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六枝特区紧紧围绕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精心谋划、周密部署、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民声政谈"活动。连续几场春雨的滋润,让六枝大地充满生机。在村民们播种的田野里,随处可见头戴"周末服务队"小红帽的干部服务群众的身影。六枝特区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紧紧围绕破解  相似文献   

2.
<正>六枝特区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民生改善、促作风转变。六枝特区把深化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民生改善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用改革的精神、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促民生改善、促作风转变。"民声政谈"奏响为民服务新乐章2014年初,六枝特区宣传部干部到牛场乡箐脚村与当地群众开"院坝会",将特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灌输给群众,群众也把想  相似文献   

3.
正六枝特区一方面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力推进产业覆盖,一方面激活群众内生动力,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在全区全面铺开。阳光和煦,满山滴翠。走进六枝特区,干部在田间地头指导农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乡村变化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4.
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以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为载体,采取"1234"举措扎实开展"讲"与"习",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六枝特区以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为载体,采取"1234"举措扎实开展"讲"与"习",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截至目前,六枝特区已建立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515所,开展讲习活动2000余场次,参加讲习20万余人次。录入贵州省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宣传干部上讲堂)数字化信息平台次数530场(次)。  相似文献   

5.
<正>六枝特区以同步小康为奋斗目标,加快"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发展步伐,同时着力改善民生,全面提升群众"小康指数"、"幸福指数"、"安全指数"、"满意指数",全力打造"幸福六枝"升级版。以园区为载体推进现代山地高效特色农业建设2015年1月,随着生态高效茶叶示范园区(区级)、新华高山生态茶叶经济示范园区(区级)、牂牁江农业观光示范园区(市级)晋升为省级一般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六枝特区现有省级现代高效农业园区7个,囊括  相似文献   

6.
舒勇 《当代贵州》2012,(31):56-57
迈入快速发展水平的六枝,正处于一个充满风险并加速转型的阶段,只有通过加强和创新管理方法、理念及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总体保持稳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作为"欠发达、欠开发"较深的地区,历史形成的一些老矛盾没有得到完全解决,改革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三都水族自治县委总结提炼出了"五当五不"的"干部当家"脱贫攻坚模式,旨在用干部的"智慧本领"弥补贫困群众的"知识短板",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今年以来,三都水族自治县委总结提炼出了"五当五不"的"干部当家"脱贫攻坚模式,旨在用干部的"智慧本领"弥补贫困群众的"知识短板",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8.
做好群众工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忘记一个前提,就是要让群众"找得到"。让群众"找得到",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拉近同群众的感情,进而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而"群众找不到基层干部的过程,就是群众对我们干部积怨积恨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李万军 《当代贵州》2016,(18):54-55
正"十二五"期间,六枝特区通过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在2015年全省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中排88个县区之首。"家乡的变化太大了,以前的乡村小路都变成了宽敞的水泥路,能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六枝特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感慨道。这些感慨,折射出六枝特区"十二五"发展的喜人变化。"十二五"期间,六枝特区通过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幸福指数";强力破解制约发展"三大瓶颈",引领发展驶入快车道,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六枝特区党员干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进农家门、看农家地,帮农户算增收账、传致富经,确保不留下一个贫困乡镇、不遗忘一个贫困村寨、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落下一位贫困群众。春回大地,万物吐绿,"画廊六枝"一片繁忙景象。六枝特区广大党员干部围绕脱贫攻坚目标,聚焦精准二字发力,纷纷进农家门、看农家地,帮农户算增收账、传致富经,确保不留下一个贫困乡镇、不遗忘一个  相似文献   

11.
党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六枝特区结合实际,在全区开展"四进非公"活动,让非公企业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促进非公企业的健康发展,让非公企业成为引领群众致富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六枝特区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在全区开展了"四进非公"活动,使非公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成效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10,(11)
<正>防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干部工作让群众满意,核心是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干部选拔任用成为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阳光工程"。只有干部选拔机制群众公认了,选任的干部才能让社会公信、让群众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机关干部下乡住村,是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推动基层发展的有效途径。联系去年以来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和近期晋城市委开展的"三联一住"活动所取得的明显成效,以及群众的广泛赞评,我对干部下乡住村的指导实践意义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要端正态度,深入群众才能贴近群众。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换得信任。我们下乡住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联群众感情、听群众呼声、把民情讯号、解现实难题,切忌带着"不愿意"  相似文献   

14.
正从群众观念上察"德"。"为官者,德为先;为官者,民为本。"对群众有没有感情,对群众利益敢不敢维护,群众冷暖有没有挂心间,群众诉求有没有去落实,反映了干部的群众观念,也是干部"德"的重要表现。考察识别干部的"德",不能偏听偏信,也不能以偏概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入基层面对面倾听大多数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才能把口碑好、品德高尚、敢于担当、表里如一、群众公认的干部选出来,造福一方百姓,带动工作发展。从群众工作方法上察"能"。运用群众工作方法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党员干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怨,有针对性地为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过程中,通过试点,举办"民声政谈"活动,并于全区广泛推广。一、"民声政谈"的主要做法纵观六枝特区开展"民声政谈"活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听取群众意见调整服务群众思路的过  相似文献   

16.
党建短波     
正富裕县年度干部考核坚持"三突出"富裕县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纳入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政绩考核体系:突出"民生相关",综合考评保障幸福感的客观实绩。在干部考核中引入幸福感指数评价指标,使一些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实事得到较好解决。突出"满意调查",科学调查反映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在实绩考核的同时,委托第三方统计部门独立开展公众满意度调查,突出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评价,客观全面地反映干部实绩。突出"群众认可",切实树立提升幸福感的政绩导向。工作中注重引导、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开阳县干部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真心、真情、真干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据了解,开阳县通过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将党和政府的深情厚谊送到群众心坎上,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他们的真心、真情、真干架起了党群干群的连心桥。"面对面"共商解难之策在2012年1月的时候,县科协驻高寨乡久场村挂帮干部张廷海在与村  相似文献   

18.
干事创业靠的是一种实干精神,靠的是一种对上对下负责的精神。现如今,有些干部陷入了政绩慌,拼命地搞政绩,总是以为唯有政绩,才能得到领导的认可,才能得到群众的公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本是无可厚非。但是,"造福"要分清是造自己的福还是造群众的福。有的人,为官一任,"政绩"很多,但他们是给自己造福,最后加官进爵,飞到很高,留  相似文献   

19.
正六盘水市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成效初显,脱贫攻坚力度加强,群众小康步伐加快。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是三线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夜郎文化神秘古朴、牂牁文化历史悠久、三线文化底蕴厚重、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近年来,六枝特区依托地方资源和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目前,第四届六盘水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主会场牂牁江景区正在如火如荼加紧建设,全省"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梭戛乡长角苗示范新区、着力打造的"六枝记忆·三线公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六枝特区乡级门诊就诊人次较2016年同期增长24.97%,群众因病返贫率下降50%。"在镇上就能享受区里医疗专家的服务,很高兴。"在六枝特区郎岱镇卫生院,记者见到了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张岩林。郎岱镇卫生院院长秦虎介绍,本院不能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所以镇医院请了"医共体"牵头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骨科专家前来跟踪治疗。像张岩林这样能够用基层的医疗服务价格享受县级医院专家服务,得益于六枝特区"医共体"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