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后期,苏联对华政策发生改变,逐渐偏离前期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一致的原则,在对日宣战的问题上向中国索取利益。这种政策的演变主要是苏联对华政策的出发点具有明显的二重性,随着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好转,苏联大国主义和满足其民族主义私利的一面就暴露无遗。同时美国的纵容和国民党政府的妥协对苏联对华政策的转变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5年至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战后革命战略形成的关键年代。在苏联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对于苏联对华政策的变动,做出了灵活及时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充分利用了苏联与美蒋之间的矛盾,及时夺取了军事上有利的战略地位置,而且顺应和把握了国际和国内局势的走向,在政治上逐渐取得了主动权。在与国民党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中,高举起了革命战争的大旗,并最终把中国革命全面推向胜利。  相似文献   

3.
战后初期苏联对华政策源于战前美苏英三国召开的雅尔塔会议。这一政策从内容上看 ,对中共是不利的。但是 ,由于战后美苏冷战对抗的逐步加剧 ,苏蒋之间矛盾的加深 ,苏联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尤其是在东北的政策并对中共在东北的军事行动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援助 ,为中共夺取东北战略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中共审时度势 ,利用美苏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制定了夺取东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并迅速展开 ,建立了稳固的东北根据地。  相似文献   

4.
闫兴德 《世纪桥》2009,(19):31-32
抗战胜利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由战时的合作走向战后的分裂。国共两党关系转折是在当时世界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发生的,有其深刻的外部原因。其中,苏联对华政策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转折产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为了维护远东利益,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的苏联实行以支持国民党为主、以扶助中共为辅的双重对华政策。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共在东北的发展,却极大地助长了国民党打内战的嚣张气焰,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分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围绕着苏联演变的性质和原因 ,学术界发表了大量的论著 ,看法五花八门 ,分歧甚大。如果从方法论的角度就苏联演变问题进行必要的深入思考 ,可能会有助于理清这方面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林戈 《广东党史》2011,(6):41-45
《红广角》2010年第12期一篇文章——《东欧剧变过程及原因探析》中指出,东欧剧变的原因是苏联来的:"东欧国家无一例外地照搬了那种中央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式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对苏联又是亦步亦趋"。我认为,这是不争的事实。众所周知,苏联是以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1931-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使得苏联的国家利益受到了威胁,苏联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高准则,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和着眼点,不断地调整其对华政策.这种政策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阶段性、多重性、矛盾性,对中国的民族战争产生了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8.
1931—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使得苏联的国家利益受到了威胁,苏联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根本出发点和最高准则,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和着眼点,不断地调整其对华政策。这种政策呈现出相对稳定的阶段性、多重性、矛盾性,对中国的民族战争产生了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讨论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的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在这一领域资深的研究人员谈到,当前研究苏联演变问题有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即不是根据苏联演变的客观事实,而是从论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需要出发,来推论苏联演变的原因和教训。一些人在谈到中国的问题时,经常用苏联作为反证:我们提出什么方针政策,就说苏联是因为没有实行这个方针政策才垮台的;我们反对什么事情,就说苏联是因为发生这个事情才垮台的。总之,为了证明我国某个提法、某项政策的正确性,就拿苏联演变这个反面教员(随便举些苏联在这方面的反面例子、或者干脆什么…  相似文献   

10.
对比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与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一方面认为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这就避免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向性错误;另一方面,认为改革还需要解放思想,要在观念上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与机制,这又消除了戈尔巴乔夫之前的改革过于保守的失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初期在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的背景下,苏联基于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和美国对华政策以及中国国内政治形势的变化,对我国东北问题采取双重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与国共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共两党关系由于受当时特定的国际国内关系的影响与制约,不断调整变化。其中,尤其是美国作为战时中国的主要盟国,其对华政策的演变对中国国共两党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一 从卢沟桥事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是美国的“中立”到援华制日政策的过渡时期。 抗战爆发后的最初阶段,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微妙多变。其时,美国的远东政策处在一个转变时期,它一面对日姑息、妥协,参与策划“远东慕尼黑”阴谋,鼓动日本进攻苏联;一面又不愿把整个中国拱手让给日本。随着日美矛盾上升,美国逐渐由“中立”向援华抗战转变,援华制日因素逐渐成为美国政策的主导方面。1938年12月,美国首次给中国250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以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姿态,如提供经济援助、宣布中国适用于《租借法》、可以提供武器、派遣军官来华进行军事合作等。这些情况说明,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为了保护其在华利益,有了支持中国抗战的要求和具体行动。  相似文献   

