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20周年。1998年5月,印度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连续进行5次核试验,巴基斯坦随即跟进,一口气举行了6次核试验。印巴核试验不仅使两国进入公开核对抗时代,也给全球核不扩散机制带来新的复杂挑战。20年来,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并未再进行新的核试验,但两国的核对抗持续发展。印巴在继续升级其核武库水平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核外交活动,力争使其核能力"合法化"。2018年也是《核不扩散条约》通过50周年,回顾印巴的核开发历史及其核试验后20年的历程,对坚持维护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坚持维护全球防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军控与裁军面临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军控与裁军取得进展的重要标志,这与国际战略形势出现根本变化密切有关,对促进世界局势的进一步缓和、改善大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却由于印度率先进行核试验而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舆论要求核裁军的呼声再次高涨。应该密切关注的是,各国竟相发展高新技术武器已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趋势,使国际或地区军力对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各种不稳定因素增多。国际军控与裁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印度在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选择是印度核外交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涉及印度的国家利益以及印度与其他国家关系,它还牵涉到整个国际核秩序以及国际核机制运作。1998年公开核试验后,印度对待国际核不扩散问题的立场与政策历经一些调整。印度对一些国际军控条约的强硬反对立场有所缓和。印度也试图在某种程度与现有国际核机制达成暂时和解。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在核不扩散问题上与其他多数有核国家依然没有一致的认同,印度在是否应该承担有关防核扩散条约的义务,并承认现行的国际核机制等问题上犹豫踌躇。  相似文献   

4.
冷战后时期,防止核扩散已成为国际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1996年9月全球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使“我们的世界朝着更为安全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然而,印度不仅逆世界潮流而动,拒签《核不扩散条约》和《全面禁核试条约》,而且在世纪末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进行核试,从而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因此。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探讨一下核印度的成因并分析印度的核战略和核政策,就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5月11和13日,印度在拉贾斯坦邦博克兰沙漠试验基地进行了五次核试验,引起全世界的震惊和关注。早在1974年,印度就进行了首次核试爆,向世界表明其已拥有核能力,从此它一直被国际社会视为“核门槛国家”。印度曾长期主张在世界范围内实行核裁军和全面消除核武器,但基于某些复杂的内外原因,近几届政府坚持拒绝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致使该条约至今未能正式生效。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日益关注世界范围内的和平与安全,极力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核军备竞赛。印度一方面谨慎对待强大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始终不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印度均为亚洲大国 ,俄罗斯近年来奉行灵活、积极的亚洲外交政策 ,发展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同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并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同时 ,与印度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但在俄外交的深层考虑当中 ,将中、印视为其真正的盟友吗 ?中、印两国在俄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又有哪些不同 ?1998年由莫斯科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全球化进程中的俄中印》(Россия、Китай、Индиявпроцессесовременнойглобальзации)一书可能会给我们一些启示。该书由俄著名亚洲问题专家格…  相似文献   

7.
核试验是衡量核武器发展水平与速度的一种独特量度。广大无核国家一直强调全面禁止核试验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它们认定,全面禁试是核裁军的重要步骤,是停止核军备竞赛,特别是阻止核武器质量改进、阻止核武器横向和纵向扩散的关键。 40多年来,国际社会为禁止和限制核试验做了不少的努力,禁止核试验的谈判取得了一些进展。 1994年伊始,《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谈判将在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启动。这一谈判的前景不排除两种可能:1.全面禁试条约的谈判将加速进行;2.由于存在不少不定因素,条约的谈判将经历曲折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国强 《西亚非洲》2007,1(8):34-37
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前一般适用的实在国际法主要有:国际条约(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以及《限制地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国际习惯;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单方法律行为。目前的实在国际法由于在诸多方面存在缺失,因而在调整伊朗核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伊朗在国际条约上仅仅承担了某种纸面上的义务,有关的国际习惯尚未形成,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因受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难有作为,而指望靠单方承诺解决伊朗核问题也是不现实的。当实在国际法不能很好地调整国际关系时,强行法可以被直接适用来弥补这一缺失。  相似文献   

9.
《国际观察》2021,(1):131-156
大国外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但小国外交也应受到重视。尤其是,当大国与小国出现争端时,大国不一定每次都能够占据上风,因为影响其结果的不仅包括国家的硬实力,还包括外交的重点方向和外交资源投入是否具有对称性。根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1979年《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2012年中菲黄岩岛争端等案例分析,本文认为:当大国外交的重点方向与争议问题出现错位、争议双方外交资源投入不对称两个条件同时存在时,大国将会向小国作出妥协;若仅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大国未必向小国妥协;若两个条件均不满足,大国将继续坚持其自身的立场。据此,为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目标,我们应该在明确自身核心利益的基础上,以底线思维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来处理中美关系以及中国与其他小国的双边或多边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签署前的形势王玲日内瓦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目前已进入关键阶段。5月13日恢复的今年第二轮谈判,将努力消除条约草案中存在的一些根本分歧,为年内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铺平道路。全面禁止核试验是今年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印美关系中的核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后,随着国际核军控形势的发展和美国防扩散力度的加强,印美两国频频在核问题上发生冲突。印度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纠葛作为“冷战后印美关系中最大的挑战”①,一直困扰着印美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从印美在南亚核问题上的分歧,到美国对印度从俄国购买低温火箭技术对其制裁,再到因印度拒绝签署核不扩散条约(NPT)全面核禁试条约(CTBT)造成的双方不快,构成了对印美关系的一次次打击。尤其是去年5月份印度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进行核试验后,美国率先宣布予以制裁,涉及金额总计达2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还宣布停止军事合作…  相似文献   

