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早在封建社会就完成了其大众化的进程,这与它的宽容性、民族性和丰富的人文价值是分不开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要充分重视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文素质的要求入手 ,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仅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且在个人人生观,如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态度、人生价值、人生理想等方面的塑造和构建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而,我们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提炼其精华,去研究其内涵,通过深化进而影响个人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中国正在和平崛起,中国崛起它需要自己文化的支撑;中国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它包括文化的现代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将如何发展。本文从四个方面作了阐释,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是传统文化的复兴,更不是恢复,而是整合创新。  相似文献   

5.
6.
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平面艺术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艺术设计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关系,如何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平面艺术设计创作完美结合,创造出有深刻中国文化内涵的平面设计作品,是一个值得艺术设计者思考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传统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文化形式的综合。学校教育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音乐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没有文化的教育是不可行的,没有教育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将优秀传统音乐作品纳入音乐课的教学中,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音乐教育中才能得到很好地传承。  相似文献   

8.
日渐凸显的环境问题要求人类反思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改变思想观念,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思想状况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而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生态伦理教育,我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维相一致的思想颗粒,其中与“真、善、美”相统一的思想能够补充西方科学理性的不足。认真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的朴素的哲学思维和生态伦理观,对于丰富生态伦理学的理论体系,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促进生态伦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是非常丰富的,这些极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人才思想在尊重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及如何监督人才等方面都对当今的人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由"这一语词在中国早已有之,《史记》中就已出现"言贫富自由,无予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家文化中的"自然无为逍遥游",释家文化中的"觉悟心性得解脱"等,都内生有某些"自由"之基因。这种"基因"为近代西方"自由"在中国的嫁接提供了"母本",从而使得中国近代自由理论始终包裹着"中国"这个真核。  相似文献   

11.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于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主张要"挈其瑰宝,绝其溜磷"地批判与继承.探讨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于处于战略防守方的中国而言,越是要向外拓展软实力,就越是要重视挖掘自身的凝聚力。凝聚力与软实力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均源于文化自身的吸引力,尽管其着力点不同,却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潜力。应当注重从外人的眼光来反思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因为对中国是凝聚力的东西,对外人往往就是软实力。中华民族延续不断的历史,其衰而又兴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柔韧的软实力。国家统一与地方文化多元发展的和谐共存,其和而不同的凝聚力,正是中国最亲和的软实力。即使共同经历的灾难,也会不可思议地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凝聚力,因为正是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才会同甘共苦,共同期待未来。但是,从协和万邦古老理念到倡导和谐世界新国际安全观,并不一定意味着皆大欢喜的和平红利,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危险,因为对西方而言,这可能意味着道德和意识形态层面的挑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不应只是怀柔感化作用的代名词,还应包含和体现敢于力抗强者、主持正义、维护公正等精神内涵与道德形象,当然,这就更需要自身具备坚不可摧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传统文化,对求才用才历来多有精辟论述,其中关于人才遴选、任用、考核的思想,对当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科学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环境、起源、结构,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立性、多源性、统一性、自足性的特征。受这些特征支配,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前进的内在动力,又有阻碍进步的保守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近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组织制度和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 ,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化的过程 ,也逐步探索和建立了中国新文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发展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儒家伦理所蕴含的实践理性、忧患意识、隐忍气度、天下情怀、教育观念、民本政治、平等追求、和谐理念与和平取向等,深深熔铸于民族性格、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中,发挥着潜在的助推作用,独具特色的中国模式的背后离不开文化和精神的支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来重视官员的修身立德。在官员个人修为方面,要求做到立志乐道、淡泊宁静,勤于自省、反求诸己,践行三慎、知行相资;在官员家庭美德方面,要求做到孝敬父母、教好子女、管好家人;在官员治国理政方面,要求做到心中有民、廉洁奉公、勤政务实、谏诤敢言。汲取古代官德文化中的思想精华,对于现代加强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官德修养有着重要启示: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之基的需要,是提升党在群众中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也是从源头上拒腐防变、为政以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历史性的抉择。如何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式,关系到传统文化的生存。邓小平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论述,使中国传统文化从旧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去迎接新的挑战和冲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使其不至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衰落,而是与时代相结合,又一次焕发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是 :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的图强求实的法律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中 ,发挥着规范和促进作用的积极向上的法律文化 ;以礼法结合为核心 ,文明进步的法律文化 ;以儒学为主 ,兼采综合法、道、墨、佛各派学说之长的法律文化 ;具有中国各民族特色的丰富多采的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因、过程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