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印尼哈达内阁执政期间印尼与中国建交的国内政治背景、国际政治背景和印尼国内的华人因素。正处于从联邦共和国向印尼共和国过渡的这一政治敏感期,使右翼的哈达内阁基于印尼的根本利益选择了与中国建交。但哈达的政治立场又使印尼对华关系摇摆不定。美国反对印尼发展对华关系使印尼当局受到巨大压力,但印尼并未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印尼国内两派华人的对立,对中印(尼)关系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力,使印尼对华关系的背景更加复杂。本文借鉴了对外政策分析的某些理论,并依据历史事实,力图对印尼领导人在中印(尼)两国关系发展中的作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印尼选民在2004年的三次直选总统投票表决使印尼的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民主党候选人苏西洛当选为印尼首位直选总统,人们期待这位被印尼媒体称为"SBY"或"会思考的将军"的总统将在印尼实行改革,给印尼带来繁荣和生机,结束印尼多年来经济停滞不前的尴尬局面.与前总统相比,苏西洛对治理国家以及制定政策的细节更感兴趣,所以他面临的危险是他的政治对手所主宰的国会,这将令其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3.
印尼在经历20世纪90年代剧烈的民主化政治进程之后,经过历届政府的过渡发展,现已逐渐走出政治混乱、经济萎缩、社会动荡的泥淖。自苏西洛2004年接任总统以来,印尼的民主政治进程呈现出趋向效率的态势,经济形势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前言 1997年的亚洲货币危机成了大大改变在印尼存在约40年的权威主义体制下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的转折点。1999年10月,独立以来首次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瓦西德政权成立并经过了1年。其他亚洲各国或地区的经济均处于稳步恢复的状态,而印尼则因政治、社会不稳,经济恢复极为缓慢。本文拟回顾近年来印尼的政治、经济动向,并考察一下进行面向正式经济恢复的结构改革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2007年印尼民选总统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Susilo Bambang Yudhoyono)上台执政已有3年多。这是印尼政治、经济和社会明显好转的一年。印尼最有影响力的杂志《时代》周刊(Tempo)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罗盘报》(Kompas)等主流媒体在2007年年终报道中都以比较乐观的口气描述印尼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好转,这是近年来头一次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非洲:全球化还是西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 ,全球化对非洲的冲击更明显。对非洲而言 ,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式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在非洲的全球化进程中 ,西方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及其所掌握的国际机构利用“援助”力压非洲国家在政治、经济诸方面作出符合西方意愿的“改革”。在政治方面 ,西方的压与诱是促使非洲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外部原因 ,然而 ,一旦非洲国家实行了政治民主化 ,却不一定能够得到援助 ,在非洲 ,西方式的政治变革常常是不受欢迎的。在经济方面 ,由于西方国家规定的改革模式收效不佳 ,也招致非洲国家反对。非洲的全球化反对者寄希望于联合国的帮助及非洲区域政治经济的振兴  相似文献   

7.
印尼经济经过1998年严重衰退后,从1999年和2000年开始缓慢走向复苏,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2001年印尼经济仍会增长,估计基本维持去年5%左右的水平,但不排除发生意外的可能。如果印尼再次发生政治和社会危机,印尼经济又将跌入危机的深渊。在印尼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政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其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交往的步伐加快,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亦日益上升,现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一、印尼外交战略的形成与演变印尼1945年宣布独立后,其外交战略逐步形成。印尼"四五宪法"明确写道:"  相似文献   

9.
过去10年,印尼国内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对公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影响。在1998年5月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苏哈托总统被迫辞职,结束了新秩序政权在印尼长达32年的专制统治,进入了新的改革时期,这一时期摒弃了新秩序时期的许多主要特征。在  相似文献   

