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话历史     
官话、国语与老国音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国语一词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之前叫官话。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历史     
朱中原 《党政论坛》2010,(20):12-12
官话、国语与老国音 现代普通话的历史最直接的史料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国语”一词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之前叫“官话”。  相似文献   

3.
不忘历史     
全世界都在纪念“二战”的胜利。这日子确实不该忘记,因为人类为此付出了太多的代价。纪念胜利,不能不追根寻源,查究这劫难因何产生?有何教训?还要以史鉴今,检讨我们对于类似的劫难,是否已有足够的警惕和防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以史为鉴。那些同制造人类劫难者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希望忘却历史,用忘却摆脱往日不光彩历史的纠缠。那些以一群、一族、一党之私为最高利益者希  相似文献   

4.
莫忘历史     
莫忘历史山东王一秀半个世纪前,人类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硝烟散尽,地球角角落落的焦土上,骤然冒出了无数的蚊莹。光是我们南京,就有整整30万的冤魂。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都在不得不品尝战争狂魔带来的这一苦果。二次世界大战,人类的噩梦!反思苦难...  相似文献   

5.
历史大震荡     
二律背反的20世纪正在走向世纪末的20世纪,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值得人们回眸与思考的。对人类来说,20世纪是多灾多难的世纪,又是两个文明空前进步的世纪,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光明与黑晗、前进与倒退、建设与破坏的二律背反。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热战和“冷战”相交替,大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的炮火夺去了数以亿计的无辜的生命,人类在长期的隔膜、摩擦、仇视即“冷战”之后,终于认识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由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趋向缓和”;另一方面,人类在经受血雨腥风洗礼后的和平发展时期里取得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空前…  相似文献   

6.
学点历史     
为了适应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我们提倡政工干部在努力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和其它各种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学点历史。谈到历史,人们都不会对这个概念感到陌生。它和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至为密切。大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小到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经  相似文献   

7.
<正>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家宝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一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发展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在全社会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之际,回顾总结党的百年思想政治工作,探究基础规律、掌握基本方法、增强历史主动,对推动新时代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延续历史文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铮 《瞭望》2000,(34)
北京大学城市环境系教授谢凝 高30多年前到广西桂林旅 游时,被那里秀美多姿的如画景色深深吸引。而几年前,谢教授故地重游时,看到的却是高耸林立的豪华宾馆,游船满载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穿梭于漓江的峰峦之间。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城市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旅游对城市历史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桂林只是过度开发的中国旅游景点中的一个缩影。 国家文物局、建设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不久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国际会议。耐人寻味的是,会议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特意安排在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相似文献   

9.
每当革命事业遭到挫折的时候,总有人动摇,有人叛变,也有人觉醒,有人奋起,这是历史上常见的现象,不足为怪.如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潮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抓住这历史的曲折,竭力攻击、否定社会主义.他们把社会主义在二十世纪的胜利,说成是"历史的误会".这虽不足怪,但却有着恶劣的影响,动摇着人们的信念.究竟是"历史的误会",还是历史的潮流?必须予以回答. 一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相似文献   

10.
历史人类学是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和视角.通过人类学,历史研究被带入田野,印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场".在历史的现场,历史学者不仅能够获得多元的材料,还能发现材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得出更为丰满的历史解释.同时,只有在历史现场,历史的多元表达才能够显现出来.如同记者在新闻现场采写新闻一样,历史研究者也需要观察、见证和表达;新闻报道的方式给历史研究这样的启示:事件的证词有多种,证词与证词之间或者互证,或者冲突,事件的真相往往在话语的博弈中显现.  相似文献   

11.
《侨园》2016,(5)
正无论是世界史还是国家史,都是变化着的历史;无论是世界史,还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怎样变化,其趋势都是在不断进步。进步的标志就是,科技发展,减轻人类生存的负担,最终目的就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人类生存的威胁越来越小,人们生活越来越安稳、偷悦和幸福。因此说,能改写历史的人,才能被历史所记载、记住。当然,那些被历史所记载和记住的人,有好人,也有恶人。好人,在改变历史过程中,以最小的代价促使世界或国家前进或进步;恶人,在改变历史过程中,阻止甚至使历史倒退。然而,他戏谑历史  相似文献   

12.
党的自身建设包括思想、理论、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共产主义者同盟、德国社会民主党、苏联共产党这三个国际共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党在这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开创了比较好的传统;德国社会民主党既有建树,也有严重缺点,所以后来垮台了;苏共建树更大,也有更大的缺点,最终也覆亡了。研究这些经验,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历史的主体是人,这一点,在国内哲学界已没有什么分歧。但是,在如何给历史主体下定义,如何表述历史主体的问题上,观点就不一样了,有如下说法:“历史主体是历史活动的承担者。”这是从历史主体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的角度来下定义的。“历史主体是使用一定手段(中介物)作用于对象,而自身也被转化为对象的人。”这是侧重于主客体的关系来下定义的。“历史主体是在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历史实践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能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人。”这是侧重于主体的内在特征来下定义的。说法还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例举了。我们可以从许多关于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学理论》2008,(23):48-48
岁月如水,历史如鉴。市委宣传部、哈尔滨电视台等部门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举办了畅想30年巨大变化的"珍藏哈尔滨"活动。桩桩生动鲜活的故事,件件寓意深远的藏品,生动、直观和形象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可是我的童年记忆却是泪水和苦难.我在小学读书时,就多次遭到敌机在沪宁铁路线上狂轰滥炸,亲眼看到从上海逃来的难民被炸得横尸遍野.侵华日军进村后对我家乡父老奸淫烧杀的骇人惨景,以及日寇残杀我同胞所带来的恐慌、悲惨、苦难,总难以在记忆中抹去.最难忘的是我的祖父,他是一位儒学根基很深的爱国学者.自东北“九一八”事变后,他主张积极抗日,既憎恨军阀混战,更不满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七十七岁时在无锡国学馆讲学,还宣传中国人可杀不可辱的民族气节和  相似文献   

16.
历史的抉择     
鲁言 《瞭望》1987,(29)
一九七三年,身染沉疴的周恩来总理抱病最后一次主持了四届人大会议。在一次会议上,他严厉谴责了某些人制造的“内人党”冤假错案。最后,他向在座的同志披露了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事实,高度评价了云泽在解决一个“共和国”和一个“自治政府”中表现的策略和无所畏惧的精神。他说这是现代历史上的“单刀赴会”。 没有流血和战乱,解决了一个“共和国”。这位曾被选为“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的人,带着他破敝的行装,又踏上了腥风血雨的漫漫征途,历史只把天边的遐思留给了我们。  相似文献   

17.
异化与历史     
异化问题的讨论涉及面很广,和历史研究有直接关系。它的关系是什么,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第一次把这个问题彻底讲清楚了。那就是到底什么是人类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还是人性和人的异化?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发现,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阶级社会是表现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唯心主义关于历史动力的学说各种各样,不过在我国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与历史     
历史是展开和理解实践的基础,实践是历史性的现实展现或实现了的人的历史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虚无主义批判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围绕对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弥漫着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认识,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充分结合历史实际,史论结合,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20.
8月4日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的、旧日本军遗弃的化学武嚣毒气伤人事故,又一次向世人表明:即使那场战争已经结束半个多世纪,但是,“历史还活着”。当年被旧日本军扔在江里、埋在土里和遗弃在荒地里的战争遗留物还在不断伤害着无辜的人们,“历史遗留问题”还存在。 记得日本一位国际问题评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