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岳 《人民论坛》2011,(9):168-169
随着公务员报考人数的逐年攀升,公务员报考热已经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量人力资源涌向公务员职位,不仅导致了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双重浪费,也反映了我国当前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比如公务员机制的缺陷、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等。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举措促进公务员报考热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公务员报考热持续升温从2008年公务员的报考情况来看,无论是国家公务员的报考,还是各省市地方公务员的报考,都创下了历年来的新高。2007年11月2日24时,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从下表"2008国家公务员招考十大最热门职位"的统计数字来看,2008年国家公务员报考依然火爆。  相似文献   

3.
这里的拐点,是指不断蹿升的公务员热,该降降温,回归正常一些了。公务员热,近十年来一直处在蹿升状态,成为舆论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今年公务员报考出现双降,有舆论认为,这是持续多年的公务员热出现拐点的征兆。拐点到来了吗?为什么拐点应该到来?怎样才能让拐点真正到来等等。  相似文献   

4.
“考公务员热”与“基层一头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国家机关招录公务员的报考工作已结束。从人事部传来消息,今年报考中央国家机关的人数再创历史新高,突破54万人,其中取得考试资格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平均为37.31,有的职位高达1001。报考公务员热,说明国家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在增强。但是,如果换个角度来看,这一高比例数字的背后,又折射着隐忧。今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取消了许多门槛限制,其中允许社会人员报考是最引人注目的一条,但从报考情况看,虽然社会::员参与有了大幅度增加,但在大学生仍然是绝对主角。这一面表明,打破公务员来源结构一化的任务还很艰巨,另一方也显示了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日,《广州日报》刊登宋桂芳的文章说,相较于我们国家的公务员报考之热,韩国的公务员报考之冷尤其值得大家思考。一方面,不断完善的制度让韩国公务员越来越没油水。韩国于1981年建立了财产申报制度。《韩国公职人员道德  相似文献   

6.
《公民导刊》2011,(1):35
今后因严重违反纪律、规章制度被依法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未满一年的人员,将不得报考自治区公务员。记者日前从新疆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细化了自治区公务员招录报名、考试等各环节的条件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不少人认为,公务员的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稳定性、人际关系、权利、退休养老保障体系等优势,以及国家机关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公务员缺乏淘汰机制;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意识尚难清除等等,都是公务员热的诱发因素。——金饭碗关联词:收入、福利。万人争过独木桥的场面,似乎预示着公务员真的成了“最后一个金饭碗”。然而在报考公务员大热的同时,很多现象凸显,以及现象背后所喻示的问题亟待寻求一个答案:怎样改革现有的公务员收入制度,实现公务员收入的规范和透明化,从而缩小公务员收入在部门和地区间的差距,来…  相似文献   

8.
浮世绘     
《民主与法制》2014,(11):5-5
多地公务员报考热降温 近期,2014年地方公务员招考陆续启动,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报考人数出现下降,浙江等地更是创下近年新低。分析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公务员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减少,可能影响报考热情。但要真正破除公务员“职业崇拜”,还必须改革公务员制度,消除体制内外差异,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9.
’95公务员向人们走来韦钦云伴着时代的脚步,开放的中国步入了1995年。忽如一夜春风来了人们很难想到,在新的一年里,报考公务员将成为社会的一种时尚,一种潮流。而未来的公务员正悄悄向国人走来。公务员热在今朝这是笔者近日从某报看到的一则消息。新的一年来临...  相似文献   

10.
刘羡 《中国人大》2012,(5):27-27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谈及目前就业市场出现的“公务员热”、“政府部门热”。他指出,之所以出现扎堆报考公务员的现象,是因为政府占整个社会资源的比例太高。 中国各地2012年公务员考试正在火热进行中。在日前结束的2012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笔试中,17941个招录职位共吸引约97万名考生报名。  相似文献   