10.
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 ,又是亚洲的重要国家 ,在东南亚地区的地位举足轻重。在印尼与大国关系中 ,中、美、印尼三角战略关系占据重要位置。冷战时期 ,美国视印尼为遏制中国的重要一环。苏哈托下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印尼新政府实行大国平衡外交政策 ,中、美、印尼三角战略关系发生了变化 ,它将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发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印尼多元民主改革始于宪政改革,并效仿美国一些政治制度,在具体实践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经过10年的改革,印尼基本建立起多元民主体制。印尼的民主改革的前景并非一片坦途,最终还需与民主治理、政府效能结合起来,印尼民主改革才能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2004年,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当选为第一位直选的印尼总统,至2014年10月届满10年。苏西洛总统执政的10年,是印尼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失业贫困人口和外债下降的10年。苏西洛执政10年所取得的成就,除了得益于1997年金融危机以后印尼历任政府所做的经济改革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以外,还归功于苏西洛政府能根据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实施的经济发展政策。虽然成绩有目共睹,但苏西洛总统并未能完全实现任期的承诺,继任新总统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3.
1999年10月,印尼举行总统大选,选出了首次由全民选举出来的总统瓦希德,稍后组成新的政府内阁。人们寄希望于瓦希德政府能够平息印尼国内持续了近2年的社会动荡与混乱,能带领印尼各族迈向新世纪。瓦希德本人就是伊斯兰教师联合会主席,其当选又带有相当的伊斯兰宗教背景。在印尼,教界与政界的关系已是如此的紧密,本文将阐述印尼的伊斯兰教及其政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日本     
2004年是日本政治、经济、外交不同寻常的一年。国内政治势力此消彼长,两党政治初现端倪,小泉改革后劲不足,“有事法制”已经完成,国防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在世界经济转好的大环境下,经济已经走出低谷,出口加速增长,通缩压力有所缓解,形成了“出口拉动”与“内需支撑”并举的复苏局面,步入新的增长周期。外交上继续强化日美同盟,延长驻伊自卫队期限,因应美军亚太部署的调整,大力推进东北亚地区大国外交。一、政治(一)众参两院通过“有事法制”七法案,标志着日本战争法制体系更加完备。2004年6月14日,日本参议院以163票赞成、31票反对的表决结…  相似文献   

15.
自独立以来,印尼积极寻求自身地位的提升,日渐形成了由“独立自主地位”“区域领导地位”和“中等强国地位”构成的“国家—地区—世界”三位一体的地位诉求体系。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印尼对自身地位的巩固和寻求更为敏感。为此,印尼不仅承袭“在两个礁石之间划船”的传统外交取向,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且试图带领东盟国家在印太地区开辟“第三条道路”。在印尼对中美战略竞争的认知与反应中,地位政治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印尼秉持“自由积极”外交取向和中美战略竞争下“不选边”站队的深层逻辑:在物质层面与中美同时保持密切关系能提升印尼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在社会层面保持自主性可获得国际社会对其地位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17.
导言在“新秩序政府”时期,印尼的贸易改革和工业调整是有所变化的。一种历史观点认为,贸易和工业政策趋向的主要变化是同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相联系的。虽然政府内外人士有时也认为有改革的必要,但采取改革措施所必需的政治决心却常常来自于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而且,推动改革的最重要经济变化往往来自于外部(油价下跌)。  相似文献   

18.
"1998年5月13日",是一个让世界华人感到恐怖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印尼爆发了20世纪末以来最为野蛮的排华事件.这个充满血和火的"黑色五月",在印尼华人史上刻下了惨痛的一笔.然而,由于经济危机与政治暴乱的双重打击,印尼政府表现得软弱无力,印尼华人却无辜地成为代罪羔羊,充当了历次政治暴动的挡箭牌和袭击对象.  相似文献   

19.
最近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2000年亚洲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印尼经济在经历了2年多的动荡波折之后,现已出现好转,今明两年将呈现适度增长的态势。但是,困扰印尼经济正常发展的经济和政治问题依然存在,可能会随时削弱印尼经济的复苏势头。  相似文献   

20.
印尼作为东盟的头号大国,不结盟国家组织的创始国和世界第四大人口国,在冷战结束后,通过参与解决柬埔寨问题,促进东盟各国的团结和合作,确立了他在东盟中的“龙头”地位。然而近年来,印尼当局深感经济实力不足,影响了“龙头”作用的正常发挥,从而掀起了一场发展经济和吸引外资的改革大潮。一直处于“亚细亚孤儿”处境的台湾看到了印尼经济热是推进其“务实外交”的极好时机,于是经济援助、合作开发等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企图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创造以经济关系启动政治关系的实质效益。印尼和台湾都想借对方实力扩大自己影响,达到各自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