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有良好的政治基础、群众基础和可靠的法律制度保障 ,以及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宗教与社会主义能够建立起适应型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主要体现在与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相适应。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需要党和政府、宗教团体、宗教界人士以及广大教徒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事实。宗教与社会主义之间还存在着某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问题,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3.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和政策问题,也是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中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含义。这些重要论述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实践,作出的新的科学论断。这些论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和努力方向,对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一、我国宗教必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历  相似文献   

4.
引导宗教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一项新课题。宗教公益慈善作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得到了很大发展。宗教公益一方面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和效益,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和不足。如何引导宗教公益步人良性发展轨道,更好地落实体现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涵和外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宗教之间的关系,其历史起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宗教,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其逻辑框架由哲学基础、核心理论和基本原则三个层次构成.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9)
当前辽宁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经费问题、师资问题、双语教学问题及民族文化传承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的路径与对策如下:多管齐下,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健全机制,保证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完善课程设置,加强民族语文教材建设;规范制度,注重民族文化传承,突出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7.
官士军  刘秀珍 《学理论》2012,(31):15-16,46
基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宗教健康发展的需要,以宗教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应该起辅助作用为基础,就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传统美德与宗教道德、诚信建设与宗教契约精神、道德建设与宗教道德和谐之道等关系展开论述,揭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宗教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永明 《学理论》2009,(5):110-113
加强少数民族工作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沿海发达地区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加强少数民族工作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提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工作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和其它社会意识一样 ,只有与一定社会制度相适应 ,才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为此 ,一要与时俱进、拓展认知空间 ;二要明确精髓 ,消除群众疑惑 ;三要依法管理 ,创新工作思路 ;四要整合资源 ,提高引导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其他较发达地区相比所存在着的实际上的不平等,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采取特殊政策亦即政策供给问题,既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事实,又是一个在新的形势下呈现出若干复杂情状、使得人们不能不将其置入市场经济历史条件中进行重新思考和重新定位的富于挑战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挑战性,在于我们所熟悉的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政策供给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方面已经明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群众对党的历史、领导地位、党的建设的承认、赞同和支持,是党长期执政的执政资源和重要基础。新时期少数民族对党的认同是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条件和要求。根据认同度、认同对象、认同层次和反应形式的不同,可以把少数民族对党的认同分为多种类型。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下,全方位转变少数民族"弱势"的思维认识,实现文化融合,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民族制度与政策,并夯实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对党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5)
本文在提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教育、宗教文化三个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通过地区经济与政治参与同步协调发展、增强教育力量、适应宗教文化等举措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评判是非、荣辱、美丑的界限,对坚持什么、反时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鲜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新时期增强党性的几个问题王泽民怎样在新形势下增强党性锻炼,坚持党性原则?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仅就三个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深刻认识我们党的固有本性和特点这是新时期增强党的观念,坚持党性原则的首要问题。所谓党性,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固有本...  相似文献   

15.
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法则,就是严格限制个体的生物属性,肯定和培植其社会属性,使个体行为与群体规则保持一致,以利于个体生存和群体发展。纵观人类的文明史,这种群体规则主要表现为道德和法律,道德是人类自我约束的思想意识规范,法律是国家强制执行的社会行为规范,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了经邦济世的方略体系。进入新时期,党中央在扬弃历代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法治”和“德治”并重,确立了“务德尚法,以德为本”的治国思想。一、正确探析道德建设的价值。1、道德建设的工具价值。道德的价值是指道德的效用及其满足…  相似文献   

16.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同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结构相适应,我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也是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宗教赖以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消失,但还有它赖以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问题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但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存在,在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还会存在,就是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可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与我国少数民族政策的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的目标,民族政策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措施。在社会治理视阈下,民族政策要在坚持公平正义和激发社会活力原则下进行创新,其路径是调整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和做好民族政策的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再发展几个主要问题的思考宁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王正伟个体私营经济,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党的一系列鼓励、扶持发展政策的贯彻,已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广泛影响着城乡社会经济结构的大变革。为了更好地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民族理论要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政治、经济形势正在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客观形势的发展,给民族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党的民族理论,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发展繁荣的事业服务。三中全会以来民族理论研究有很大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和一些问题。现在,民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民族理论研究中,民族定义、民族形成等问题占有重要地位。而恰恰在这些问题上,学术界意见分歧很大。要正确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解决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认识问题,同时要辩明什么是民族即民族的本质问题。本文拟就上述有关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