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做出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回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这是思想理论上成熟与先进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进步的先决条件.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提升中...  相似文献   

2.
对马克思主义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理论自觉促进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提升理论自觉。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检验,为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程度所衡量。  相似文献   

3.
张世充  朱梅 《传承》2011,(8):30-31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角探讨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理论创新,认为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国家独立权是人权的根本前提,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人权的根本保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倡导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确立平等、无差别化人权理念等理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既是几代共产党人接力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实践过程,也是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理论过程.在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党的建设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形成了毛泽东党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两大基本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创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为在新的起点上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一开始就立足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试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相结合,在一批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那里形成了初步的文化自觉.随着中国革命实践正反经验的不断总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的高度统一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那里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紧接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学术界的研究全面展开,加上党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最终成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广泛的文化自觉.文化自觉的最终结果是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本身的普遍真理性,找到了在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切实结合道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6.
从文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世界;从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文化自觉的过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文化自觉的进程中,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文化自觉对于我们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要启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都是在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回应中实现的.作为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重大突发事件为理论创新提供理论空间、检验平台、发展导向,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催生力.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期间经历多次转折,不仅没有消极懈怠,还在破解危局中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创新性理论成果,增强群众认同,激发主体创新意识,解决重大时代课题.因而要以人民群众实践活动为动力,以主体自觉的创新意识为前提,以正确总结历史经验为基础开展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理论自信以及由此所形成的科学信仰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最宝贵的思想财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是对其理论的指导地位和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同,是对其理论功能边界的清晰认知和对其创新之必要性的责任担当.理论自信是共产党人以清醒的理论自觉为前提,以实践检验为根据,以理论的创新发展为保障,以实现人民的解放为根本价值取向的对自己所坚持的理论的信心、信念和信仰.理论自觉是理论自信的基础和前提,理论自信是理论自觉的升华和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的理论资源来自于其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其实践源泉来自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不可逆转的态势.要做到合理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辩证地看待和评价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前提,保持信与疑的适度张力即“信中有疑、疑中有信”是保证.  相似文献   

9.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82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经验,彰显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对于推动新世纪的理论创新进而引导实现新的社会变革,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戴荣平 《福建通讯》2001,(11):18-19
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诚如此言,马克思主义是开放性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理论。恩格斯在晚年时曾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直截了当地要求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时,应当与各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与变化发展的时代条件和特点相结合,加以创造性地具体运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80年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新东方》2017,(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经历了曲折和弯路,但始终能回归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为我国的后继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启示。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创新与发展,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为我国聚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提供了认识的标杆。  相似文献   

12.
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最重要、最具决定意义的内容,也是需要持续深化和提升的现实课题。回顾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在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华平  陶富源 《求索》2013,(4):96-9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日渐升温,需我们自觉保留问题意识。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解,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系统与素的统一、常态与变式的统一;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形态,既可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实践中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和影响,又可以兼顾其他理论成果,还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态的本真样态,从而合乎逻辑地理顺这些成果之间的源流与主次关系。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认真甄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去合法化、去意识形态化、主体边缘化等误区。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前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至今,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南,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5.
坚持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源于“五个自觉”: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理论自觉;二是坚守初心使命,永葆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三是强化理论武装,增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四是勇于自我批评,激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行动自觉;五是健全法规体系,彰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制度自觉。“五个自觉”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理论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前提,政治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关键,思想自觉是自我革命的基础,行动自觉是自我革命的根本,制度自觉是自我革命的保障。探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自觉意识,增强党自我革命的动力和底气,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理论创新,先后产生了四大理论成果,树立了四座里程碑,镌刻着四个理论主题。这个理论创新过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坚持、继承和发展、创新的过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勃勃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这一战略部署,必须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等各项任务完成好,努力使我党成为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具体表现为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巩军伟 《长白学刊》2012,(2):153-154
正近代中国百年变迁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有机结合,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历史。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断指导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