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梳理四十年来的安徽农村改革,安徽农村改革遵循以下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一是"大包干"创建了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巩固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三是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四是农村"三变"改革完善了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最后,依据安徽农村改革逻辑的和历史的演进路径,提出下一步安徽农村改革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到2006年,我国将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温家宝总理在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实现这一目标只是农村税费改革迈出的第一步", "必须抓紧研究解决税费改革中的新矛盾新问题,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显然,继农村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机构改革问题已经成为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村改革理论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家宝总理2006年9月1日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丁作会议上指出,我国近30年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建立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机制,保障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第二步,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第三步,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实行农村综合改革,解决农村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这几步改革贯穿一条红线,就是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9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把20多年农村改革发展历程概括为三大步:“第一步,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第二步,实行以农村税费改革为核心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第三步,实行以促进农村上层建筑变革为核心的农村综合改革。”①以农业税的取消为标志,我国农村改革进入了综合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安徽在全国率先突破“左”的框框,积极探索农村改革之路,影响之大,人人皆知。历史经过30年的洗礼,使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第一步改革的起始与成功,首先得益于万里主政安徽。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是对万里历史性地评价。  相似文献   

6.
从1979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已过了十个年头。改革的进程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至1984年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1985年后的第二步改革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改革如何深入,农业如何走出徘徊,这一全国关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从事农业理论研究和农业实际工作的人们。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农村改革进行一番回顾,找出成功和不足的原因,提出深化农村改革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徐翔,罗燕莉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一项制度,产权制度变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如果把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农村的第一步改革,把全面引人市场机制视为农村第二步改革的话,那么土地产权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注重公平,突出效率?六盘水在土地确权、土地经营权"两权"抵押方面进行了探索。2017年9月,六盘水被确立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这是继1987年、1988年湄潭、毕节进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30年后,贵州省又一个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六盘水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十分不易!要以此为重大机遇,在既有改革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9.
正当代贵州:湄潭县是"老牌"的农村改革试验区,这些年在改革中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象不明、集体资源资产"底数"不清、权属不明等问题,都取得了怎样的改革成果?魏在平:1987年,湄潭县便成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曾取得"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等试验成果。2014年11月成为全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后,承担起了"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等7项农村综合改革试验任务。其中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围绕"归属清晰、  相似文献   

10.
正平坝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政策体系推进农业制度化发展、建立产业体系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建立生产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发展、建立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长期任务。平坝区扎实用好"五步工作法",紧紧围绕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基础,成功创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08,(Z1)
30年前中国改革的第一步发轫于农村。安徽凤阳小岗村大胆尝试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不但发展了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而且成了当时"解放思想"的一次垂范。当年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为建立和完善中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创造性探索"。30年后,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这一次.人们的目光又将投向农村。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7,(3)
<正>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的一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  相似文献   

13.
李坤 《当代贵州》2012,(31):38-39
作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湄潭的农村改革试验促使农民增收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5841元;农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00年9.24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7.83万人。大娄山南有一颗耀眼明珠——湄潭,被誉为"黔北的小江南"。25年前,湄潭县农村改革"试验田"得以破壳、引人注目,且不断壮大,给探索中国农村改革增添了一抹亮色。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日赴珠海市前山镇考察,感到他们所进行的农村股份制改革,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命以后、农村改革不断深化中农民群众的又一新创造。这一新的经济形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会成为我国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突破口之 一、改革的基本情况 珠海市前山镇对农村实行统一征地、统一补偿的办法,在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的情况下,该镇率先进行了社区型股份制改革的实验。分为两步走:  相似文献   

15.
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通过"两个明确""三个主攻""四个强化"有效破解农村危房改造难题,深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农村安全住房保障。十年来,全县实施农村危房改造62219户,惠及群众23.7万余人,为沿河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迈进一步。两个明确,压实责任目标。近年来,通过明确目标和责任,确保了农村危房改造有序推进。一是明确目标。围绕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10月9日,中国最具权威的"三农"问题专家、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的实践者、组织者,一个坚定、睿智的改革家杜润生以102岁高龄辞别了人世,而他在农村改革理论和实践中的卓越贡献却永远留在人民心中,展现在中国大地上。杜润生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两度进入全国农村工作领导中心。1953年,中央组建农村工作部,统管即将在全国展开的农业合作化。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给四川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插上了翅膀,四川的工业获得快速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7年3月,四川行政区划调整,重庆直辖,川渝分治。在近20年的时间中,以改革开放为主线,四川的工业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以"敢为天下先"著称的四川人,在农村和城市改革中,下了一步步走在全国前列的先手棋。在农村,率先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包产到户到包干到户;广汉县向  相似文献   

18.
农民职业化教育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志辉 《新长征》2009,(1):23-2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的30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尤为显著。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取消农业税,从农村综合改革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无不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使农民、农业和农村工作出现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喜人局面。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推进农民职业化是一个关键点,农村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发挥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并一步一步地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农村改革具有全局意义,它的成功凝聚了中共党内和社会对改革的共识,农村商品大潮的出现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中国市场化改革不可逆转,大量廉价农民工成为制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角之一,而不期而至的"民工潮"为解构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趋势提供了持续的推力。在某种意义说,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改革。  相似文献   

20.
聂皖辉 《党史纵览》2007,(11):31-37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的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1993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安徽考察期间感慨地说:"安徽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试点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全国农村改革的成功","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安徽人民的功劳,是安徽人民的骄傲.也说明安徽人民有革命的精神和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