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父权制与当代资本主义批判--女权主义的理论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中的中心概念"父权制"来探讨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还是资本主义?二者的关系如何?在对父权制理论进行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以后,本文认为,女性之所以受压迫,最根本的原因不是父权制,而是资本主义.父权制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在当代,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消灭父权制,女性才能实现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2.
自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发展上取得先发优势以来,其联合输出的意识形态霸权在国际舆论场域中经久不衰,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相对弱势。跨国资本联结经济、政治、文化等国际组织的出现,为其意识形态国际机器的理论建构提供了现实依托。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际机器以精神产品输出为主要手段,通过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跨越国别持续进行阶级剥削和压迫,目的在于扩张文化帝国主义,渗透信息资本主义,谋求世界政治霸权。而社会主义国家寻求的破局之法就在于通过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在矛盾瓦解其霸权地位,并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机制的创新和国际意识形态舆论场域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3.
奚冬梅  隋学深 《前沿》2012,(5):51-53
马克思对技术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认识,是站在破与立、解构与建构辩证统一的哲学高度认识与看待的。通过对技术史和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的考察,深刻剖析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解构作用与消极影响,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虚伪性与对人性的扭曲。同时,指出了技术对社会伦理的建构作用与积极影响,认为要实现技术对社会伦理中"善"的建构,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改变技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特性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一直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内容极其丰富,马克思揭露和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东方国家的侵略、奴役和压迫等政治和经济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卢森堡、布哈林和列宁也主要从经济角度剖析西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霸权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后殖民主义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揭示和批判是马克思主义霸权理论的当代回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在对马克思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理论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动态演变,描述了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工人同意的产生机制,解释了资本主义工厂如何从市场专制到霸权的变迁,以及变化的劳动过程如何形塑了不同的工人抗争方式。  相似文献   

6.
葛兰西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文化霸权"理论。文化霸权理论的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三大核心内容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简介了文化霸权概念和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最后从市民社会、阵地战、有机知识分子三方面深入剖析了文化霸权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者表面上拒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政治意识形态,实质上却重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后现代意识形态,成为掩盖晚期资本主义现实矛盾、合法化全球资本主义现状的理论体系。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应该认清后现代主义对意识形态批判的真实本质,识别后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解构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8.
吴茜 《理论月刊》2006,101(4):152-156
“新帝国主义论”建构了美国21世纪称霸世界的理论范式。美国“新帝国主义”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发展形态,是冷战后美国推行以利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殖民主义、以通过输出西方民主价值观和干涉别国内政途径建立全球制度性霸权体系为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以预防性战略为指导思想和以强化军事同盟为途径建立新的“霸权和平”为特征的新炮舰政策的综合体,其根本目的是推行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模式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即要按照美国的政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念建立美国一统天下的世界霸权体系。它将对冷战后世界战略态势的演变和政治秩序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流行影视作品中,男性视角形成男性声像霸权,女性大多退居家庭、后宫、青楼。性别歧视和庸俗情趣公然伤害女性群体,导致影视女性形象集体陷落  相似文献   

10.
主体建构性和主体行为宣成性--一种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后现代女权主义以解构主义为目的,放弃了对女性解放具体目标的追求,尽心去解构父权制及男权思想导致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压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性别规定性、主体建构性、主体行为宣成性等理论观点,希望通过打破一些诸如性别、阶级等重要界线,来消除性别不平等.本文试对后现代女权主义这些理论观点、主要代表人物及不足等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对后现代女权主义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准确的把握,推动女权主义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光辉历程,是不断追求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和推进实干为要的奋斗本色双向互嵌的伟大历程。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实干为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本色,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品质凝练。作为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通过有效机制联结,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通过理论武装与学习机制、推进工作运行机制、干部担当作为机制、共商共治共享机制,把依靠人民和服务人民有机结合,以实现全体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中国共产党人以实干为要为行动准则,坚持调查研究,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结果导向相结合,推进和保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落到实处,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至上的时代内涵,赢得了人民的忠心拥护和爱戴。  相似文献   

12.
刘伟哲 《中国发展》2008,8(2):19-22
“全球化”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而开始其自身的发展历程的。全球化从一定程度上说是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的扩张,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始终伴随着资本主义财富的积累和权力的增大。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生态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生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策略手段,是资本主义制度权力扩张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并且也在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化积累着条件。该文试图从欧洲过去1000年的生态扩张历程和当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转移的角度来说明生态帝国主义在全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的条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全球化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提供条件的分析,认为两制的共处是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特色,但共处并不意味改变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分析两制共处的条件,对如何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以及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 ,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呈现出加速扩展的趋势 ,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尽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但由于全球化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 ,导致全球化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发展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的现实运行包含着发展与衰退两种趋势.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表明,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是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进行的,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并没有消除其基本矛盾,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  相似文献   

16.
物质变换裂缝所揭示的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的异化状态,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当代生态危机问题。借助物质变换裂缝,马克思得出资本主义和生态之间是整体性的对抗关系的结论。物质变换裂缝既是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的切入点,又是剖析当代生态危机的理论基石。从物质变换裂缝的视角看当代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一个全新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7.
资本的"社会性"是资本的基本属性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资本的"社会性"进行客观、历史和辩证的分析,是探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势,进而破解资本主义历史发展之谜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岸长期的敌对隔绝,使双方缺乏有效的政治沟通,无法建立足够的政治互信,从而使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成为双方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当前,两岸如何以新视角重新审视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已成为双方必须着力研讨的课题.为营造两岸民主、平等的协商氛围,扩大双方在政治议题上的共识,本文提出以"中华两岸共同委员会"的政治沟通模式为过渡,并在两岸完全统一的政治架构下对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作出终局安排.  相似文献   

19.
李淑梅 《思想战线》2007,42(4):54-59
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劳动是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而劳动又处于历史变化之中,在文明时代劳动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国家、法和意识形态。马克思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代替了寻求形而上的永恒正义国家的旧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交换关系的自由、平等论证资本赢利的公正性,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正义性,马克思则用生产劳动说明交换,提出了系统的劳动学说,发现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形式性,批判了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晚期资本主义虽然表现出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某些新特点,但依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马克思的劳动观点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般把“英国式道路”看作是现代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形态,而把“普鲁士式道路”看作只是一个例外。这种改良的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不仅使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志民族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二战结束后,东德通过实行民主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的道路”走向历史终结。德国实现统一后,德东地区进行的土地私有化和市场化改革并没有像西德那样完全实行小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而是继续保持大型国营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在经营规模、机械化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优势。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小农经济改造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