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否正确处理我国转型期群体性事件并有效缓解其多发高发的态势,是对党、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严峻考验。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是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积极预防重在着力构建化解矛盾冲突的有效机制,妥善处置重在坚持正确的处置模式,正确把握解决矛盾冲突的科学策略。面对居高不下、不断变化的群体性事件,对其预防机制和处置对策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尽量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尽量减轻群体性事件的危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金伟  钱耕 《长江论坛》2011,(3):63-66
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严重危害到了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课题。群体性事件频发对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并作长期不懈的努力。作为执政党,切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伍晓霞 《人民论坛》2011,(9):186-187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处置不当,就会像"堰塞湖"一样爆发,引发社会动荡。群体性事件不仅对当前的维稳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同时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信力。解决群体性事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组织作风建设。  相似文献   

4.
王辉 《求索》2014,(9):9-13
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发展和深刻变革之中,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安全的新威胁.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将损坏党的执政环境,削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害党的执政基础,挑战党的执政能力,加大党的执政风险.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必须积极防范和治理群体性事件,要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引发利益矛盾的体制机制障碍;要强化党的社会整合功能,形成社会共享价值观;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化解矛盾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重大群体性事件之所以多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看,这是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集中反映。能否积极预防、妥善处置好群体性事件,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要做到对群体性的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必须做好以下工作:建立健全思想引导机制,加强完善情报信息工作体系,建立完善教育和疏导系统,建立完善依法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关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6.
何峻 《前沿》2006,(1):162-167
如何妥善处置逐年攀升的群体性事件,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检验和考验,解决群体性事件最有力、最稳定、最长效的机制就是法律机制。由于群体性事件性质的特殊性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决定了其处置办法不能仅仅依靠法律一条途径。要在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下,不断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规律,实现制度创新,提高“综合治理”能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近年来,因为土地征用、承包而引发的纠纷层出不穷,造成的群信群访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考验着各地政府的执政能力。近两年出现的非诉调解协议确认制度,在解决群体性事件中越来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政协天地》2009,(10):50-50
今年以来,接二连三发生的社会群体事件,已经触痛了社会的神经,更不必说种种因地方政府不作为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民众中事件层出不穷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如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考验,期待出台更为有效的处置机制,不仅包括预警机制,沟通对话机制,也包括管理和善后机制,使群体性事件能妥善解决。——卢炬甫  相似文献   

9.
张兵 《公安教育》2011,(1):25-27
<正>面对各类复杂、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如何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行使公安机关的职能,有效应对、化解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课题。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福建基地暨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组建的警务  相似文献   

10.
王新兰 《长白学刊》2012,(3):153-153
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据专家预测,未来十年,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也是对政党执政能力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何红娟  刘衡 《人民论坛》2013,(11):45-47
近年来,随着群体性事件频发,党群干群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避免群体性事件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思考,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寻找到群众与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的关系所在,以期为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发展,全面彰显党内执政能力的独特性和权力性提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2.
由于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都是由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的,有时,还会被人们通过群体性事件等形式表现出来。应对危机,不仅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考验,更是提升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警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拿大警方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非常注重建立高效、严密的指挥系统,特别重视风险评估和预案的制定。控制群体性事件,主要是防暴警察队及多警种的配合。他们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做法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要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体系,要进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评估和科学地制定预案,要突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处置群体性事件战术的运用要规范、实用。  相似文献   

15.
贵州瓮安"6.28"事件的处置教训给公安机关在新形势下如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了深刻的警示。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要深化对处置群体性事件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预防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能力建设,加强群体性事件处置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6.
梳理群体性事件表述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和区分群体性活动、骚乱事件、暴乱事件、泄愤事件、群众运动、群体性案件、集体上访、社会运动等与群体性事件及其关系,为合理定位、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近年,由于社会转型期利益调节的缺失或缺位,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一些地方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行为失当,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政府公信力反映着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是政府实现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保障,也是公众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政府形象的重要尺度.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已成为必须正视也必须尽快加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事件的语词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出我国政府从重视群体性事件传统意义的政治属性向重视以法律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观念的转变。应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与骚乱事件、暴乱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依法妥善处置,防止和避免主张正当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升级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日益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术界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群体性事件预防的几种研究视角进行审视,重点分析和梳理了政治体制改革与群体性事件预防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探讨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体制性根源和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性事件的分类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应该从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与政府之间矛盾的角度进行分类。根据群体性事件的最初起因,可分为由间接的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引致的群体性事件和由直接的公民个人或集体(群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激化而导致的群体性事件。可把这两类性质的群体性事件中主要的、带有典型或普遍意义的事件按发生地归纳为三类:乡村群体性事件、城市群体性事件、城乡结合部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