其中非农收入起到了中介作用,社会公平感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向上流动的社会机制、健全可持续增收机制、营造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推进包容性城镇化建设等有助于持续增进女性农民工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胡蓉 《青年探索》2016,(5):25-33
在当下中国社会,住房成为了青年中间阶层在都市生活中面对的主要压力之一,住房既在客观上影响其生活方式,也在主观上影响其生活感受。为了研究住房产权、住房消费、住房条件等住房状况与青年生活幸福感间的关系,特以广州青年中间阶层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构建认知取向和情感取向模型,对幸福感内部结构要素进行细致分析,以最终揭示住房对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从幸福感总体模型来看,住房状况是影响青年中间阶层总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住房产权对总体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住房消费压力则会显著降低幸福感,住房条件对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曲线关系。从幸福感结构分析模型来看,住房因素对于情感取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住房状况主要通过影响青年中间阶层的地位认知来对幸福感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