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有较大发展,但区域差距逐渐加大。究其原因既与各地要素禀赋差异有关,更是由于体制转型后市场机制的循环累积效应和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偏向所致。要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资力度,改善欠发达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增加对欠发达地区转移支付。同时要发挥欠发达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还应加强区域互动合作,推动区域对口支援。  相似文献   

2.
3.
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经济区域,加快这一区域的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环渤海地区有其独特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这一区域的特点,我国将把其建设成为超大型都市圈、世界级制造基地、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科技知识经济主导区域。为实现这一构想,制定一体化的发展规划,建设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和交通体系,建立区域城市体系和区域性协调体系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今天,面对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陕西应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实施技术创新战略是促进陕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一些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步入了六种误区:重优势轻劣势的“优势”误区;唯自然资源才是资源的“资源”误区;过分看重区位效应的“区位”误区;不懂规模真谛的“规模”误区;照搬经验的“经验”误区;不实事求是的“科技”误区。造成这种状况根源在于地方决策层思维认识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刁乃侠发展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条红线,也是其全部理论形成的逻辑起点和实践活动的归宿。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中,深入系统地研究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并且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正确地进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关系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7.
梁剑峰 《理论探索》2007,2(6):40-42
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从中国国情出发是制定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出发点,重点与非重点的对立统一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辩证法特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遵循的认识论原则.因此,毛泽东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是纯熟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素霞  蒋同明 《学理论》2008,(12):41-44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继经历了均衡、非均衡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本文立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互动性较差、差距扩大三大问题,借鉴区域平衡增长论、区域不平衡增长论和区域阶段发展论,探讨了国外典型区域经济政策的战略选择,重点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变化和政策调整,提出今后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和谐、互补和循环四个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4,(2)
<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2013年5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对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寄予厚望,指出,"要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双城记,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赢发展"。5月19日至21日,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为团长的天津市党政代表团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区域经济状况是非均衡的,无论是自然生态、矿产资源、土地品质,还是人口分布、经济水平、市场规模、社会基础等方面都是非均衡的。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就需要采用人工办法来弱化区域非均衡,由此产生了协调行为。发挥市场经济的配置力量,发挥政府的政策法规调控力量,积极实施生态区建设、流域区建设、功能区建设、经济区建设,用人工力量来适应自然力量,以人工力量来弥补自然力量,这一过程就是协调过程。通过总体设计与重点攻  相似文献   

11.
曹立 《求知》2006,(12):3-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更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并对落实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展现了新形势、新任务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2.
李志楠 《学理论》2012,(2):81-82
农村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却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大力推进我国农村经济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奠定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香港回归与发展陕西经济梁仲明史俊彦陕西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东大门,地处欧亚大陆桥的结合部,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天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相当丰富,与香港经济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首先,市场区位的互补性。香港在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以及欧、美、澳大陆的作用方面,具有得...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接受东盟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两者共同构成了既不同于古代中国丝绸之路,也不同于当代美国新丝绸之路的当代中国新丝绸之路区域发展战略。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并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 ,提出了不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当前 ,对此进行比较研究 ,对于缩小我国地区发展差距 ,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必然对我国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确立新目标、部署新任务。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极其重要。不断强化和优化我国区域发展之间的协调性,不仅有利于推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  相似文献   

17.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注重发展战略的研究。可行性、系统性、地域性、动态性等是当前战略研究制定中需着重研究的问题。评价战略合理与否的终点准绳是效益。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支柱产业定位,决定了陕西高速公路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本文就陕西高速公路战略制定、计划、执行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其内、外部经济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化农业产业体系为基础、以品牌化产业为主体、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的战略重点和对策,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工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曹新我国农村工业发展水平区域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如此之大,主要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技术装备、产业结构乃至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关系密切。首先,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