13.
苏联和共产国际起初不主张立即北伐 ,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北方形势恶化 ,给广州国民政府造成很大威胁。二是帝国主义奉行孤立苏联的政策 ,反苏倾向加剧。苏联需要调整对华政策 ,采取暂时退却的“喘息”方针。中山舰事件后 ,蒋介石急于北伐。莫斯科仍反对北伐 ,主要是担心北伐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军事干涉和蒋介石军阀倾向的增长。直到北伐军逼近武汉时 ,莫斯科才开始认真对待北伐问题。苏联和共产国际派遣中国的代表布勃诺夫、鲍罗廷、维经斯基对北伐的态度各异 ,支持、动摇或反对 ,皆有之。而维经斯基和以他为首的共产国际远东局给中共北伐立场带来负面影响。各方对北伐都不是根本上否定的态度 ,而本质上是“急进”还是“缓进”的分歧。主要原因在于 ,莫斯科多着眼于长远的全局 ,而驻华代表则更看中眼前和局部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初期的中国政治舞台,在刚刚取得二战胜利的反法西斯战线内部,出现了以国、共为主,美苏参与其间的激烈斗争.由此引出的国、共双方政治、军事殊死搏斗,历时四载。其时各种因素、矛盾与冲突相互交错、诡庸风云、千变万化,为举世瞩目。因美苏介入而产生的影响,亦相当程度决定了这场斗争的历史走向与结局。认真深入分析苏联对华政策及其与国、共关系演变的轨迹,对总结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本质规律具有特殊意义。一、苏联对外政策与对华外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苏美英作为对德回法西斯作战的主要大国,于1945年2月在雅尔塔召开…  相似文献   

15.
杨淑艳 《世纪桥》2004,(4):29-3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受多种因素影响,苏联对华实行“联蒋压共”政策,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使建国初期的中苏关系蒙上一层阴影。 一、“二战”胜利后的世界格局及苏联的对华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几乎完全改变了世界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原先的六大强国中,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垮,英、法虽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也耗尽元气,唯独美国大获战争之利,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地位。1946年4月6日,杜鲁门上台后宣称要挑起领导世界的责任,美国凭借自己强大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期间,苏联出于国际主义和维护自身战略安全的双重目的,通过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财政援助.1931至1937年局部抗战期间,苏联通过共产国际在上海的分支机构,向中共中央提供了161万美元和210万卢布的资金;而在1937至1945年全面抗战期间,苏联和共产国际通过汇款、委托专人转交等方式,向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17.
新保守主义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决策中是一种比较极端的思想。它有关中国问题的观点涉及到中美关系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布什政府执政的前后,它都一直在极力影响美国政府的对华决策,但其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表现不一,最大的影响力是在布什政府的执政初期。由于美国对中国的合作与防范并存,因此,今后新保守主义还会在美国的对华决策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但从整体上来看,它难以起着主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抗战后期 ,美国对华政策是在既要维持和苏联的战时合作关系、不能刺激苏联 ,又要着力准备在战后与其争夺中国的特定背景下形成和确立的。因此 ,苏联在中国的动向和欲望、对国共两党的真实态度即成为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最重要依据。尤其是苏联对美国在华所作的努力所持的积极立场 ,更是美国对华政策得以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所在。一、苏联对中国局势的积极干预和对国共冲突所持的公开立场 ,促使美国开始介入两党争端。皖南事变后 ,国共关系就引起了美国的注意。但美国对此一直采取比较谨慎的作法。随着形势的变化 ,美国政府非常敏感地注意到 ,苏…  相似文献   

19.
1945年,斯大林通过雅尔塔会议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确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对华政策。他选择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结盟,以实现苏联在华的一系列现实利益。1949年初,以米高扬秘密访华为标志,斯大林将对华关系的主要对象由国民政府转向中共,开启了同中共结盟的进程。二战后初期,苏联与中共在中国东北层面的互动以及由此形成的战略性关系,是斯大林1949年初重新思考对华政策的基础与起点,使他更愿将中共视为苏联在华利益的新支点与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对华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我国对房地产行业调控的政策划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析了每次调控政策对地方政府、房地产商、购房者三大主体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但整体走势是在震荡中快速上升。房地产行业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也积累了大量的泡沫。在愈加严格的房地产调控下,房地产相关利益集团的博弈成为了政策改变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