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原则,为确立公民平等行使选举权奠定了基础。但落实该原则并非必然能够全面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确保外出农民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实现,是其利益正当表达的前提。为此,需要克服选民资格转移中的困难和被选举权落实不到位等不足,通过确立选民在经常居住地进行选民资格登记、以常住人口数来确定代表总名额、科学划分选区等方法,保障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权利。  相似文献   

2.
梁琳 《人大研究》2006,(2):14-14
中共陇南市委党校讲师梁琳撰文说,选举制度是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我国现行的选举制度还不尽如人意,应进一步完善。一是要切实保障选民和代表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改变政治现实中一部分人只享有选举权,而另一部分人却经常享有被选举权的状况。二是逐步扩大选举的竞争性。竞选是广大人民群众比较和选择自己代言人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差额选举,必须承认组织提名和代表联名提名的候选人的权利是完全平等的。只要程序合法、完备,就要尊重选举的结果,即使是在党组织的推荐意图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也应如此。从而把党…  相似文献   

3.
民主选举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大活动,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选举进展顺利与否,选举结果人民满意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大局。为了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地、充分地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选举,不受他人干扰和支配,体现选举的真实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必须坚决查处破坏选举的违法行为。为此,《选举法》作了明确的规定: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对有下列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一)用暴力、威胁、欺骗、贿赂等非法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二)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  相似文献   

4.
《辽宁人大》2007,(9):27-27
破坏选举行为主要有哪些表现? 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1.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4.对控告、检举选举中违法行为的人,或者对提出要求罢免代表的人进行压制、报复。  相似文献   

5.
庄根森 《人大研究》2011,(11):39-40
依照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选举权的普遍原则和实行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相统一的制度,充分保障了选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日前,网上有一篇题为《人大代表候选人是否有条件限制》的文章,该文随意对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进行解读,说"有选举权不一定就有被选举权"、"‘五种人’是没有被选举权的"、"文盲或准文盲不宜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等等。该文对选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解读,不符合宪法和选举法的规定,有必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6.
全法 《人民政坛》2011,(10):34-34
21.问:选民如何进行投票? 答:我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法,选民根据选举委员会的规定,凭身份证或者选民证领取选票。选举县乡人大代表,可以设立投票站进行选举。选民居住比较集中的,可以召开选举大会进行选举,具体方式由选举委员会决定。设投票站进行选举的,选举委员会应当根据各选区选民分布状况。按照方便选民投票的原则设立投票站。因患有疾病等原因行动不便的选民,或者居住分散并且交通不便的选民,可以在流动票箱投票。为了保证选民依法自由行使选举权,选举时设秘密写票处。  相似文献   

7.
邱家军 《人大研究》2012,(12):19-24
选举监督的目的就是从总体上为保障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创造条件,为公平而自由的各种选举作出保障,最终实现客观、公正、透明的选举。任何一项法权的落实都离不开实体性的组织与规范性的程序。目前国际上落实选举监督权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政党和候选人的选举观察、国内非政府组织的选举观察以及国际选举观察这三种基本形  相似文献   

8.
委托投票制度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选举制度应当能够保障每一个合格的选民都能充分、自由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 ,顺利参与国家管理与政治事务。选举制度的完善与否 ,选民能否顺利行使其选举权 ,则是衡量一个国家选举制度与政治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每一个选民能够行使这一权利 ,我国选举法作了一系列保障性的规定。在投票的具体问题上 ,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 ,选民因文盲或残疾而不能书写选票者 ,可以请他所信任的人代写选票 ;选民在选举日外出而无法回本选区参加投票的选民 ,则可以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前者可称之为代写选票制度 ,后者则可称之为委托投票制…  相似文献   

9.
对破坏基层人大代表选举的行为,要把预防和查处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对破坏选举行为的防控措施。选举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为保障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法第五十五条对制裁破坏选举行为进行了规定。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初,Z省90个县(市、区)、943个乡镇进行了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在人大代表选举过程中,查处了57件破坏选举的行为。现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并与2006年下半年至2007  相似文献   

10.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中所涉及的公民政治权利主要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包括自由投票权以及与选举相关的提名权、知情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等。在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缺乏竞争性的确认式选举,使公民的选举提名权流于形式;选举信息公开度不够使公民的选举知情权受损;确认式和动员型的选举方式使选民自由投票权受限;相应机制不健全,使选民的监督权和罢免权无保障。为此,要实行民主提名的方式,让选民有充分的提名表达权;完善选举信息公开体系;保障选民的自由投票选择权;实行监督的常态化和罢免的程序性;选举中要理顺党的领导与人大代表选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破坏选举行为的主要表现按照选举法所列,破坏选举行为主要表现为:a、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  相似文献   

12.
选民登记是确认公民享有选举权的一道法律程序,是选举制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及时准确的选民登记,就难有选举的顺利进行。从我国目前的选民登记模式看,以选举机构主动登记选民为主,没有强制选民登记的法律规定,选民不登记的行为并没有受到国家强制力的约束,因此蕴含着公民权利自愿行使的理念。可以说,我们目前的做法实际上是“登记选民”,还没有真正做到”选民登记”。  相似文献   

13.
在近现代民主政治下,选举权被形容为选民"用手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和民主选举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不断发展完善。从党内民主到人民民主,从人大代表选举到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选举,从职工代表选举到其他各种社会组织选举,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断扩大,民主选举的魅力不断凸显。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民主选举的发展可以用"小步快走"  相似文献   

14.
选举投票程序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举投票程序中的问题,一些是由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所引起的;而另一些是由实际工作没有按照选举法的严格要求进行所造成的。这里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前者,即由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所造成的问题,并综合各方意见,试图提出解决的方案。(一)流动票箱的存废流动票箱投票是由选举委员会派出工作人员携带票箱到选民住地,让选民民主投票,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弱病残和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选民投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少严格的制度规范产生很多问题。首先,流动票箱投票方式的运用存在滥用的趋势。流动票箱在一些地方已成为投票的主要形式,特别是在城市的郊区,…  相似文献   

15.
李艳  吴晓静 《人民政坛》2011,(11):40-41
关于选民登记 选民登记是选举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程序和基础工作,它是保证享有选举权的公民不被剥夺选举权和防止没有选举权的公民参加选举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准确弄清选民、公民、人民的概念与区别,对于做好选民登记工作,确保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一定的意义。1.选民的概念。选民是依照法律规定,达到法定年龄,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被列入选民名单的公民。在我国,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选民登记实践中,除对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予选民登记外,对无法行使选举权的精神病患者和不能表达意志的痴傻人员,在取得医院的证明或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并经选举委员会认可后,  相似文献   

17.
选举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政府权力合法性的来源和依据,只有真正实施公开公正的选举,充分保障了公民选举权平等自由地实现,所产生的政权才能得到民众认同。"另选他人"是我国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特有的一项重要制度。根据选举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选举人对于代表候选人可以投赞成票,可以投反对票,可以另选其他任何选民,也可以弃权。通过这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前正在进行的全国县乡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对于拥有1亿多流动选民的这样一个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制度的日渐完善,是观察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重要窗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相似文献   

20.
村委会选举中的行政侵权及其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制度框架下,由于缺乏村委会选举权利的救济制度,导致村民选举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此外,对行政侵权行为处罚不力,也成为当下乡镇机关频繁侵犯村民选举权的制度性因素。因此,健全村民选举权的宪法、诉讼和行政救济体系,成为控制村委会选举中行政侵权和规范村委会选举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