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经种下的"锦绣种子",如今成为政府牵头、联席会议制度下的跨部门合力工程和广大妇女脱贫致富的圆梦工程,实现了文化传承保护和创业就业脱贫的融合发展。2016年12月5日,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锦绣计划"工作推进会在安顺市召开。会议旨在总结全省"锦绣计划"完成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十三五"期间继续推进"锦绣计划"作出安排部署。"锦绣计划"自2013年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15年,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30亿元,培育造就  相似文献   

2.
正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贵州省妇联团结带领各级妇联扎实推进"巾帼脱贫行动",大力实施"锦绣计划",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帮助贵州妇女走上脱贫致富路。妇女能顶"半边天"当代贵州:过去五年,贵州减少农村贫困人口670.8万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这也是全省广大妇女共同奋斗的结果。请问各级妇联组织是如何推动"巾帼脱贫行动"深入开展的?杨玲: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省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综合施策,措施有力,举全省之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3.
正一根针、一支笔,创业就业、居家增收、脱贫致富。连续3年被列入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18家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实施,省财政投入专项资金8500万元,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近10亿元,省妇联发起成立了贵州省妇女手工协会,在台江、三都、册亨、织金、松桃、镇宁建立全省"锦绣计划巧手脱贫示范县",全省建成千余个巧手脱贫基地,1354家妇女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锦绣计划实施5年,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贵州通过参与手工业而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1.01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一个中等技能的绣娘年收入可达3万元,"美丽脱贫"正变为现实。4月1日,一条新华社刊发的《贵州绣娘将"指尖上的幸福""秀"到联合国》的消息在朋友圈里热传。消息称,凯里市季刀苗寨陈琴所在的刺绣合作社接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一笔苗绣采购订单,她和合作社的妇女正加班加点赶制作品。贵州大山深处的民族民间手工刺绣作品亮相国际舞台,这得益于贵州深入实施的"锦绣计划"。  相似文献   

5.
<正>没有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的脱贫,脱贫后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民族贫困地区如何将产业势能转变为脱贫攻坚的利器,如何引导贫困地区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如何激活内生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等等现实课题,需要深入研究、加以解决。本文以册亨县的实践为案例,观察当前"锦绣计划"的发展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锦绣计划”实施10年来,被喻为“妇女脱贫的标志性项目”,被赞誉为“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交出了一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赋能巾帼脱贫发展的优异答卷。2023年12月26日,虽是寒冬,望谟县绣娘黄望巧的内心却十分火热。坐在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锦绣计划工作推进会现场,穿着自己最美的布依族服饰,身披“最美贵州绣娘”的绶带,等待一场盛会的到来。200多公里外望谟县的公司里,  相似文献   

7.
<正>罗宁认为,"锦绣计划"是党政所需、妇联所能、妇女所求,着力从人才、品牌、市场三个方面助推贵州妇女特色手工业发展。图为罗宁接受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专访。(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王贤聪/摄)找对路子让妇女工作变得更"实在":被列为贵州省妇联"一号工程"的"锦绣计划",为什么选择特色手工业作为着力点?罗宁:我们对"锦绣计划"的定位,不仅是创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看来,"锦绣计划"是一个"梦的计划":它把热爱贵州文化的妇女们网络起来,一起为梦想奋斗。但是,"锦绣计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攻坚克难、需要翻山越岭、需要齐心协力。在这里,我写下七句话,希望帮助"锦绣计划"越走越好。要让传统融入现代贵州妇女民族特色手工技艺精湛,特别是刺绣、蜡染等传统风貌突出、制作工序繁复。这些特征,与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设计师、一个文化企业,在"锦绣计划"这个链条中,承担最重要、最直接的任务是培训绣娘。2014年初,我们开始参与贵州省妇联主导的"锦绣计划",启动了"妇女特色手工产品设计创新及销售平台建设"项目,还为参加全国两会的省妇联主席罗宁女士设计制作了苗绣工艺为主的"蝶意"礼服,罗宁主席穿着礼服参加两会,在推广贵州"锦绣计划"的同时,向全国人民展  相似文献   

