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企业的保险实务中,运用概率论的确定灾害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模型,并运用所得到的灾害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模型,根据企业最高可承受的风险损失额,确定在企业灾害投保中可接受的最高免赔额的方法。在应用实例中介绍了用Excel进行概率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保险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保险是保险人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损失分摊,建立保险基金,对被保险人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因灾害事故所致损失,给予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经济补偿的一种方式。农业保险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农业保险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支持和稳定农业生产的三大政策性措施之一。农业保险在世界各国之所以受到普遍重视和支持,其原因即在于农业生产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发展农业保险既是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的客观需要,又是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相似文献   

3.
灾害的发生常常给经济社会带来沉重的打击。据有关调查,近30年来,灾害发生的频率、受灾人数和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都在迅速增长。在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财政收入的1/6至1/4,严重地阻碍和制约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从经济角度研究灾害发生和对经济的影响规律、抵御灾害风险和降低灾害损失的经济措施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冰雪灾害考验保险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焰 《瞭望》2008,(10)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因灾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如何进一步发挥保险机制的作用,加强应急管理,完善重大灾害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类从诞生那天开始,就不断面临各种疾病与灾害的压力和挑战。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现代知识社会,疾病与灾害都在频繁发生。就在21世纪初,我们看到了欧洲“疯牛病”、美国“西尼罗病毒病”、中国和世界范围的非典型肺炎(SARS),还有艾滋病等。只要地球和人类尚存,人类就会与疾病和灾害同行,与疾病和灾害的搏斗就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了自然灾害和社会灾害的突发期和频发期,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就需要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能否用最短的时间动员起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投入到抢险救灾中来,就成为能否应对灾害,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而能否动员起人民群众的关键是采取有效的动员模式,这就需要我们从以往成功的动员案例中进行总结,汶川抗震救灾中的动员就是一起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7.
灾害,是造成人群伤亡、财富毁损和生态破坏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灾害按其成因的不同,一般可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自然灾害里包括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灾害,人为灾害里包括机械性因素引起的灾害.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同灾害作斗争,但时至今日,各种灾害的发生仍然十分频繁.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灾害的可能及类型还在增加.目前,发生在农业生产中的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水、冰雹、雷电、滑坡、地震、溃坝、沙侵、碱荒、虫灾、鼠害、海啸和龙卷风等;发生在工业生产中的灾害有:坠机、翻船、爆炸、倒塌、泄漏、电击、碰撞、井喷、卷轧、中毒和核辐射等;特别是各种火灾和交通车祸明显上升,对全社会都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所组成,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运动过程。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商品交换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地位是不同的。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所提供的商品是有限的,因此交换只能依赖于生产。交换的量和质、交换的形式完全取决于生产的规模和结构。而一旦商品生产成为普遍形式,情况就变了,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整个社会经济都建立在商品市场基础之上,所有产品都是为交换而生产,为交换而存在,因此,交换对生产起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品经济发展到现代市场经济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企业规模空前扩大,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9.
洪水灾害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防范和应对洪水灾害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永恒挑战。我国地域广袤、水系复杂、流域广阔,洪水灾害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1998年的特大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十分惊人;2010年的洪灾又是损失巨大,影响严重。根据国家防总的统计,2010年1~7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份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已超过1.2亿人,...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如何,表现为道德主体的个人行为,而道德主体的行为又需要社会道德环境的保障,在一个没有保障的社会环境中,为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都可能面临危险或者造成损失。轰动一时的2006年的南京“彭宇案”和2009年的天津“许云鹤案”,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就社会道德状况展开了大讨论。2011年广东佛山“小悦悦事件”的发生,网友热议的焦点已经不单单是社会道德状况如何的问题,而是开始了对自身的叩问:“是否可以如此冷漠,  相似文献   

11.
张乐  张翼 《青年研究》2012,(1):1-12,94
市场转型期,精英阶层的更替过程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高等学历的作用。但这种机制并不排除精英再生产逻辑的运作,政治精英和技术精英都可以将自己的阶层优势传递给下一代。只是精英阶层的再生产规模和阶层固化的程度都是有限的,家庭背景等因素对青年成为精英的作用是基础性的,而不是无限制扩大的。较高学历、中高级职称与高行政级别等阶层身份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都不具有代际再生产的特性。数据分析表明,在市场转型的头20年里,精英阶层的固化程度还不足以影响社会流动机制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在人们的眼里,已经不仅是为了保证在遭受意外损失后而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而且逐渐成为一种投资行为。正是因为保险可以使投保人获得利益,甚至是巨额财富,所以原来我们仅在外国电影中看到的用投保进行骗赔的案件,在当今中国的保险业中也频频发生。这是一起发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全国罕见的杀人骗赔案。1999年1月29日和2月8日,太平洋保险公司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分公司分别受理了王志峰两次投保,保金合计14万元。受益人顺序分别为妻子王秀芬、未满周岁的女儿和弟弟王志生。10天之内,王志峰两次投保,对…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39)
我国是世界上多灾重灾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出现,今年的特大洪水将同1954年长江全流域大洪水、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起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进入九十年代,我国每年的灾害损失已达上千亿元。因此,以研究灾害预测、灾害防治和灾害善后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4.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强化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沈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增长型向集约经营增长型转变,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实现这一转变将使我国经济发生又一次的飞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国家整个经济运行系统中,从社会再生产过...  相似文献   

15.
资金配置是应急处理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采取的是灾后损失以国家财政为主导的救济方式,但有限的政府财政仅仅能最低限度地提供灾后救济,要实现财政救济救灾方式的彻底改变,必须把救灾机制引到灾害保险体系中来。  相似文献   

16.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一般概念与类型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连续地进行生产活动,生产过程总是连续不断地进行的。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不断重复,就叫再生产。生产的条件同时就是再生产的条件。首先,生产必须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再生产同样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其次,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在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里,生产具有怎样的社会形式,再生产也必然具有怎样的社会形式,它把生产的社  相似文献   

17.
从一场灾害衍生另一场灾难,必然有一主导的诱因,且是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力。为了防止事故扩大,不让一场灾害衍生另一场灾难,需要加强事故衍生诱因的管理,对减少事故伤亡损失,降低事故救灾和灾居恢复的成本,以至稳定社会公共秩序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福建省积极探索完善灾害保险制度,规范有序推进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和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不断强化保险等市场机制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决防范因灾致贫返贫,为高效有序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登陆福建后,受灾地区应急管理部门主动协调当地人保财险公司,第一时间开展农村住房保险查勘、定损、理赔工作。截至目前,已赔付7015户,支出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理赔金1764.63万元。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七月份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其滞后影响还未完全反映出来。对此,我们切不可低估和掉以轻心。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将灾害当  相似文献   

20.
环境侵权行为具有损失难以确定、损害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确、损害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污染即定性等特点.环境侵权行为与传统可保性要求的冲突始终是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构建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该冲突不仅导致保险人拒绝承保或提高费率,也产生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法制环境配套、保险相关技术完善及灾害的预见体系建设等责任保险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