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支部生活》2010,(10):1-1
最近召开的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省推进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建设,人才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人才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把云南建设成为人才聚集地,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37084个根据省统计局2004年下半年在全省范围内的抽样调查,我省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37084个。目前我省拥有电视台22家、电台20家、报社96家、期刊335种、出版社16个、音像出版单位10个、重点新闻网站3个。484亿截至2004年底预计全省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化演艺三个领域文化总资产484亿元、总收入279亿元、产业规模在西部地区位居第一。5%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提出,力争实现文化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力争到2010年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以上。数字里的大产业@于亮…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强省是我省传媒业的“第一要务”省委书记周永康代表省委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这是省委坚持与时俱进精神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科学严谨的,也是符合四川实际的。  相似文献   

4.
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教育和科技无疑是基础和助推器,省第八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教育作为文化强省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我省建设成为英才辈出的人才高地;科技界必须为建设西部文化强省提供科技动力、科技支撑和科技服务。为此,省教育厅厅长杨泉明和省科技厅厅长杨国安分别就如何发挥教育和科技作用,努力推进我省西部文化强省建设,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对其进行法律规制是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保护西部地区民族文化、保护西部民族地区人文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居民权益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规范缺位,当地居民、旅游企业以及旅游者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淡薄,使得当前西部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现象严重。为此,必须完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法律体系,健全对政府管理行为的法律监管机制,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依法管理职能,以此不断促进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7月15日,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成立新闻发布会在贵阳举行。据悉,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是全省首个以民族文化旅游和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省级示范区。依据总体规划,示范区大健康产业力争在2020年实现总收入200亿元;预计到2025年可实现总收入达500亿元,努力把示范区建成"文化旅游胜地、健康养生天堂",着力打造成国  相似文献   

7.
促进版权创造与主流经济相融合,推动版权产业快速发展,对于我省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翰卿 《学习论坛》2005,21(9):7-10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明显的优势。近日,我省制定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2005~2020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这些文件将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正确估量中原文化的价值以及我省文化产业的特点,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研究。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对建设文化强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明显的优势。近日,我省制定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2005~2020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这些文件将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正确估量中原文化的价值以及我省文化产业的特点,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研究。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对建设文化强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宪臣 《学习论坛》2005,21(9):10-12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明显的优势。近日,我省制定了《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2005~2020年规划纲要》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这些文件将对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何正确估量中原文化的价值以及我省文化产业的特点,实现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把我省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设文化强省,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研究。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一组文章,对建设文化强省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省八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周永康代表省委提出了“西部文化强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发展目标,第一次明确地把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纳入了四川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系。前不久,省委又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专门会议,讨论我省建设西部文化强省的有关方略。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11,(23):28-31
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和全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规划,2011年初,省科技厅牵头制定并迅速出台《贵州省科技支撑工业十大产业振兴实施方案(2011—2015年)》。实施方案根据当前我省电力产业、煤炭产业、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冶金产业、有色产业、建材产业、烟酒产业、新兴产业、民族制...  相似文献   

13.
一、我省投融资体制现状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投资表现尤为突出,增量规模不断扩大。2004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8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5%,净增113亿元。增量规模从1999年之前基本不超过50亿元,到每年超过100亿元,反映了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支持力度,也反映了我省尚未形成内在的投资增长机制,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我省投融资现状的特点:一是国有投资扮演着主角,2000-2003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年均达64.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周边省市水平。二是电力和交通领域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党史纵横》2006,(7):I0002-I0002
旅游业在辽宁已成为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产业。“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累计收入突破2500亿元,拥有各种旅游住宿设施12000家,星级酒店499家,旅行社1016家。A级旅游区134家,旅游院校57所。旅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旅游产业体系日臻完善,辽宁特色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旅游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期间,辽宁将完成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旅游发展重点是搞好区域规划,建设好辽宁中部、辽东半岛、辽宁西部旅游区。中部即以沈阳为中心,科学整合世界文化遗产、清前史迹、满族文化、奇特景观、冰雪温泉等旅游资源;辽东半岛要充…  相似文献   

15.
<正>建设多彩贵州民族文化强省,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打造文化强省,紧紧把握传承我国各民族传统共同的高尚、高雅精神追求,通过对各族人民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伦理道德和淳朴民风,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大力发展中国特色文化产业,才能形成优势的核心竞争力。一、"礼失,求诸野",民族民间文化是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6.
蜀事     
正四川404个项目揽金193亿5月18日,以"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创新创业全面推进"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在成都开幕,共促成我省签约项目404个,签约总金额193亿元。签约项目数量和金额创下新高。据统计,前四届中国(西部)高新技  相似文献   

17.
省委、省政府提出 ,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要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结合起来 ,对内扎实苦干 ,对外主动联合 ,对上积极争取。通过全省上下的努力 ,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今年内启动的重大建设项目共42项 ,合计总投资达432.97亿元 ,其中 ,交通建设项目共有10项 ,合计总投资203.4亿元 ;以建设成为我国南方重要能源基地为目标的电力建设项目共有6项 ,合计总投资128.46亿元 ;3.以建设成为“两江”生态屏障为目标的生态建设 :在国家的支持下 ,我省已开始实施20万亩的退耕还林(草)试点…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4)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对我省建设"文化强省"、"旅游经济大省"等具有战略意义。在相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省文化与旅游融合也存在融合领域不宽、效益不高等不足,制约了发展。我省应采取政策、法律等综合措施,精准发力,加快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大融合,以推动区域经济中高速、中高端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共立足于自己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优势,发展绿色经济,探索一条应用高新技术、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道路,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发展绿色经济的产业支柱是由绿色食品和绿色产品构成的绿色产业、生物资源开发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代表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和环保产业。同时,还必须重视民族生态文化建设,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绿色意识,应建立包括环境保障、经济基础、国家支持、国际合作、市场条件、技术保障在内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7日至9日,备受关注的省委九届九次全会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听取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对于全面推进我省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设与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相适应的文化强省,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