10.
媒体看贵州     
<正>中國新闻網2015年对口帮扶贵州工作恳谈会在京召开3月2日下午,贵州与上海、大连、杭州、青岛、深圳、苏州、宁渡、广州8个城市就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贵州工作进行座谈。2014年以来,8个帮扶城市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人才等方面实施各类帮扶项目,有力促进了贵州经济和社会发展。(2015年03月03日)人民日报"锦绣计划"助贵州妇女创业引导妇女创业实现致富,是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一环。贵州省政府专门出台扶持妇女特色手工产业创业的"锦绣计划",全面提升妇女手工技能,促进妇女创业就业。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贵州省妇联在推动妇女脱贫攻坚、家庭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本刊选取一些先进典型,展示贵州妇女事业发展的新形象新风貌。【一名绣娘】欧阳珍珍:一双巧手织就锦绣人生芦笙、刺绣、蜡染、银饰……在黔东南,这些古老的文化艺术,在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创新下,流传至今,享誉世界。苗族姑娘欧阳珍珍就是这样一位民族文化传承者。欧阳珍珍1984年出生在黔东南州农村,从小就学会了苗族的手工活。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培训,接受订单,在家刺绣,贵州"绣娘"不但用针线绣出了美好生活,而且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右手在架子上,左手在架子下,拿好针线,一针一针来,注意每一针之间的穿插……"在贵州各地,很多成熟的绣娘响应"锦绣计划"号召,主动教村寨里的妇女绣花。2015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锦绣计划’,培训绣娘1万人"列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贵州省妇联、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扶贫办、省中小企业局、省民  相似文献   

13.
正全国妇联书记处书记杨柳指出,贵州探索出了一条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模式,也为全国各地开展巾帼巧手脱贫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熟经验。充当脱贫攻坚"半边天"当代贵州:脱贫攻坚是"十三五"贵州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省妇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助力贵州脱贫攻坚?杨玲:贵州拥有近2000万女性人口,其中农村妇女人口占65%左右,她们既是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正>有没有一种事业,既传承美丽又促进创业就业?有没有一种事业,既是文化传承又促进文化再生存?传承民族工艺,促进就地增收,"锦绣计划"把妇女手工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整合传统技艺与现代时尚的需要,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正在描绘一幅文化传承与文化扶贫、文化再生存的锦绣画卷。一颗针、一根线、一双手,一件实事、一个工程,一个梦想,"锦绣计划"造福妇女、弘扬文  相似文献   

15.
正盘州市民主镇扎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脱贫"摘帽"工作,在脱贫"摘帽"关键期紧盯重点任务、紧盯责任落实、紧盯宣传工作,全面发力,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是紧盯重点任务。按照资料目录,全面收集贫困户收入支撑材  相似文献   

16.
巾帼展风采     
近年来,农九师一六三团妇联努力深化"巾帼建功"系列活动,带领广大妇女奋力脱贫,在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和绿色家园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妇女的"半边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21,(7):37-39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自治区妇联主动进位、积极作为,团结引领广大妇女群众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实践中,与新时代同行、为新目标奋斗,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贡献了强大的巾帼力量。  相似文献   

18.
指尖的力量     
正带动全省近50万名妇女在家门口创业就业,全省妇女特色手工业产值达到60亿元——贵州锦绣计划实施5年来,交上了一份厚重的成绩单,让人们见证了指尖的力量。自2013年贵州启动实施锦绣计划以来,省政府分管领导召集成立省锦绣计划实施联席会议,18家成员单位共同推进实施,锦绣计划连续3年列入贵州省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贵州倾注全省之力,汇聚八方支持,发展平台进一步优化,企业主体进一步壮大,妇女就业创业技能进一步提升,扶贫成  相似文献   

19.
<正>贵州省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而黔西南州又是贵州省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黔西南州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把"盘活三地、统筹三就、衔接三保、建好三所、用活三制"作为目标,大力推广黔南州惠水县"五个三"经验,以增加农民"四金"收入为抓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方法路径。一、增加农民"四金"收入在黔西南州的实践探索黔西南州结合本州实际,以增加易地扶贫搬迁  相似文献   

20.
哈萨克族妇女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作为脱贫对象的哈萨克族妇女在创业中仍面临着土地资源、资金技术、政策倾斜、市场信息、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短板。本文通过分析哈萨克族妇女在脱贫攻坚战中所面临的困难,提出有效的措施,有助于基层社会治理,完成全面脱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