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万霞 《外交评论》2003,(1):68-74
生物安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新的安全问题。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介绍了规范生物安全问题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制定过程及其法律基础,分析了其主要内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红艳 《工会论坛》2007,13(1):127-128
作为一门新兴法学学科,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很多不同主张。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角度,从分析相关概念的内涵入手,对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外延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是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被各国公认、具有普遍意义、适用于国际环境法一切效力范围、构成国际环境法基础的准则。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突出的特征应是各国公认和接受的法律原则,体现着国际环境法自身的特殊性。作为应然性的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有预防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共同但有区别原则、国家环境主权原则、国际合作原则。这些原则在实际法律生活中,可提供订立国际环境保护的具体规则时的交涉框架,成为司法机关解释具体规则时的指针,具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对实现国际环境法目的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4.
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外延上,虽然已有很多学者就该问题进行了有益和深入的研究,但仍可以看出学者们的看法存在偏差,未能形成共识、通说,所以还有待于学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本文参考各方学者的文献著作,试厘清若干相关理论问题,归纳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外延之确立标准,并评述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主权国家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就是主权与环境的关系从矛盾走向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现代国际法的主权观念不是被抛弃,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完善和提高,即国家主权原则和尊重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原则的并存,这种变化可使得主权原则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威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虽然一些国际条约、国际组织决议对风险预防原则的表述以及学者们对风险预防原则的评说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基本都体现了风险预防原则的本质,即针对科学不确定性,采取谨慎态度,实现防患于未然。目前学界对风险预防原则的国际法地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本文认为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习惯法规则,并从国际条约、国际司法机构判决和各国国家实践三个不同角度作了分析。此外,风险预防原则在实施中还会受到比例原则和成本收益分析原则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试论风险预防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近二十几年中最具创新性,最具影响力,且最重要的新兴概念.可以说,风险预防原则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习惯法规则.虽然国际社会关于风险预防原则的概念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但其都蕴涵着同一个本质,即当有环境议题发生时,不应以欠缺科学明确性作为限制必要措施实行、防治环境灾害的理由.在实施中,风险预防原则一般应受到比例原则和成本受益分析原则的限制.风险预防原则的实施应与其针对危险的范围和后果成比例,而且在适用时一般应考虑到相关社会和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8.
预防原则是基于危害发生前的保证和防犯的考虑,在我国立法中设置了食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但是该制度与比较法视野中预防原则的概念和实践存在一定区别,使得食品安全法中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功能发挥受到了一定影响,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的完善需要在程序、机制及司法审查诸方面借鉴和参考预防原则的核心内容,以真正促进食品安全的监测和评估制度在实践中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5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正式生效,这一国际条约将首次使个人可以就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受到侵犯提出申诉,同时将所有人权放在一个同等地位加以审视。作为联合国系统重要的监督人权实施的机制之一,议定书在缔约国报告程序之外,规定了个人来文程序、国家间指控程序和调查程序三位一体的权利救济程序,极大地加强了对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国际保护。文章试图通过对议定书相关问题的研究,论证议定书在保护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方面的重大突破及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对议定书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地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但近年来海洋生物多样性因愈演愈烈的海洋生物入侵现象而遭到了巨大破坏,世界各地稀有的海洋物种面临着可能灭绝的巨大威胁。风险预防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一项重要原则,但是从定义到适用上一直都存在着争议。分析风险预防原则在海洋生物入侵问题适用上的针对性,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海洋生物入侵严重的国家应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浅论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原则又称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是环境法的精髓和灵魂,其作为构建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准则之一,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充分的必要性。我国以往的环境保护立法,对公众参与虽有一些规定,但与实现环境法目的所要求的公众参与相差甚远,公众参与制度并未真正建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构建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1.通过立法确认环境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并将环境权内容具体化;2.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机制作出明确规定;3.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法律意识;4.鼓励和支持环境保护团体开展环境保护活动;5.建立环境陪审员和环境案例听证会制度。  相似文献   

12.
现有国际环境法体系已经赋予环境NGO一定的权利,从而使环境NGO能够以"咨商"、"观察员"、"合作伙伴"、"法庭之友"等身份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但是,关于环境NGO的法律主体地位则存在争议,焦点是法律主体标准问题.依据权利义务标准,环境NGO已具备有限的国际环境法主体资格.因此,在未来国际环境法律秩序中,应构建多元主体的伙伴关系,重视环境NGO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肩负实现普遍正义目的的法律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具有特殊功能和特殊性质与表现形式的国际民商法律自然如此。尽管古典自然法就蕴含了"人本"的思想和精神,但并未将"人本"基石化;后世法学亦未将"以人为本"抽象为基本原则。随着法律趋同化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民商新秩序的重新建构,确立"人本"在国际民商法律秩序中基石地位尤为必要和重要。文章从"人本"的法律思想渊源,"人本"的基石地位及其在国际私法原则中的外化,"人本"的价值与实证分析和"人本"与法律趋同化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和求证。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法是国际法的一部分,其渊源与传统的国际法具有同一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国际环境条约具有五个特点:其制定的系统性(框架性)、发展和改变条约的程序方便性、可以在批准生效前临时适用、强调地球整体的观念和使NGO通过条约制度进入环境保护领域;在国际环境法中,有些习惯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确认;一般法律原则对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是有意义的,如善意原则、公平原则等;由于司法判例的一致性的要求、宣告性及决定国际环境法的存在和确定其内容,直接关系到争议各方的权益,是国际环境法重要的渊源之一;著名公法家学说,由于其主观性和可能的偏见,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影响力比司法判例显然小多了;软法(没有法律拘束力的行为规则)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扮演了基础性的作用,可以作为国际环境法的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造成核泄漏事故,不仅给发生污染事故的本国及国民,也给他国境内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或损害威胁。从日本核污染事故引起我国国民的恐慌看,人们终于彻底认清环境问题的国际性。环境损害一旦发生就要追究行为者的责任,目的是为了使受害者得到赔偿。有效地追究行为者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法律责任刻不容缓,本文从国家的国际环境责任的归责原则入手,来探讨追究国家的国际环境责任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6.
试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很多负面问题产生,将导致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基于这些,国际社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目前可持续发展原则已成为了国际经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这给不断发展中的国际经济法带来了完善法律规范、促进各国法律的趋同、经济主权进一步弱化、加大人权保护、让渡部分知识产权以及解决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确把握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对于国际人道法的理解、传播、实施和发展,至关重要。半个多世纪来,对于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也众说纷纭。本文在审视其主要成果和反思其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对国际人道法基本原则的概括和阐述做了新的尝试,论证"被保护人利益优先原则"、"禁止超出军事必要的武力使用原则"和"诚信原则"才是国际人道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