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疑难案件请示"简称"疑请",是指下级人民法院把自己正在审理的疑难案件,报请上级人民法院研究,并根据上级人民法院的意见作出判决的一种做法。这种做法由来已久,已形成定制,且流弊很大。"疑请"不仅刑事诉讼中有,民事和其他诉讼中也有,本文拟结合刑事诉讼,对这个问题谈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与此相对应,《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4条也对级别管辖进行了规定。级别管辖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级司法机关向下级司法机关移送管辖,  相似文献   

3.
“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自1979年颁布,至今已施行20多年。在民事、刑事、行政三大诉讼法修改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其中,“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审判委员会”引人关注。按照“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案件由合议庭负责,在对重大疑难案件的意见不一致时,才提交审委会。但在实践中,有的法院规定,在本院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和疑难案件必须提交审委会,特别是刑事案件,必须提交审委会;有的是合议庭定案了,但分管院长不同意这样定,案件也会提交审委会。关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修改,尤其是“审判委员会”,法院院长们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办理刑事案件的刑事诉讼,同时也就出现了刑事疑难案件(以下简称“疑案”)。在中国古代法律文献中,疑案又称作疑狱或者疑罪,一般解释为“疑,谓虚实之证等,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旁无证见;或旁有闻证,是非疑似之类”。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1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法律依据。由于该条规定过于笼统、原则,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如何具体实施又缺乏补充规定和司法解释,故在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各地基层人民法院普遍存在将某些拿不稳的一审刑事案件报送上级法院“把关”后,再开庭审判的情况。这样做的动因主要是耽心被告上诉或检察机关抗诉后,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新审理,影响本院的声誉。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当的。首先,这种做法违反宪法。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这就确定了上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关系是监督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这种监督体现在上级法院有权变更下级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而不是基层人民法院就如何判处案件向上级法院请示、汇报,更不是上级法院的越俎代庖。上  相似文献   

7.
刑事案件二审包括抗诉审和上诉审。抗诉审是指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者裁定确有错误时,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诉讼活动。上诉审是指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审判决或者裁定,要求上级人民法院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诉讼活动。从根本上说,刑事案件一审和刑事案件二审开庭审理  相似文献   

8.
少年刑事审判庭(简称“少年法庭”)是人民法院专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机构.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而各级人民法院多种类的少年案件审判体系,在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已成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窗口和阵地.各级法院在改革和摸索对未成年刑事案件的审判方式、程序及量刑上已有了不少成熟的做法和经验,最高人民法院讨论通过《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就是人民法院多年来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经验总结.在此,笔者试对未成年人刑事  相似文献   

9.
在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出现了一个新的非法律用语“提前介入”,这个提法源于何处姑不置论,大概是想贯彻执行“从重从快”,方针吧,在这一提法的影响下,县人民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正在进行侦查、拘留、预审的重大刑事案件实行“提前介入”者有之,基层人民法院对公安、检察机关正在进行侦查、起诉的重大刑事案件实行“提前介入”者有之,县人民检察院和县人民法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时,把“提前介入”列入报告内容者亦有之,甚至上级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对下级正在侦查、起诉、审理的重大刑事案件也实行了“提前介入”!因此,对“提前介入”有从理论上、法律上进行研究的必要。我国法律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批准逮捕和检察(包括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刑诉法第3条)法律没有赋予人民法院对刑事犯罪案件的侦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刑事诉讼中的指定管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6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审判管辖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将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审判”。这是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指定管辖的法律依据。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在司法实践中对管辖不明的案件出现了许多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之一是:不属于同一上级法院的几个下级法院发生管辖争议时,有的上级法院便随意指定下级法院审判或指定移送其他法院审判。其中,不属于自己直接监督的下级法院不承认其指定,致使管辖争议得不到解决。因此,当不属同一上级法院的…  相似文献   

11.
刑事自诉案件中,由法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是指哪些案件?编辑同志:在审判实践中,我们对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审查立案的规定》中规定的“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其他刑事案件”的理解、认识不统一,常产生分歧。请问“其他刑事案件”是指哪...  相似文献   

12.
案件报送请示制度剖析●李华在司法实践中,下级人民法院往往就其管辖的案件请示上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法院作出处理意见后交由下级人民法院审理,这种做法沿袭已久。最高人民法院于1986年3月24日和1990年8月16日下发了《关于报送请示案件应注意的问题的通...  相似文献   

13.
“免予刑事处分”是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处理适用的一种形式。我国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作出判决处理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免予刑事处分”是其中之一。其二是适用刑罚,其种类主要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4.
刑事案件财产“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的现实难题。近年来一些法院开始尝试将对被告人的财产保全措施前置到案件侦查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被害人民事赔偿权利的实现。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日前建议将此做法在刑诉法中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近几年来,有些人民法院为了研讨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审判人员审理疑难案件的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形式的疑难案件讨论会,交流审理疑难案件的经验,研究和探讨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笔者发现,有的基层法院的审判人员往往把“疑难讨论会”看成“办案会”,把一些尚未审结的  相似文献   

16.
上级人民法院与下级人民法院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是长期以来没有取得统一认识的问题。一些同志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七条“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的规定,把上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的关系仅仅认定为“监督关系”。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不准确、不全面的。 这种认识流传很广。不仅有关部门有,人民法院内部也有;在一些法律书中也有发现,甚至全国法律“业大”新编的《中国司法制度讲义》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从洪山区人民法院得到这一疑难案件,目前司法实际部门意见分歧较大,以致该案悬而未决。现公诸于众,请广大作者和读者踊跃参加讨论,来稿力求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18.
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证据证明侵害人犯有某种罪行,为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和裁判的轻微刑事案件。由于自诉案件其诉讼主体与公诉案件不同,因此虽然也属刑事案件,但检察机关已失去了对它的法律监督,形成了自诉案件在整个监督机制中的“死角”,  相似文献   

19.
刑诉法第一○七条规定:“凡是重大的或疑难的案件,院长认为需要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怎样执行好这一规定,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中一项事关重要的课题。在实际执行中做法不一。就我们地区来说,凡是审理的刑事案件都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种做法在  相似文献   

20.
有的基层法院在审理刑事申诉案件时,发现原判量刑畸重,即按照比被告人已服刑期略长的刑期改判,并名之曰:“就汤下面”。认为这样既纠正了判决的失误,又免得被告人为多服刑期而纠缠人民法院。笔者认为,这种“就汤下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首先,“就汤下面”不合法。勿庸讳言,人民法院的审判人页在审判刑事案件中,由于认识能力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工作上可能出现一些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