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信仰教育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通过对信仰教育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可帮助梳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借助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CNKI数据库期刊论文进行关键词统计,在共词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战略坐标分析2000—2016年间期刊论文的研究特点和趋势。分析结果发现:民族精神、大学生信仰教育、党的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证调查等最受关注,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法治信仰、学生社团、青年思想引领等新颖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杨德祥 《人民论坛》2013,(2):166-167
信仰是信仰主体对世界及人生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个体或群体奋斗、团结的精神基础和动力。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大学生信仰问题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在当前多元化时代,准确掌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科学分析总结不同年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变化规律,是帮助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六所高校1000份调查问卷的调查和分析,了解了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探讨了影响当代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的三大障碍:大学生自身的思维障碍、信仰教育机制障碍和社会环境障碍。  相似文献   

4.
信仰与大学生的精神发展——兼论大学生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仰状况体现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情感支柱和人格养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从大学生信仰状况看大学生精神发展,分析大学生整体的精神状况及其形成原因,指出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缺陷,并提出相应一些的改进措施,对认识、改进和解决大学生的“精神危机”和“信仰危机”将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论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目标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敏 《前沿》2004,42(11):148-150
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目标可分为认知、情感、价值、信仰和能力五个层次。培养大学生政治素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社会环境方面主要应做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夯实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加快民主政治进程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弘扬主旋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加强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搞好高校政工队伍建设 ;营造浓厚的校园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6.
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华松 《理论月刊》2005,(6):169-170
科学精神是对科学知识体系与实践的理论升华,体现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准则,是人类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育要用科学精神充实大学生的生活世界,使科学精神的培养成为大学生教育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炜  肖坤 《湖北社会科学》2008,3(5):180-182
爱国主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维度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在和谐社会构建的时代背景下,应当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引导大学生继承爱国主义传统,以中西近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为主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科技发展史为切入点、以"八荣八耻"为实践突破口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激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建设和谐网络文化为依托优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胡喜海 《传承》2014,(11):64-65
全球化视野下青年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当重要,面对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为核心的政治认同教育,既是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需要,也是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需要。高校应从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维度,积极推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事关精神层次的信仰与价值观问题又成为受追捧的热门词汇。大学阶段是个体确立信仰,价值观趋于成型的人生阶段,因此大学生的信仰与价值观得到了更集中的关注。对5189名大学生的线上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对信仰积极接纳,共产主义信仰占主流;当代大学生对于人生目标有着积极的态度,绝大多数人愿意通过努力去坚持自己的人生目标;终极性价值观积极、正向,多元化趋势明显,工具性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特质;与十年前相比,当代大学生对待信仰的态度更积极,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数显著增加。由于家庭背景、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大学生在信仰和价值观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世界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实土壤.在生活世界中,大学生的信仰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才能重建大学生的信仰,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应针对人生信仰、道德信仰、政治信仰等不同层次,进行灵活教育.将大学生信仰教育融入生活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在精神信仰研究大多集中在哲学、宗教等领域,多为定性分析。心理学角度的研究,特别是量化研究较少,并且缺乏对影响信仰因素的多因素分析。而已有心理学的研究也大多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北京市民的精神信仰状况,量化分析影响市民精神信仰若干因素,不仅具有重要学术研究意义,而且对于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2005年12月,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入户调查,对北京市民进行抽样调查与测量。调查内容包括市民的精神信仰不同取向比较、影响精神信仰的人口学变量分析,以及不同精神信仰与个体对自我评价、社会态度的相关关系,概括北京市民现阶段精神信仰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高校信仰教育的受教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是增强信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自主选择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在高校信仰教育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信仰状况,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以达到信仰教育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社会环境的变化给大学生带来就业的担忧和恐惧,就业压力成了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信仰心态是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深层次原因。就业压力大,信仰心态会差;信仰心态不良,就业压力就大。要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困扰,就必须帮助大学生调整信仰心态,把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信仰教育进行耦合,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文化热的背景下,大学生如何看待宗教,宗教文化怎样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信仰,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通过自制问卷对山东省7所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调研,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实际情况,分析大学生宗教观及其成因、影响和特点,并提出建议和对策.要在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宗教政策教育,有针对性地强化科学信仰教育,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的管理,创造有利于信仰教育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精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想信仰的迷失、价值观的物欲化倾向、道德的冷漠化倾向以及心理困境等。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包含全面发展人格、独立人格、创新人格以及和谐人格。理想人格是以价值观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建构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建构理想人格中的主导作用,应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6.
张容 《传承》2013,(10):72-73
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功能。加强大学生生活园区文化建设,主要是要加强生活园区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以此进一步优化生活园区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高校进行信仰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提升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以思维创新为先导,重新定位信仰教育;以内容创新为基础,强化凸显信仰教育;以方法创新为支撑,加快推进信仰教育;以制度创新为引领,全面保障信仰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信仰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和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语境下,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抉择,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自身局限性的存在、自媒体环境下各种错误思潮的涌动、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市场化导向下资本运行逻辑的渗透、社会转型期下各类社会矛盾的叠现以及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弱化和课堂教学的僵化,致使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一度出现。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多措并举,构建与时俱进的信仰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西方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是影响当代青年思想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当代青年的信仰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加强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是抵御社会思潮对当代青年发展消极影响的根本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进行思想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当代青年的信仰教育要贴近社会实际与生活现实,必须注重信仰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当代青年的信仰需要,提高青年大学生进行信仰选择的能力,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发展的消极影响,确保当代青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