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角度分析"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理论自信是在第一次科技革命下,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理论基础,是共产主义的科学依据;道路自信是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下,面对产业资本的全球化,殖民国家的剥削与侵略,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独立自主和工业化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自信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下,面对发达国家的垄断,在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周期定律下,社会主义制度显现出优越性;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离开文化自信就不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源泉,树立文化自信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因为其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文化积淀不够深厚,因此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高职院校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并依据自身特色,通过梳理文化脉络、分析发展成就、借力企业文化资源和本科院校先进经验等方式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学校的文化育人功能发挥和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觉与自信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文化自觉,才有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才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继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需要文化的自觉,更要有文化的自信。努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并从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中审慎地选择适用的文化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对地方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发展,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十八大精神的明确要求,也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旗帜。  相似文献   

5.
储著武 《前线》2017,(2):47-51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审视文化改革创新工作,二者之间呈现出辩证发展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文化改革创新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文化改革创新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当前,我国文化改革创新依然存在不少问题,要以文化自信为指引进一步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论视域中,文化自信处于社会结构的顶层,它既以下层的生产力状况、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社会心理为前提和基础,又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实现了文化自觉、政治自主和经济自强,为重塑文化自信奠定了主观条件、制度保障和物质基础。在新时代背景下坚定并提升中国特色文化自信,必须在质和量的双重向度继续发展生产力,发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比较优势,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并以文化的自觉品格引领社会心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这既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五四运动以来党领导人民重塑文化自信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视野下的新时代法治文化自信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双重价值意蕴,既有利于开拓弘扬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新境界,又有利于彰显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制度自信的新追求。从教化于人来看,法治环境文化是自信之基;从固化于制来看,法治制度文化是自信之本;从内化于心来看,法治精神文化是自信之魂;从外化于行来看,法治行为文化是自信之效。以良法善治为理性引领、以全民普法为基本抓手、以道德滋养为强大支撑、以载体建设为重要依托,构成了国家治理视野下提升新时代法治文化自信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3,(10)
中国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何以可能""、何以实现"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话题。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层面赋予中国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以可能性。由此,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的深层融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形态向实践价值的转变,从意识形态到文化价值心理的转变,从主流文化形态向大众文化形态的转变,是实现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而一直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采取轻蔑和否定态度的历史虚无主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障碍。具体体现在,历史虚无主义从历史观上消解坚定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从意识形态上摧毁坚定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从核心价值观上破坏坚定文化自信的根本内核,从青年入手毒害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文化铸造着国家和民族的心灵和品格,一个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党的十七大到十九大,从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文章通过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自信现状,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历程、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国内首家文化产业类高职院校为例,初探培育新时代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峰 《前线》2011,(11):30-32
“双轮驱动”文化发展构想,是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新理论成果。实施这个构想,需要从内涵挖掘、制定配套措施、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3.
青年学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和迈向文化自强的践行者。实践中,青年学生要从以下三重维度出发坚定文化自信:要认真学习、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美好生活观科学回答了"谁的美好生活""什么样的美好生活"和"怎样实现美好生活"等问题,对文化自信进行了整体性诠释。一方面,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从理论层面能统摄文化自信所具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重内涵;另一方面,习近平美好生活观在实践上也能通过夯实文化认同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凸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来引领文化自信建设。习近平美好生活观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在理论层面说清文化自信的内涵,也有助于在实践层面引领当代文化自信建设。从这样的角度去探讨习近平美好生活观与文化自信思想的深度关联,对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会有更多启发。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从中华文化的内在结构与现代功能来看,文化自信的"根"是传统优秀文化精华"、本"是革命文化精神"、魂"是马克思主义。赓续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和理论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逻辑进路,重点在于树立理性包容的文化心态、坚持科学的文化创作导向和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价值论视阈,文化自信推动“双创”实现,有三个层面:一是从奠定民族心理基础、根植独特价值理念、激发与时俱进品格方面,揭示出文化自信是“双创”生成的价值基因;二是从倡扬原创性、张扬主体性、弘扬辩证法方面,表明文化自信是“双创”发展的价值引领;三是从促进当代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推进世界多彩文化的繁荣共生、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多做贡献等维度,明确文化自信是“双创”现实化的价值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何以可能,这实质上是一个追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得以成立的前提、依据、基础等的本体问题。而这种追问不应仅仅从文化学的限域内来闭环阐释,而应从整个人类社会及其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即依托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域,从决定、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何以自信的经济、政治、历史时空等方面来予以深度挖掘和有效建构,这样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建构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在清晰认识自身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对自身文化价值、文化理念以及文化生命力肯定和发展的信心。文化自信的内涵着眼于对文化所具有的科学性、价值性和普适性的自信;文化自信的依据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革命文化、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在于文化自信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内源动力、是扩大对外交流和应对文化冲突的心理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9.
培育并提升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必然。要最大效度地发挥文化自信的作用,离不开从境界视阈观照、把握文化自信。新时代文化自信包括认同与坚守、包容与创新、辐射与引领三重境界,它们顺次提升,各有侧重,层层递进,自成一体。  相似文献   

20.
张志勇 《世纪桥》2020,(1):66-69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稳定繁荣发展,文化自信立足于当代中国发展现实,体现了从古至今的中华文明的价值关切,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是社会发展精神动力的重要来源,坚持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发展荣枯。文化自信是根植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是坚持中国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是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本文基于文化自信的历史维度、现实维度和未来维度,从中探索新时代践行文化自信的具体路径,从而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