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基础在于发展市场经济,这个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兼容的、资本的利益驱动受制于劳动本位的价值取向、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相互配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在建设法治国家,这个法治国家是以人民民主为价值追求,按照协商民主原则进行制度安排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关键是实现社会与国家的现实分离,这种分离已经从国家与社会两个领域消除了二者根本对立的根源,以劳动本位取代了资本本位,确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从政治上和组织上确立了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从而能够在社会与国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统一战线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具有成员众多的包容优势、载体丰富的组织优势、人才荟萃的智力优势、联系广泛的资源优势。从历史逻辑看,统一战线不仅深度参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而且有效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促进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公平的社会现代化、促进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现代化,同时统一战线还要促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3.
何谓民主 ,民主就是“人民统治” ,即人民管理国家事务。列宁指出“民主是国家形式 ,是国家形态的一种。”① 民主对于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来说 ,具有本质意义。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②这个论断揭示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指明了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内容之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在我国 ,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我党有广泛而强大的号召力 ,主要源于党高扬民主的大旗 ,聚合和团结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 ,取得了新民主…  相似文献   

4.
<正>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明确肯定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对民主的发展的依赖关系,同时也清楚表明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强决心。如何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呢?本文仅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及历史等方面实际情况,对这个问题作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历史经验 ,分析和论证了导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文章认为民主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 ,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发展 ,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功 ;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最高类型的民主制度 ,并不等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民主建设问题 ,如不对具体制度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 ,就不可能避免地要出现具体制度与基本制度相脱节、相矛盾的现象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不可分离的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走制度化、法律化的道路 ,这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国家治理现代化既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长远大计、长远发展,又关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果说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那么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就是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它进一步回答了“如何建设、发展和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这一崭新的社会形态”,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重大发展。当下,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7.
<正> 政治体制改革.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所有制改革,并非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而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适当调整所有制结构,改善公有制形式,解决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等问题.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体制,并非允许“大民主”,而是以保证人民的权利和根本利益为前提的人民民主.以生产力为标准,并非以赚钱为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实现了创新性发展。从理论创新看,历史传承中彰显强烈的“中国逻辑”和浓郁的“时代关怀”;就制度创新言,新时代更加致力于构建科学有序的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从实践创新讲,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并取得丰硕成果。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创新性发展,是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新需要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也是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协商民主在未来发展中,仍将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推进其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强大的领导力、权威性主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广泛联系社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助力。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彼此交融、良性互动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政党制度与民主政治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七大召开之后不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指出:“政党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在—个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制度保障,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1.
《青海人大》2006,(5):54-58
1978年,中国从总结10年“文化大革命”破坏民主践踏法治的深刻教训中认识到.没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因此,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最高决策层把发展民主政治和健全法治确定为国家坚定不移的基本方针,标志着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一国两制”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历史地位以及国体、政体、职能的重要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认为“一国两制”的国家制度是继“一国一制”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之后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进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文章认为“一国两制”下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人民的范围更加扩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香港特区民主政治体制既有天然联系又有显著区别,并阐述了国家对内职能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建设完备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的重大任务,是在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形成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国家民主与基层民主、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坚强的领导核心、高度的社会整合能力和持续稳定发展的显著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提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水平,需要继续完善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现代国家治理的政治基础是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政治实践成功走出了一条一元主导与多元共享紧密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路径,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实践与稳定发展的坚实基础。这一丰硕历史财富是实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重大改革部署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基础。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以中国各民族人民的民主权力为基础建立的统一的国家政权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功解决了各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诉求与国家统一之间的关系问题,成功破解了所谓民族国家建设这个困扰人类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魔咒;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也成功解决了历史上长期困扰中国政治发展的中央政权与边疆民族地方之间的国家组织关系问题。目前,我国民族事务治理面临一系列新问题,需要从国家制度层面加以调整以应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的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调,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制度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探索总结出来的重要成果,“五一口号”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逻辑起点;从价值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内涵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与成果、程序与实质等元素,这主要表现在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等具体实践上,体现着最广泛、最真实的人民民主实质精神和价值理念;从制度逻辑来看“,五一口号”的人民民主价值催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奠定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基础;从实践逻辑来看,“五一口号”开启了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具体实践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灵魂。新的历史条件下,围绕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了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判断,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本问题,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废除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职务终身制,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全新构想,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缓解社会冲突与矛盾,实现国家和社会协同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实现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世界性历史过程。政治现代化是以政治民主化为核心的从传统专制政治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的过程。政党政治现代化是政治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还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伟大的创造性和巨大的优越性。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多党合作制度是新型的合作型政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具有客观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全党、全民必须努力完成的一项历史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公民素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和城乡文明程度,目的是培养“四有”公民,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体和对象是全体人民。因此,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一个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紧紧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标,以让人民群众高兴、满意为标准,在重点突破的同时实施全面推进。近几年来,济南市按照这样的认识,坚持以邓…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同时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时代的到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行政,只有抓住了依法行政这一中心环节,方能加快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到二○一○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并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使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