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国大典时,董希文作为天安门广场上数十万狂欢者之一,亲眼目睹了那一盛况.当时他也许没有想到他会给人留下一幅惊世之作,也绝不可能料到此画命运多舛. 整整两个月,董希文呕心沥血,终于捧出了他的心血之作——油画"开国大典",这幅画刚一露面,就赢得了满堂喝采.但好景不长,一九五五年三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总结了反对野心家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重大斗争,于是也波及到了《开国大典》.原来油画中斜排在毛主席身后  相似文献   

2.
在整理书卷中,偶得方成同志的力作——《武大郎开店》。画面是:掌柜的在苦心经营;几个店伙忙个不停;一位贤者在门口请求就职。门上的对联是:“人不在高,有权则灵;店虽不大,唯我独尊。”横批是:“武大郎开店”。下面有一行小字:“我们掌柜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要。” 我赞赏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新颖奇  相似文献   

3.
杨潇 《瞭望》1993,(40)
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幅从台湾报纸上剪下的照片,那是台湾台中市育仁小学郑美枝校长同我的合影。它有着不寻常的来历,记录着海峡两岸之间的亲情和我在宝岛台湾一个星期的亲身经历。去年暑假里的一天,郑校长从海峡彼岸来到北京,访问了我所在的北京宣武师范第一附小。她给我们带来了育仁小学的师生们的情谊,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没过多久,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勾德元爷爷带领大陆少儿艺术团去访问宝岛。报纸  相似文献   

4.
龙江一幅画     
美丽的龙江一幅画,画里住着小康人家. 门前是镜泊湖的水,屋后是兴安岭的霞; 院里飞舞着扎龙的鹤,花园奔腾着草原的马;  相似文献   

5.
阿明 《瞭望》1992,(26)
《瞭望》周刊13期上有一幅很有意思的漫画,题叫做《别忘了他》:在审判伪劣商品的被告席上站着两个受审者,一个是“厂家”,一个是“卖者”。可是标题却提示我们,这里还缺了一个人。这个应当受审而尚未站到审判台上的人是谁呢?哦,原来是他——你看,画中有一只大手正在将他推向被告席,他就是那个手中提着贿金的“鉴定专家”。 这幅画画得实在是好。时下人们对打着各种“名牌”的伪劣产品痛恨已极。一家报纸上说:“名优称号满街走,上了当的恨难休”。恨谁?同假伪劣商品一样,除了恨“厂家”、恨“卖者”之外,恐怕这里就有个“鉴定专家”吧? 这幅漫画也向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产品的金  相似文献   

6.
唐志昌 《侨园》2023,(5):31-32
<正>在南通华侨博物馆,收藏着毛泽东接待华侨民主人士施方白时赠予的一幅亲笔题词复制件。这是毛泽东首次高规格接待华侨人士的历史见证。这幅亲笔题字内容为:“中国目前阶段一定要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即彻底战胜日寇与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中国将来阶段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即实现更进步的更完满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完成这两个革命都要坚持统一战线政策,  相似文献   

7.
龚屏 《瞭望》1982,(11)
一九二二年,廖仲恺被陈炯明囚禁于石龙时,曾在狱中写了一首《诀醒儿、承儿》诗,其中有句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新德日新”,表现了一代革命家仲恺先生的浩然正气。十九年后,即一九四一年,廖承志再一次被国民党当局下狱,囚禁于江西泰和县的马家洲集中营中,他以大无畏的精神,与蒋帮特务进行斗争,面对特务头目,画了一幅寓意深刻的中国画,给敌人以无情的嘲讽和打击,一时传为美谈。 这幅有历史价值的画,现已佚失。据当时看过的  相似文献   

8.
华盛顿专电 1990年9月9日上午10时,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富丽堂皇的总统府内,美国总统布什伸出手迎着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走去。“你好!很高兴又见到你。”布什握着戈尔巴乔夫的手说。  相似文献   

9.
《民主》2017,(1)
<正>初冬时节,行走晋中,虽有一丝寒意,但我的心始终是热的。"‘晋商故里家国晋中’作家行",让我在行走中感悟到了晋中历史文化的厚重。那天,当我登上绵山之巅,遥望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我恍然发现,绵山不就是晋中的一个缩影吗?我眼中的晋中是一幅画,像绵山巍峨立在山野之间,有苍翠如黛的色彩,有神韵高远的创意。从榆次老城的古朴,到乔家大院  相似文献   

10.
11.
《党政论坛》2009,(20):15-15
1949年9月底,两条巨幅繁体字标语赫然悬挂于天安门城楼上,左侧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侧为“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相似文献   

12.
素幅寄深情     
素幅寄深情台益燕20年代末,以《地之子》、《建塔者》蜚声文坛的台静农先生,不仅是位能“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到纸上”(鲁迅语)的未名社中唯一以小说创作为主的文学家,而且还是被评论家列为台湾书艺之首,与于右任齐名的书法家。虽然大陆时期的台静农其书...  相似文献   

