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是环境美的基础。它主要体现在四对关系上:一是生态与文化的和谐;二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三是人文诸要素的和谐;四是人与环境的和谐。环境美学讲的和谐具有三个特点:它具有整一性、生命性、突出的个性。建设和谐的环境关系全局。和谐,不只是一个美学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社会学的问题、管理学的问题。尽管创造环境的和谐远非易事,却是我们的最高的也是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作为经济迅速发展的滨海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中积极探索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并把这一概念引入到高等院校之中,构建和谐的大学环境,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连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视野中和谐旅游发展环境的构建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岩 《前沿》2009,(1):103-105
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谐旅游发展环境构建策略的核心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使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环境和谐共生,协调发展。发展绿色旅游,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发展合作旅游,构建和谐的市场环境;发展诚信旅游,构建和谐的经营环境;发展文明旅游,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发展满意旅游,构建和谐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4.
卞文忠  刘波平 《人民论坛》2012,(36):252-2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与内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稳步发展的:改革为发展创造了一个适宜的内部环境,对外开放则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外部发展空间。它体现了主客体相融合、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发展处于多种类型的环境之中,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硬环境与软环境等。  相似文献   

5.
建立和谐税收环境是税务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更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和谐税收环境谈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城市,离不开一个同样和谐宜居的城乡环境。现在宝山人的生活绿意更浓了 白天,抬头时有白鹭、喜鹊匆匆掠过,低头只闻脚边草丛被野兔、野鸭拨弄得瑟瑟作响;夜晚,市区几乎绝迹的黄鼠狼、松鼠等小动物频频现身……这不是在国家生态保护区,也不是在动物园,而是宝山区绿地、公园里现在常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环境和谐工程建设环节,将高职学生环境和谐工程贯穿于整个高校环境建设全过程,是提高高职环境质量的核心,也是高职和谐工程的职业发展需求,更是突破环境发展瓶颈的关键。高职院校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探究高职院校学生环境和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对于增强高职院校环境建设,增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坚决遏制网上低俗之风蔓延,进一步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把互联网站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全国主流网络媒体联合发起倡议:共同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创建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为广大网民和青少年提供一个绿色、健康、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现提出倡议如下:  相似文献   

9.
无论实现科学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最主要的。没有一个稳定和谐的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人民就无法过上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我们什么时候都要把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放在突出位置来抓。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舆论,舆论环境既是社会环境的反映,又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和谐的舆论环境也是具体的、历史的。营造和谐的国际国内舆论环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以一元化指导思想,引导整合多元化的社会舆论;不断提高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导向作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各项舆论制度;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提高中国国际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的变化不断对人类社会形成挑战。自然灾害是影响西部环境的一个重要变量,从伦理角度考量西部环境的现实,分析自然灾害使西部环境问题显现的原因与特点,从人与自然的视域考察环境还原的对策。通过对伦理的把握,减轻自然灾害对人的影响,构建和谐的人伦关系,建设区域生态伦理文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环境道德是揭示人对自然的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概念.文章通过对工业文明及其特有自由理念的考察,指出,克服工业文明的危机,迎接新的文明时代的到来,必须重塑自由理念.重塑的核心则在于确立环境道德.而后者之所以构成自由理念重塑的核心,就在于其追求和谐、关注未来和强调整体的特质.以环境道德为核心重塑自由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自由理想实现的前奏,而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环境道德的内涵和其存在的合理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在面临严重的环境危机后,开始反思环境观念。在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可能的。文章分析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把发展这个硬道理作为第一要务的同时,还必须把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硬任务和第一责任。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无数成功的事实证明,沟通则是化解矛盾营造稳定、和谐社会环境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牙韩彰  李力  谢冬 《当代广西》2005,(16):49-51
创新环境理念,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营造和谐的政务环境;创新人本理念,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创新文明理念,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创新互动理念,营造和谐的创建环境;创新品牌理念,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近年来,河池市在文明创建活动中,始终让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的音符在文明的键盘上跳动,用文明催生和谐,以和谐促进小康,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打造了一张崭新的名片。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攻坚阶段,很多凸现的旧矛盾尚未彻底解决,新矛盾又层出不穷。要发展、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更需要有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自然和谐的自然环境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构建“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17.
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体现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公安机关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平安稳定的环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和加强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能力、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以及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力,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打造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天明  张瑞强 《前沿》2009,(5):86-87
由于对多样化的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限,人类必须改造环境使其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此过程中,环境变化的生态学过程并未引起20世纪以前的人类的注意,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的苦果使人们意识到,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道,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本文从生态学角度阐述了环境的多样性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结合人类改造环境的生态学过程和人类社会在21世纪遇到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论途径。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05,(7)
努力构建和谐太仓,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增强率先发展的凝聚力,实现全面、科学、协调发展和“两个率先”目标,把太仓建成国家级港口工业城市和现代化滨江卫星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营造诚信友爱的社会环境,形成和谐相处的社会局面,是建设和谐太仓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加快太仓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个课题。诚信友爱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诚信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和睦相处就是人们的共同愿望。我们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和谐…  相似文献   

20.
《前进》2013,(7):60-60,F0003
近年来,昔城市城区以创优绿色环境为抓手,努力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产业环境、优良的社会环境、优质的政务环境,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生机盎然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