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尽管公众和政策制定者试图制定并实施最有效率、最能解决问题的政策,但实践中,公共政策失败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制度体系由制度环境、具体制度安排和实施机制构成.公共政策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到底,制度漏洞和缺陷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成功的公共政策推动和谐社会构建,而失败的公共政策将破坏和谐社会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林水鑫  曹鲲 《桂海论丛》2006,22(1):46-48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包含公平、效率、实践性、可行性等,社会公平和经济效率的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价值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制转轨与公共政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创新在过渡社会的体制转轨中发挥着战略核心要件和操作工具的作用。过渡社会体制转轨的特殊性质制约着公共政策创新的性质和限度。初始政策设计、利益分化和协调、规则和组织的变换构成了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公共政策创新的实现,必须依赖触发机制、扩散机制和发展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温淑春 《前沿》2009,(9):160-164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而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取向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正确的决策理念,完善公民参与相关的法律制度,健全公民参与机制,推广电子政务和网络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公民政策参与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期,我国农村不断开放,农民基于自身的利益需求,政治参与观念逐步增强。农民政治参与是社会转型期政治参与的重大内容,分析研究农民政治参与的特点以及我国政治建设实施条件的制约性因素,有助于实现村民自治有序发展,更有助于推进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建设进程,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的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心环节,从根本上决定着政策目标的实现与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障碍性因素,导致政策的低效率甚至失败,克服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障碍,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王水兴  江晓萍 《前沿》2006,(7):199-202
随着“三农问题”的日益凸现,农村干群关系问题逐渐成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一个独特的视角。考量转型期影响农村干群关系诸因素,国家宏观体制的变化是当前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源;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深刻变化是影响当前农村干群关系的关键;社会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是农村干群关系发生变化的直接动因。因此,根据农村体制、干部结构变化和社会利益格局的变化去探索改善农村干群关系,解决农村干群关系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质量是公共政策的生命线.因此,分析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公共政策质量的影响要素是多元的,其中,元政策与制度环境、信息资源与信息整合、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弹性等是影响公共政策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创新公共政策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艳 《前沿》2006,(7):148-14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其中公共政策的实现至为重要.公共政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公共政策还存在着一些与和谐社会"不和谐"的方面,由此,要创新公共政策以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转型期城市贫困人口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伟 《理论月刊》2005,(9):153-15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会结构的急剧变化,以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城市出现了数量庞大的以下岗、失业职工和“三无”人员为主体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具有过渡性、群体性、边缘化等特点,对我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黎慈 《公安研究》2012,(8):81-85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公安群众工作环境的复杂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公安群众工作对象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公安群众工作主体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要消除当前公安群众工作面临的诸多障碍,公安群众工作的机制创新势在必行。做好转型期公安群众工作,要正确认识警察权的来源,树立公安群众工作理念;坚持培训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公安群众工作能力;发挥民警聪明才智,创新公安群众工作方法;寻求社会广泛支持,优化公安群众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党把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主线,突出了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保持党在理论上的先进性、政治上的坚定性、纪律上的严明性、制度上的科学性、施政上的群众性。社会转型期,针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思潮的渗透及党内存在的组织生活弱化、价值观念错位、党性原则淡漠、工作作风漂浮等内外因素的影响,要找到问题的症结,从制度建设、强化教育、加强监督等方面全方位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以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3.
滕湘君  廖小东 《前沿》2014,(13):37-40
近几年我国在发展房地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公共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房地产公共政策却存在很多漏洞,具体表现为征地补偿政策存在漏洞、房屋限购政策存在漏洞、税收政策存在漏洞、金融政策存在漏洞、文书审批政策存在漏洞等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有政策价值取向短期效益化、政策风险预见性不足、政策信息不对称、政策对象不清晰、政策决策不民主等。房地产公共政策漏洞引起了质疑政府权威,损害政府形象;增加政策成本,浪费国家资源;滋长不良风气,诱发社会不公;损害个人利益,引发“次生灾害”等不良影响。为了防范房地产公共政策漏洞,广泛征求民意,科学制定政策;加强宣传力度,惩戒规避政策行为;建立公共政策预警机制,化解政策风险;制定地方政府经济考核办法,体现政策关怀;加强公共政策量化分析,提高政策质量;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确保体系联动等措施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政策参与是公民通过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表达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治参与形式。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特点和新趋势,而拓展公民政策参与对于实现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价值取向以及维护政策体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现公民政策参与制度化、建立参与型政治化以及推行公共政策决策听证制度是社会转型期拓展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鲁敏 《学习与实践》2012,(9):109-113
行政文化具有不同于一般社会文化的特殊性和可建构性。在转型期国家-社会力量不对称的情境下,面临社会文化建设的困境,积极提升行政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能力,进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当前中国语境中,构建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创新性行政文化,既是行政主体的责任,也契合行政主体的意愿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过渡时期的体制转轨中 ,公共政策创新起到了核心操作工具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公共政策创新的主要影响因子 :利益分化和协调、初始政策设计、规则和组织的变换。这三种因素的相互关联 ,才使政策创新产生出更大的响应 ,从而实现政策创新所预期的目的。对影响因子的分析 ,也奠定了分析公共政策创新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与公共政策创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共政策创新中的人本导向,是强调人是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终极目的,强调公共政策要体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动力作用、主体地位,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人文关怀,要从是否把人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是否坚持民本原则、是否统筹兼顾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三个方面,来反思我国的公共政策。要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共政策创新,即创新公共政策理念、创新公共政策目标体系、创新公共政策工具、创新公共政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刘景 《人民论坛》2012,(11):132-133
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活动都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没有正确价值观指导的活动注定要失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价值观与社会转型同步发生了很多变化。社会转型期价值观演变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和主导性并存,交流性和互补性并存,继承性和发展性并存。应切实把握价值观演变的规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许从付  陈琳 《前沿》2004,(8):180-182
在当今社会中 ,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的行使者没有达到和谐统一。因而 ,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成为防止腐败和滥用权力的重要途径。我国的权力监督和制约遵循法制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和外在的权力监督和制约与内在的道德约束与自律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要扩大和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 ;完善党内监督体系 ,不留“监督盲点” ;加强对权力主体的产生的监督和制约 ;加强对权力运行后果的监督和制约 ;将监督机构独立化、权威化  相似文献   

20.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政府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其政策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社会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当前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政策的价值取向有失公平,造成了社会的失衡。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谐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