13.
四幅搬家照     
<正>清晨,每当我站在新居七楼的阳台上,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朝阳,慢慢翻开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一张张老照片,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给我家带来的巨大变化。最使我感动的是四次搬家时拍摄下的四幅照片。第一张黑白照片上我和妻子站在草房前,背后的门上贴着红喜字,那是1973年春节期间拍  相似文献   

14.
王萍 《各界》2008,17(4)
沈从文的小说朴实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湘西的人性美、风情淳朴造就了<边城>.<边城>的人情、风情描写很有诗情画意,浓淡得当,颇似一幅幅有生活实感的风俗画,其特有的浓厚的乡土气息和不同凡响的民族特色,表现了作者持久的审美价值.<边城>是作者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远离"边城"而作于都市的梦.<边城>的基调是忧郁的,但忧郁色彩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魅力,反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人生寄托.  相似文献   

15.
1891年出版《道林·格雷的画像》引起了极大的骚动,并受到媒体猛烈的攻击,直到今天仍是王尔德批评的焦点之一。热奈特所界定的狭义性的互文性中包含的两种互文手法,用共存关系的互文手法用典(allusion)和派生关系的互文手法戏仿(parody)来重新解读《道林·格雷的画像》和其前文本——哈姆莱特原型相互指涉和意义关联。  相似文献   

16.
周伟 《瞭望》2001,(15)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吕济民在 《詹福寿收藏展前言》中写 道:“我国是文明古国。传世文物能保存下来,有赖于官方和民间收藏家们不断收集和精心保护。当今,国家改革开放,国泰民安,民间收藏正方兴未艾,他们为收藏、研究、保护和弘扬文化遗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吕济民提到的詹福寿,家住江西省南昌市,是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行内人称,家有一名帖可冠为收藏家。譬如“书圣”王羲之的碑帖,奇货可居。可詹福寿说,他手中就有60多幅“书圣”精品,确实令人瞠目。偶得宗鉴堂法书碑帖 庐山脚下有一座归宗寺,原为王羲之所建别墅,后来王…  相似文献   

17.
噶大克幅,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 噶大克幅,普通但又神秘的地方。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西藏的阿里地区又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噶大克幅就在阿里地区。这里,平均海拔高达五千米以上。噶大克幅,象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在中国地图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它又同中国其他地方不一样,在百万分之一的地质填图上,它竟还是一片空白——唯一剩下的一片空白。一九八五年五月十日,还处于半冬眠状态的噶大克幅,被一群勇敢者的脚步声惊醒。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的近百名地质工作者,分为八个小组,同时从仲巴、普兰、扎达、荣吉四个方向,开展了噶大克幅多学科的综合地质调查。他们进行的是中国百万分之一地质填图野外调查的最后一战,把足迹印上了这最后的十万平方公里。我有幸参加于他们的行列,在勇敢者中间记下了那些曾使我兴奋、激动、感佩、新奇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8.
六月三日 星期一 在阿里高原东南部普兰县境内,有一座海拔六千六百五十六米的高峻山峰——冈仁波齐峰,峰顶终年复盖着冰雪,是冈底斯山的主峰。在这座藏语称之为“神灵之山”的山尖,有无上密宗本尊肆鲁迦之宫——胜乐轮宫,据说宫下还有五百罗汉穴居于山腰修行。这里是佛教著名的圣地之一,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国内外虔诚信徒前来朝拜。 今天,在朝圣者的队伍中,增加了七位奇怪的来客。他们不念经、不礼拜、却用手中的小锤不时敲击着山上的岩石,为的是要查清这“神灵之山”的地质构造和形成时期。七个人中,有到第四小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7000余个法院判决书文本数据,从分布频次和涉案金额两个维度,比较了贪污和受贿两种典型腐败类型,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政级别、不同职位、以及个体和集体腐败五个方面的系统差异。研究发现:在东部沿海地区,受贿案多于贪污案,而在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贪污案多于受贿案;村委会和国有企业中贪污案多于受贿案;在其它13个监管领域中,都是受贿案占主要比例;两种腐败类型在不同行政级别的官员之间并没有系统差异,总的来说都是贪污案多于受贿案;单位正职或者一把手,贪污和受贿的机会相当,但是单位副职受贿的机会远大于贪污,一般工作人员则贪污的机会大于受贿;最后,在个体腐败中主要是受贿行为,而集体腐败中主要是贪污行为。本研究对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领域、以及不同职级和职务的官员,有针对性地实施差别性的反腐败策略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20.
《侨园》2018,(11)
正2018年是沈阳建市95周年,又逢沈城"四个中心"建设的开局之年。在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程中把沈阳打造成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中心对于提升沈阳人的幸福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历史,沈城的公共服务事业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这里,我们通过一本书的命运来回顾一下沈阳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源流。这本书的名字叫《张江陵书牍(卷下)》(见图),1907年(清光绪33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印行,一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