11.
《公安研究》2011,(2):61-61
王振海在《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5期撰文认为,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增长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在中国这一趋势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公务员队伍的不断扩大,行政经费的日益攀升,特别是社会择业意识的公职化趋向和公务员报考热的不断升温,公共职位数量规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否有效地破解公共职位数量规模的扩张趋势,成为直接影响政府效度与信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没到拐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程萍:公务员报考热只是社会各种热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以发展的眼光看,社会热症是伴随着社会发展而存在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随发展而生,随发展而热,亦随发展而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官场的工作,基本上都是非生产性的工作,如果一个社会里的优秀人才,都跻身官场;如果一个社会的优秀人才即  相似文献   

13.
公务员热是否应该降温或适当降温不是重点。人们大可不必从经济学、人力资本角度来分析说,公务员热是资源分配不合理,或者一种浪费。道理很简单,公务员热是由一个个有名有姓、有着各种目的和理由的个体所组成的现象。也正因为如此,拐点是不是该出现是一个不太要紧的事。从我的经验包括我的学生报考情况来看,所谓拐点并没有出现。2012年  相似文献   

14.
当我国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时,邻国日本却一年比一年冷。2009年底,我国新一轮公务员考试再现百万人赶考的“盛景”。与此同时,日本在经济低迷、就业难的情况下,有关部门以为公务员考试会热起来,结果2009年报考I类公务员的人数只有2.2万人,远不及经济危机前2005年的3.1万人。(2009年12月3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15.
傅璟 《人民论坛》2012,(23):32-33
"服务型政府"是当下社会对中国政府的角色期望,与之相适应,公务员的社会角色定位为社会公仆。解决当前公务员队伍社会角色履行中存在的官本位思想严重、能力评价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培育公务员公共精神,建立、完善公务员的监督机制、惩罚机制、激励机制,正确评价公务员的个体能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16.
林风 《前进论坛》2010,(12):54-54
<正>从报考公务员的那一刻起,我就坚信自己与农工党有缘。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福州市人才中心人山人海,每个报考单位前都挤满了人。因为只能报考一个志愿,我选择了民主党派。在至少有3个党派招收公务员的情况下,我思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公务员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公务员报考热”现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运用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论分析,发现有以下三方面的现实成因,即理性人追求公务员本身优厚的福利待遇、社会人追求工作过程中亲人朋友的支持、自我实现人追求具体工作中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最后,基于政府、高校、社会、个人多角度提出对策建议,从就业政策的出台与完善、产学研机制的形成与推广、社会力量的监督与支持、个人信念的坚定与动机的端正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孙文中 《桂海论丛》2010,26(1):121-124
"公务员热"是一个倍受政府、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现实问题。文章借助结构化理论,从社会结构和个体行动者两方面剖析"公务员热",认为该现象的产生是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结构与作为公务员报考者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过程既受到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制约和使然,又形塑为社会发展中新的结构要素,进而得出"公务员热"再结构化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焦点搜索     
《中国残疾人》2012,(7):6-7
正安徽:公务员考试屡遭拒残疾考生有异议事件回放因视力一级残疾,安徽大学生宣海在几种层次的公务员考试中屡屡碰壁,眼看与公务员无缘的宣海,向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告上法庭。从2011年起,安徽财经大学毕业的宣海几次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但都因为考场没有提供电子试卷等足够的便利扶助措施,而放弃考试。今年3月10日,宣海再次报考安徽省2012年公务员招考,但因资格审查中多了视力一项,这次他连资格审查都没有通过。2012年4月5日,宣海委托郑继能律师向合肥庐阳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确认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为宣海提供的考试服务不符合法律规定、确认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限制盲人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行为违法,并判令其依法制定保障残疾人参加各类资格、任职类考试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杨桂萍 《时事报告》2011,(11):92-96
2011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共同发布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明确了今年国考笔试公共科目的报考条件及考试时间(2011年11月27日)。10月13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也正式与考生见面。本文将通过对大纲的深入分析,结合考生常见问题,系统总结申论的答题原则、答题方法、备考计划,以期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