12.
5月中旬,印度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博克兰试验场悍然进行了5次核试验,并公开声称拥有核武器。印度的倒行逆施使南亚地区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不禁要问,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深入人心,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施加影响的手段体系中地位下降的今天,印度缘何要逆流而动,一意孤行?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从印度的政治军事外交、安全和国际大势的变化等8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究一下印度进行核试验的原因。一、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一)印度人民党把核试验当作维持现政权生存的“救命稻草”印度人…  相似文献   

13.
伍福佐 《南亚研究季刊》2004,80(2):36-41,69
瓦杰帕伊政府上台后,把"中国威胁论"作为对华政策的指导思想,在军事上进行核试验,在外交上发展与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以达到遏制中国、抬高印度国际地位的目的.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印度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印度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以"中国机遇论"为指导思想,将中印之间的分歧暂时搁置,大力发展与中国的经济关系.维护和实现印度的国家利益是瓦杰帕伊政府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两个学科总结中国与国际条约六十年的得与失,阐释了中国与国际条约关系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形成的独特而不断演变的国际法观念,以及中国在条约外交中扮演的参与者、负责任者、维护者、倡导者和批判者角色。最后指出中国条约外交和条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如何认识和对待国际条约,如何在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之间做出巧妙的平衡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一月 12日 伊拉克禁止由美国人斯科特·里特领导的联合国特委会核查人员进行武器核查工作,美国随后在海湾地区部署重兵,确定对伊拉克实施“沙漠惊雷”军事打击计划,海湾局势告急。 21日 美国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杰斯·赫尔姆斯写信给克林顿,宣称该委员会只有在批准《反弹道导弹条约》规避协议及其它几个多边协议后,才考虑《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问题。27日,克林顿呼吁参议院务必在今年内同意批约。北约东扩计划批准之后,政府已把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列为  相似文献   

16.
印度人民党从1996年执政到2004年(中间有两次短暂中断),高扬印度民族主义旗帜,在内政外交上新思维叠出,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搞核试验,抬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进行经济改革,实现8%以上的经济增速,软件业居世界第二;实践现实主义的"大国外交",如推动印巴和平进程,改善对华关系,密切与美关系,打造印美以(以色列)"铁三角",可谓  相似文献   

17.
即将召开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会议是冷战后第一次对该条约进行审议,是与会各国在政治上、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较量,因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审议会议除了审议条约的延期问题外,还将面临全面禁止核试验、对无核国家的安全保证、核裁军、停止生产武器级核物质、无核区,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措施及和平利用核能等问题。 条约的延期审议将面临三种选择,即无限期延长、有限期延长或几个连续时期的延长。审议作何选择并能否取得成果,有赖于缔约国各方能否作出必要的妥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印度积极推行海军外交,在舰船访问、联合演习、国际救灾与人道主义援助、警察行动四个主要领域均取得了极为突出的进展。印度海军外交具有突出的战略影响:首先是展现了印度实力,提升了印度形象,密切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其次是配合并推动了印度"东向""西顾"的地缘战略布局,巩固了在印度洋及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最后是在地区安全机制构建中争取到主动,保障印度居于较有利地位。印度海军外交也具有针对中国的考虑。中国可借鉴印度开展海军外交的有益经验,更积极地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推行海军外交,在地区安全机制的建构中争取到主动权。  相似文献   

19.
《核印度》     
印度早在60年代中期就萌发了进行核试验的打算,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又加快核研制步伐,90年代已成为“完全的核国家”。印度国防与分析研究所所长、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贾斯吉特·辛格主编的《核印度》一书(1998年7月出版),不仅详细阐述了印核武器发展过程及其今后核政策取向等问题,而且为其向核大国方向发展找出种种借口。书中对中国的某些不实之词请读者以分析的眼光评判。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印度2010年大国外交述评——以印美关系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度近年来注重开展大国外交,尤其将对美关系和对华关系放在外交的重要位置。印度力图通过大国外交配合在全球层面的崛起,拓展自身的战略空间,营造有利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与此同时,崛起的印度也需要强化外交的独立自主。如何协调两者是印度外交需要面对的挑战。2010年,主要大国领导人相继访印,印度与大国的外交互动活跃,在影响国际机制、拓展经贸合作、强化反恐与地区安全、提升防务能力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印度推动大国外交,尤其是重视印美关系,为印度赢得不少战略筹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