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由于美、日、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受“9·1 1”事件的影响而陷入低迷 ,2 0 0 1年年中 ,刚刚摆脱金融危机困扰的东盟各国又重新陷入了经济衰退之中 ,经济增长速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一些国家还陷入了通货紧缩之中。面对经济衰退、国内物价下滑、出口乏力的困境 ,东盟各国纷纷将振兴经济的重点放在扩大国内需求上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东盟国家治理通货紧缩的背景1 997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使东盟各国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 ,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各国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使本国经济…  相似文献   

2.
菲律宾经济发展态势: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菲律宾经济发展态势及其前景进行了一些探讨。由于经济发展态势及其经济发展前景与菲律宾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文中也对菲律宾政治和社会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南亚经贸形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发展态势良好,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的负面影响在2009年才明显反映出来。受此影响,中国与南亚货物贸易总额有较为明显的减少,但中国对南亚出口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从南亚进口的下降幅度,即贸易总额的减少主要是从南亚进口减少较大所致,说明中国对南亚进口市场的依赖性有限。2010年1-4月,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有所减弱,中国与南亚贸易呈现较高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4.
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东盟经济的快速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在1997年的前30年里,东盟平均经济增长率为6.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亚洲金融危机过后,东盟各国采取积极措施,经济步人复苏。  相似文献   

5.
始于 1 992年年初的俄罗斯激进改革 ,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放开物价。由此带来了恶性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 ,俄罗斯又实行了较长时期的通货紧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俄罗斯经济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对俄罗斯实施通货紧缩政策的经济背景、理论基础探讨的基础上 ,进一步揭示其经济后果 ,以期对俄罗斯激进经济改革有更深入的认识 ,并对我国制定反通货紧缩政策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过去10年间,东亚经历灾难性的亚洲金融危机和之后的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世界经济格局都产生了迥异而深远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东南亚国家和除中国外的东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股票价格和资产价格下跌,许多国家多年的经济繁荣毁于一旦,不仅破坏了东亚乃至全球的金融体系,而且对世界经济增长以及贸易流量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亚洲金融危机的走势现在国际机构和专家们众说不一。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走出谷底,现正缓慢复苏。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尚处于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也有的说,亚洲金融危机即将到达谷底,开始走上经济复苏之路。我个人认为,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出现若干趋稳的迹象,但要走出危机尚需时日,经济复苏将是十分艰难和缓慢的。98年东亚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下降3.5%。受危机冲击最严重的国家(印尼、泰国、韩国、马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方国家,一直有人担心全球性过剩危机的阴影正在悄悄地逼进,如同20年代的大规模生产扩张和经济繁荣走向30年代的大危机一样。亚洲金融危机加剧了全球物价下降趋势,使更多人相信世界经济“已进入与30年代大萧条前非常相似的通货  相似文献   

9.
1997年,亚洲爆发了一场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次危机中有一个国家是比较特殊的,这就是菲律宾。在过去3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落后于它的亚洲邻国,因此被戏称为“亚洲的病人”或者是“亚洲的拉丁美洲”。然而,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这个“病人”比它的邻居更有活力①。为什么菲律宾在亚洲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处于金融危机重灾区的菲律宾却能够避免严重的经济衰退。原因众说纷纭,笔者试图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下同)的监控与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关系层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东盟各国突然爆发金融危机,这是人们未曾预料到的。1997年7月初,泰国货币值骤然下跌,刮起了金融风暴,席卷着东南亚。东盟各国货币纷纷贬值,股市暴跌,资本外逃,外汇储备陡然下降。东南亚金融危机在10月初又冲击香港和台湾,11月又波及韩国和日本。日元与美元汇率大幅下降,又回击了东南亚,也引起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对国际社会造成重大震撼,对中国的经济贸易也造成了严重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重大措施,决心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坚决维护人民币不贬值,使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和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12.
自1994年5月民主新南非诞生以来,结束了少数白人种族主义的专制统治,推翻了罪恶的种族隔离制度,政治形势越来越趋于稳定。南非执政党"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以下简称非国大)的统治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经济发展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缓慢。1999年6月,南非将举行新一届的大选,选举前各方面形势虽比较复杂,但总体趋势不难从政治、经济态势中洞悉一、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东盟在地域上相连,又同属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从80年代至今,双方经济发展速度名列世界前茅,作为同一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和东盟在资金、技术、出口等方面有着相同的需要,在很多方面相互竞争。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对双方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金融危机前中国和东盟经济实力现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前的1996年,东南亚十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共达7301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490美元;进出口总额6943亿美元;外来直接投资累计约为1400亿美元,除黄金外的外汇储备达1…  相似文献   

14.
周健  马东升 《东南亚》2000,(1):23-27
自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整两年多,目前泰国经济出现了一定的恢复态势,其汇率趋于稳定,1999年以来,泰铢对美元的比价一直维持在37∶1左右,外汇储备从1997年的28亿美元增加到了1999年8月322亿美元,国际收支由106亿美元的逆差变为899亿美元的顺差,外债从947亿美元下降到812亿美元,而且银行利率也从22%下降到了5%,①这些数据显示泰国经济形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转机。对此,泰国副总理素帕猜博士自豪地说,泰国经济开始恢复,且已度过最低点,复苏的曙光已显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专家拉森迪指出:“许多人原先预期亚洲的衰退会拖长,衰退的…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后的越南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6年底越共决定实施经济革新与对外经济开放的方针与政策。之后越南经济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逐步地转为稳定增长 ,经济增长速度不断提高。 2 0世纪 80年代下半期( 1 985— 1 989年 )平均增长 5 1 % ,90年代上半期 ( 1 990— 1 994年 )平均增长 7 3% ,1 995年9 5% ,1 998年 9 3%。1 997年 7月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快地波及到整个东南亚地区、东亚地区 ,形成一场破坏力极强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后 ,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 (或地区 )经历了两次经济衰退与两次经济复苏 :第一次经济衰退 ( 1 997年 7月— 1 999年上半年 )与第…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40年期间,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已经摆脱了世界上其他不发达国家用了1个世纪以上也无法克服的贫困。而且近年来中国和东南亚的经济发展有了加速。 但是,从1997年后半期到1998年前半期,金融危机和经济萧条袭击了东南亚和东亚。以往被认为很强大的经济突然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缺点,引起了投资者的恐慌。在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当中,金融部门薄弱是最大的问题。即:一方面对金融市场严加  相似文献   

17.
正预期2014年宏观经济运行向好中国现在已经越来越明显地融入全球化进程。总体来说,如果从当下的情况做一个前瞻,我的判断是: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经济发展最复杂、最不确定的阶段已经过去。虽然复杂性、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但是我认为2014年是金融危机冲击以来明朗程度最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疲弱复苏态势,主要经济体走势和政策分化将带来新的不确定性。我国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特别是外需不振、美元汇率走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因素,将对我国外贸出口、人民币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国内经济运行和结构调整。从目前形势和发展态势看,2016年世界经济运行将呈现以下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不论是欧洲地区此起彼伏的债务危机,还是美国经济的萎靡不振,全球经济笼罩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然而,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各国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少,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和投资三个角度探究国际金融危机后东盟10国地缘经济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1997—1998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引发了对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制度性基础的又一轮争论。本文考察了妨碍经济政策和经济运行的三个因素,为这项新的研究工作提供一些内容。这三个因素分别是:政体类型的作用;官商关系结构;政府机构的设计。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