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持续近十个月的厦门PX风波,正在公众参与的轨道上渐渐划上一个和谐的句号。但2007年的“民意盛宴”决非仅此。从今年“两会”期间十万网民向总理建言议政的热潮。到余音未消的节假日调整公共讨论,再到就业促进法草案、水污染防治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全民立法运动”,越来越多的公共管理、公共决策领域活跃着公民的身影、回荡着民意的声音,这使我们有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2007年,是中国社会的“民意表达年”、“公民参与年”。  相似文献   

2.
漯河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自2007年4月成立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公共机构节能条例》,按照“以节约促节能、以清洁促文明”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08年,全市公共机构用水量、用电量与2007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11.2%、12.3%。漯河市的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多次得到河南省政府领导同志的肯定性批示,并要求在全省特别是党政机关中推广漯河市的做法。2008年12月,河南省公共机构节能减排经验交流暨联络员工作会议在漯河召开,我市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在2009年度全省公共机构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我市被评为“2008年度河南省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优秀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楼市又在充满争议中走过了一年。伴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楼市运行从2007年年初的惯性上涨,到年中的房价“井喷”,再发展到目前买卖双方的“僵持”  相似文献   

4.
《小康》2006,(3):22-22
一、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为提高施政透明度和提高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应对能力,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了9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两项预案的陆续出台与我国近几年突发事故频出有密切关系,它们也是预防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方案。二、教育部“两免一补”政策开始实施财政部、教育部从2005年春季学期起,加快了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的实施步伐,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将享受到“两免一补”…  相似文献   

5.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36):14-15
道德的伤口 人心是个江湖,从中映照的是社会文明、道德伦理和公民素质。2013年的中国,行进于社会转型的轨道,也经历着人性道德的纷争。这一年,从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背后隐藏的交通陋习,到多地治理“中国式过马路”所遭遇的“集体抗拒”;从故宫铜缸被刻上“到此一游”,到长假期间景区垃圾成山的丑陋景观,无不暴露了公共准则、文明素养的缺失;  相似文献   

6.
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调研室《“让文化低保”的阳光照亮农村》一文被本刊2007年第10期刊发后引起社会反响。近期,中共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深入长治调研,撰写了《让公共文化服务的阳光普照广大农村》,对长浩市“文化低保”工作进行了深度挖掘并就在全省推广农村“文化低保”工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是一篇很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对全省“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具体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阿计 《公民导刊》2007,(11):29-32
自2007年3月16日诞生后。物权法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最牛钉子户”事件到“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明晰的答案。寄托着民众无限期望的物权法。正走在一条艰难曲折的赶考之路上。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公共应急法制体系中的“龙头性”法律,《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8月30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当年1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公共应急法律体系的基本形成,是实现我国公共应急法治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9.
数字浙江     
200多万“2011年春风行动”全省农民工就业服务活动近日在杭州市外来劳动力服务中心启动。本次“春风行动”将持续到4月底,其间,全省各市县400余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组织10余万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200多万个岗位。  相似文献   

10.
苏北 《当代广西》2012,(15):31-31
回首10年,从经济总量快速跃升的“中国轨迹”,到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再到不断保障改善民生的“中国故事”,伟大的实践源于理论创新的力量,观念的转变、理念的更新,推动着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地浩荡前行。  相似文献   

11.
郭芳 《小康》2008,(4):42-47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概四分之一的篇幅在关注民生问题。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提交的预算草案报告,则被视为一份典型的民生财政预算报告。在2008年预算支出中。公共产品支出比重继续扩大: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2008年还要增长45.1%;2007年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2008年还要增长25.2%;2007年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2008年还要增长24.2%…… “建设财政”正逐步转移到“民生财政”上来,“民生”已然成为最明显的关键词。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同时进行。中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决心昭然。那么,地方政府呢?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由GDP政绩观左右的发展阶段之后,地方政府将如何推动这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两会期间,《小康》记者专访了来自全国东中西部地区的10个市长代表。谈他们的发展与民生,以及他们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以后外地人到上海说话可得小心了,免得“祸”从口出。据《新闻晨报》2007年1月28日报道,上海拟制定《上海市民公共行为条例》,以法规形式约束市民行为,说脏话粗话者将被处罚。上海以立法来禁止脏话粗话,此举可谓全国首创,可在笔者看来,却有公权越位、私权受损之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江苏省“苏港人才培训合作项目”安排。2007年7月31日到8月6日.省人事厅和香港理工大学在港联合举办了为期一周的“公共管理培训班”,省、市、县三级党校共39人参加了培训。应该说.一周的学习考察以“收获颇丰”概括之似有夸大其用,但所听、所看、所思,潜在的影响和长远的回忆是不可替代的。静谧的课堂上充分领略并体昧着学术自由的“春风洗礼”:徜佯在星光大道触感到“现代化大都市”的动律与震撼:铜锣湾的繁锦、中环的奢华、兰桂坊的喧闹、街人的步履匆匆和餐馆店铺服务生的和颜悦色……那些日.我仿佛真的置身在一个不同的世界,瞪着眼睛看,搅尽脑汁想:这就是我想象中的香港?回家多日仍感余香,那是“幻彩咏香江”的余香,缠绵无穷……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1,(8):23-24
今年是“公共文明引导行动”十周年,十年里经历了公共文明引导行动从起步、发展到取得成功经验,走出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与城市公共管理、社会建设相结合,服务公众造福百姓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为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的现状及变革过程中的经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高政府运用信息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能力,推动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于2007年8月9日上午在国管局会议室召开了“公共物品供给和服务型政府建设”专家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规范与完善公共物品供给”研究课题负责人、政治学所董礼胜研究员作主题发言。董礼胜研究员介绍了“规范与完善公共物品供给”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07年10月21日-22日,2007公共管理国际会议(第三届)在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美国行政管理学会、莫斯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共同主办,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大会主题为“21世纪公共管理理论、实践与方法”,近200名中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开幕式上,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厚军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小平研究员、美国行政管理学会执行主席Antoinette A.Samuel女士、《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社副社长张…  相似文献   

17.
崔丽  程刚 《中国减灾》2008,(3):26-27
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到苏丹红、注水肉等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问题,每每牵动着全国百姓的心。“民以食为天”啊! 2007年10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食品安全法(草案)》。这个被国人看作“天”的问题,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梁隽  王瑜 《今日广西》2008,(8):52-55
“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户问题。”2007年11月,出访新加坡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带着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专程前往大巴窑组屋区,了解新加坡提供公共住屋的政策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成立于2007年6月,是学院“三定”时新设立的教学都门。公共管理系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主要负责全系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学生日常管理、学生就业等工作。学院设公共管理系党总支,负责全系教职工以及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该系下设办公室、学生科、会计教研室、行政管理教研室、国际贸易教研室、  相似文献   

20.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7,(2X):31-33
步入2007年后最牵动人心的公共事件,莫过于“铁老大”停下了春运涨价的步伐。在富于戏剧性的情节背后,我们有必要探讨,究竟是何种因素,使坚挺六年的春运涨价一朝崩塌?在民意与公共部门的“较量”中,春运涨价的变迁又留下了怎样的收益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