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而农业是这一转换的直接场所.马克思从对土地肥力的掠夺和对劳动力的破坏两个方面批判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引发的农业生态危机,并指出“合理的农业”只能是“自食其力的小农的手”或“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控制”.土地股份合作制既能克服小农经济下家庭分散经营的地力浪费问题,又能缓解传统规模化经营方式下提高农业生产率与保护及改善土地肥力之间的矛盾,为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农业生态思想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使农民生活富裕,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发展农业生产,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土地规模狭小与分散经营,所以,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首先解决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引进新的制度安排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明确土地的归属问题,建立农户有偿流转土地的机制,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可以把农村土地以股份形式明确归农民个人所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问答     
为什么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一政策导向和要求,不仅给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更加切实有力的制度保障,而且有利于农村稳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何皓 《理论导刊》2001,(7):26-2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土地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改革,不仅使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发展,为我国农业摆脱长期停滞不前的困境提供了关键性动力,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农业的快速增长,而且,建立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新的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自主生产经营的基本权利。然而决定农业生产率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这一种要素,而需要将劳动力和土地资本、技术和管理等其他要素共同形成一有效的组合。土地承包责任制在较好地发挥劳动力要素作用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制约了其他作用的发挥,对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阻滞。…  相似文献   

5.
正农业企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农业萎缩是我国"二农"的一个突出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青壮劳动力、土地和资金等优质稀缺要素不断流向非农产业和城市,农业成为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不得己维持生计的产业。解决这个难题,惠农政策可以发挥决定性作用。国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配各人才、资金和土地,优先安排投入,乡村振兴稀缺资源将得到合理配置,农业农村现代化可以加快实现,这不能没有农业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土地市场的培育与规范问题○朱晓文在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过程中,土地作为第一要素市场提到人们面前。本文拟谈谈土地这一特殊要素市场的培育与规范问题。一、土地进入市场体系的必然性从传统农业的角度来讲,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土地...  相似文献   

7.
<正>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措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下六大措施来保证:第一,要把农业结构调好、调顺、调优。怎么才能把农业结构的调好、调顺、调优呢?要注意大农业与小农业的协调。从大农业来讲,有食物供给、资源环境的供给,生态的供给,但是不能把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生产实物。像北京郊区的很多土地都种上树了,这就是农业的多功能性:一是满足食物需求,二是也提供良好生态环境、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工业化还未完成的发展中国家,未来一段时间里,无论是工业、农业、城市建设还是其它方面,都对土地资源有较大量的需求。因此,在土地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如果能延长每块土地的可持续使用寿命和周期,就无疑等于增加了土地使用面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物质保障。这是和保护土地资源同等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入世”,中国农业再次面临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 ,按照WTO的农产品协议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 ,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将大幅下降 ,非关税壁垒将要拆除。这对目前处于相对弱势的中国农业无疑将带来较大冲击 ,必须采取有效对策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但中国农村目前的制度供给很难适应这一进程 ,必须实现更深层次的制度变迁。目前 ,最重要的是在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局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组织上实施创新 ,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7)
土地确权助推实现土地规模化、农业机械化,具有农业集约化程度更高、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产权关系更为明晰等正效应,土地确权离不开金融支持,依赖于创新农业产业体系,还需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三权分置"制度改革背景下,全国农村土地流转全面推开,新型经营主体纷纷进入。投资农业领域经营的工商企业因经营不善而拖欠土地流转租金,甚至违反土地流转合同而"跑路"、"毁约弃耕"等失约现象常有发生,这与工商资本"逐利心切"、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基层政府"行为失范"、法律法规"供应不足"等存在较大关联。土地流转失约使农户无法获得流转租金甚至要承担复耕成本,严重挫伤了农户放活经营权的积极性。为保障农户土地流转利益,提高土地流转履约率,防止"毁约弃耕"失约风险发生,政府应强化土地流转合约约束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土地流转监管和服务,敦促工商资本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土地流转履约保险机制,创设完善土地流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2.
《瞭望》2002,(16)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使得土地具有了替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这将使农村的小农经济固化,最终影响农业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创新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试点实施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引发了一系列制度和理论上的创新。这些创新主要包括: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丰富和延伸了产权的内涵,变革了当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产权制度的创新;由农业产权制度创新而引发的土地组织经营模式的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促进了土地使用权的资本化,使农业资本得以在农业内部产生,从而促进了农业资本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是指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劳动力在农业生产单位中的聚集程度.它主要由土地和劳动力这两个内在要素所构成,经营规模越大,其内在要素的聚集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又要受诸如机械化程度、社会服务体的状况等外部制约.因此,在某一特定时期的生产规模,客观上必须与之外部条件相适应.如经营规模过小,必然有  相似文献   

15.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著名的社会主义思想家有着非常独特的农业思想。自他早期提出具有俄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思想之后不曾有过大的改变,这就决定了他既未能认同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农业思想,也与列宁的农业思想存在较大分歧,更决定了他在十月革命后成为列宁土地国有化政策主张的反对者。  相似文献   

16.
方洋 《青年研究》2001,(2):12-17
1978年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极大的解放与发展了农村的生产力 ;进入 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负担居高不下 ,80年代就已出现的“卖粮难、卖棉难”问题一直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1 999年国家进一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 ,决定在原来 1 5年承包时限上再延包 30年 ,这就是农民所说的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 (以下简称农民 )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他们对农业生产的兴趣无疑会直接影响到农业的稳定 ,在土地延包政策中青年农民对农业生产持何种态度 ?这种态度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现有的资料对此进行研究的不多 ,为了弥补这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李利 《瞭望》1998,(14)
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访沈阳市委书记徐文才本刊记者李利提起东北的中心城市沈阳,许多人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一个老工业基地,但殊不知它还是一个农业大市。沈阳的土地面积、粮食产量在整个辽宁省均占第一位。农业基础条件很好,幅员广阔,资源丰富,农业综合...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特征与再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直难以到位,固然与农业本身的市场缺陷有关,但是这与土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而导致制度效率不高和边际效率递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对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信赖的表现、土地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的根源和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跳出原有路径依赖的策略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耕地、人口、粮食——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三大因素谌民柴在建设我国现代化的全过程中,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解决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耕地、人口和粮食问题,这是三个彼此相关并严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一)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地...  相似文献   

20.
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与提高农业效率并行不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的规模经营与土地出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效率的关系 ,应是一种适度关系。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 ,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意味着农业效率的提高。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来看 ,应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 ,建立土地流转机制 ,对“超小型”的经营模式进行现代化改造 ,走规模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