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文明的重要标志。 义务教育包涵两层意思:父母有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公民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同时担负着以此为基点,建设国家的社会责任。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已二十年,但义务教育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日益弱化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和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现实,国家已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当、相对滞后的农村教育……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还需不断探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广泛寻求破解实施义务教育公平难题的好方法。因为,各级政府已逐步意识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是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2.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平  张传萍 《政策》2006,(8):41-43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这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中国教育发展新的里程碑,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史从此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现就新《义务教育法》所提出的新要求作一阐释。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新体系新《义务教育法》首次确立免费原则。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我国政府已经决定,自2006年春季起,免除西部省份49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到2007年,中、东部地区各…  相似文献   

3.
《新疆人大》2014,(4):46-46
近日,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办法(草案)》第二次审议稿提交会议审议。第二次审议稿提出,义务教育免费范围扩至免收学费、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对贫困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等方面。同时,第二次审议稿还取消了年满六周岁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当年9月1日前”的限定,并把“完成义务教育”纳入,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奠基工程,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义务教育包涵两层意思:父母有让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作为公民有接受教育的义务。它更深层次的意思就是,接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公民同时担负着以此为基点,建设国家的社会责任。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法已二十年,但义务教育现实状况依然非常严峻,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面临日益弱化的尴尬局面。面对如此局面和国家财力日益增长的现实,国家已意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使免费义务教育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教育的不平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配置不当、相对滞后的农村教育……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还需不断探索。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以对《重庆市义务教育实施条例》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为契机,广泛寻求破解实施义务教育公平难题的好方法。因为,各级政府已逐步意识到,教育公平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是提供教育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5.
声音     
体现社会公平最主要的就是教育的公平。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只有把职业教育办好,才可能真正使其成为面向人人的教育。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这番话,表明了党和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的最大亮点,是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特征,明确不收学费、杂费。这一条确定下来,就解决了是义务教育还是义务上学的分歧,明确了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教育,而且是免费的。成思危副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时,对义务教育的特征作了精辟的诠释。你们有钱吃龙虾、吃牛…  相似文献   

6.
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民族素质李铁映同志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五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已经五年了(1986年4月)。五年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积极贯彻《义务教育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办学的积极性,九年义务制教育正在我国城乡区地制宜、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据1990年统计,大多数大中城市已经普及了初级中等教育,其余城市和76%的县基本上普及了初等教育。全国小学  相似文献   

7.
王金堤 《人民政坛》2008,(12):19-21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起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连续第二年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开展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也是近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三次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检查显示,义务教育已—  相似文献   

8.
孙伟 《中国民政》2011,(8):49-49
流浪儿童是我国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接受教育的现状令人担忧,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流浪儿童大部分是文盲或小学文化程度,失学的年龄日趋低龄化。根据《儿童保护公约》及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接受9年义务教育是儿童享有的权利,国家有义务保障儿童接受9年义务教育,对于流浪儿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声音     
“在去年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出的民生“免费清单”。  相似文献   

10.
第二十条本条规定了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方针,着重强调残疾人教育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普及,是指普及义务教育。国家对残疾人义务教育的重视和强调,在宪法、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中都能体现出来,具体相关的法律条款我们已经在前几讲中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自1986年《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的义务教育已经走过了近26个年头。在这期间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特别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布之后,各级政府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教育供求关系继续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仍旧在持续发酵:择校问题愈演愈烈、学生负担只增不减、城市"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新的弱势群体。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会严重影响教育  相似文献   

12.
江鹰 《云南人大》2008,(9):20-20,28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修订后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实施的。新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教育规律和培养目标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湖北政报》2010,(6):17-20
<正>鄂政发[2010]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普九"后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根据《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现就推进湖北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央规定,从2005年春季学期起,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免费发放教科书,地方政府对这些学生要相应落实免杂费,并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为了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加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实施步伐有关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豫政〔2007〕2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全省义务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切实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到重要位置1.1999年我省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从根本上保障了广大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豫”战略,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6.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市委二届九次、十次全委会精神,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法》,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现就“十一五”时期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7.
新的义务教育法已经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许多明确的法律规定,要努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学校之间的差距和人群差距。  相似文献   

18.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今年9月至11月对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张德江委员长对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专门做出批示,指出“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检验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效果,关键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是否解决,群众是否满意”。根据法律要求和当前义...  相似文献   

19.
张春生 《中国人大》2014,(12):44-47
1986年1月10日,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国务院向这次会议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议案。1月13日这一天,国家教委主任伺东昌在全体会议上对义务教育法草案作了说明。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以法律推进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在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时候,国家教委报告说: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有了巨大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文盲占80%的状况。据1984年秋季统计,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5%,城乡小学毕业生升人初中的也占到66%。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的权利义务与公民的年龄是有关系的。公民年龄与法律规定直接相关的有如下内容:六周岁:儿童应当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5条)。七周岁:六周岁儿童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推迟到七周岁(义务教育法第5条)。十周岁以下: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2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