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摘录:黔东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前全国仅有的八个根据地之一,这是一个客观史实。根据地包括贵州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及原四川的酉阳、秀山等六县的毗邻范围,它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整体区域,其最高政权机关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地点在沿河县土地湾,它是黔东苏区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1934年10月底,红二、六军团主力撤离黔东革命根据地,实施东进战略,开展湘西攻势。从此,留守根据地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和黔东独立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始了保卫根据地的斗争。在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中,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主席孙秀亮为保卫红色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红二、红六军团主力转移离开黔东革命根据地后,国民党反动派、地方军阀和土豪劣绅向黔东革命根据地疯狂反扑,在"一人当红军,全家都诛灭"的反革命叫嚣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到处搜捕黔东独立师、红军家属、地方干部.沿河县河蛟岩乡苏维埃主席孔朝庭受尽敌人严刑拷打,毫不屈服,临终给儿子留下遗嘱:"等到我红军回来,你一定要替我申冤报仇"、"要与土豪彻底斗争到底".  相似文献   

4.
贵州抗日救国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长征在贵州期间帮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不同政治派别、不同成分的一支抗日反蒋地方武装。 1936年2月,红二、红六军团转战到达贵州西部,建立了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1934年5月至1936年1月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同黔东各族人民共同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在云贵高原上竖起了第一面红旗.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处于不利的形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完全丧失,红军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红三军转战湘鄂川边地区,数次准备建立根据地未果而进入黔东地区的背景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6.
由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档案馆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党史办公室合作编辑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历史文献集》已编成定稿。这本文献集共十八万字,收集了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六年黔东特区、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和红二、六军团长征的历史文献资料六十余篇,并附录了大事记。这本文献集较全面地反映了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  相似文献   

7.
一、黔东革命根据地史研究的三种不同观点黔东革命根据地,作为一块独立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和二战时期全国革命根据地之一,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探索发展过程,并逐步趋于一致.回顾建国以来,在党的二战时期根据地史的研究中,对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归属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见诸于各种史稿、资料和研究文章,大致有  相似文献   

8.
阮俊臣及其所领导的游击武装,用鲜血和生命为建立和巩固黔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长达7年的艰苦斗争,在贵州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一书,是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和四省有关地、州、市、县委党史征集部门经过二年多的共同努力而撰写的,最近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湖南省新华书店发行。全书共十二万字。前面有根据地地图、十六幅珍贵历史照片以及肖克同志的题词。后面附有《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大事年表》、《湘鄂川黔  相似文献   

10.
彭苏 《红岩春秋》2024,(4):56-61
<正>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1.7万余人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进入贵州后,红二、六军团攻占黔西北黔西、大定、毕节三县,扩大队伍5000余人。其间,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白皮红心的国民党毕节专员红二、六军团离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后,经湖南中西部地区进入贵州东部。而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迅速西进,渡过乌江,前往贵州西部毕节一带建立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毛泽东到中央苏区模范乡——上杭才溪作调查,写下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明确地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中,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篇光辉著作不仅为反对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提供了有力武器,而且对整个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姚远  任廷会 《当代贵州》2014,(33):22-23
正多彩的贵州文化历来不乏亮点。那些带有鲜明的贵州特征、汲取民族文化精粹的文艺作品,如同散落各地的明珠,与黔山秀水相融相汇,成为向世界展示贵州的最佳名片。原创音乐绽放山野"我在贵州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一首《我在贵州等你》唱出了以张超、玉镯儿等黔籍音乐人的梦想——用音乐展现贵州的美。一个是以《最炫民族风》、《荷  相似文献   

13.
正1934年6月4日,贺龙率领的红三军进入重庆酉阳南腰界,并以此为大本营,开展川黔边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为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7月21日至22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黔东特区革命政府正式成立。黔东特区根据地,包括重庆酉阳、  相似文献   

14.
《当代贵州》2011,(20):46-46
红二、红六军团突围后,立即挥戈南下。28日,红军进占黔西南的盘县县城。至此,在乌蒙山辗转近1个月的回旋战胜利结束。 黔西北有了根据地1935年9月,蒋介石为了阻止中央红军与红二、红六军团在湘西会合,调集130个团、30万兵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围剿"。面对严峻形势,红二、红六军团决定突围远征,向贵州实行战略转...  相似文献   

15.
正导语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在土地革命斗争时期,他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南、闽西地区创建中国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华苏维埃红色政权,并于1930年5月在寻乌完成了他著名的《寻乌调查》以及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著名论断。几年前,我们在"申苏"时发现一份原红21纵队排长、寻乌县长陈必达的访问笔录,笔录说到毛泽东进入寻  相似文献   

16.
许峰 《当代贵州》2014,(30):34-35
正早在民国时期,就有人对贵州和瑞士进行比较,发现了二者的很多相似之处。无论是当年的"第二瑞士",还是今天的"东方瑞士",贵州以瑞士为师的志气和决心都值得嘉许。1937年,《滇黔月刊》第二期发表了一篇题为《黔民生活之一般[斑]》的文章,作者黔山借旅黔的外省人士之口,感叹道:"黔省可惜山多一点,否则,可称为世界第二瑞士。"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这可能是将贵州比作瑞士的最早文字记录。笔者认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实现胜利大会师。毛泽东挥笔疾书:“三军过后尽开颜”! 当我们翻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就会发现,示意红军长征路线的“红飘带”,两次从黔东划过:黔东,神奇而又美丽的土地,是贺龙率领他与周逸群创建的红三军,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地方;是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从而孕育出红二方面军的地方。红二、六军团从这里出发,创建了更具影响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实行战略大转移在这里驻足,然后挥师西进、北上。  相似文献   

18.
周素园(1879—1958),名培艺。贵州毕节人。他是近代贵州第一报人,参与创办了《黔报》和《西南日报》,志在唤醒民众,救亡图存。他是辛亥革命时期贵州革命党人反清起义的主要策划者与领导人之一,清贵州巡抚将他列为秘密诛杀的革命党要人。辛亥革命失败后,他组织“黔人冤愤团”,奔走呼号,冀挽狂澜于既倒,大总统袁世凯曾把他当作“双重罚人”下令通缉。为向反  相似文献   

19.
正"红军曾两次到达榕江!""1930年4月30日,红七军攻占榕江古州城,这是红军入黔攻占的第一座县城,第一次在贵州召开庆祝五一劳动节大会;红七军攻打古州胜利之后回师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底,一部分红七军将士随中央红军再次进入贵州,并到达榕江县朗洞镇……"侗族女孩李慧,声音甜美,笑容可爱,在榕江红七军历史陈列馆从事讲解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每一场讲解,她都以第一次的新状态要求自己。  相似文献   

20.
<正>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专业电影拍摄机构,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1938年到1940年,延安电影团所拍摄的第一部人民电影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的生活、战斗场景,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延安电影团:抗日根据地的第一个电影制片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