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我国人口逐渐步人老龄化的实际,以公办养老为主体,民办养老为辅助,家庭养老为基础,居家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当前社会化养老的严峻形势,正影响着我国社会化养老发展的整体水平。如何走出社会养老服务困境,笔者提出如下对策:  相似文献   

2.
邓伟胜 《岭南学刊》2015,(2):115-119
养老问题是当今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内地老龄化社会呈现速度快、程度高、规模大的发展趋势,具有"未富先老"、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亟需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香港养老服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经验"、"香港模式",对内地养老事业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即将面临严重的老龄化危机,养老问题不容忽视。但我国目前城乡老人的养老状况还很不乐观。随着社会的变革,养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解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人口的养老问题,是社会保障政策制定者将要面临的难题。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镇老人的养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笔者对于解决城镇老人养老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沈珊 《传承》2011,(17):56-57
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问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虽然目前尚未达到西方发达国家的程度,但其发展速度却比发达国家快得多。以江苏省扬州市的居民养老意愿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总体上看,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和收入水平对人们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新型养老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大城市的关注。以唐山市为例,唐山市在当前现有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养老服务模式的改革,实施了医疗和养老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受制于现实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改革发展模式极易受阻。探索唐山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6.
李修松 《传承》2012,(5):74-75
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事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与老龄化进程加速、社会养老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仍然不相适应。老年群体是"夕阳人群",但养老产业却是"朝阳产业"。因此,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居民养老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在元敏主席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先后考察了日本、美国、台湾、欧洲、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对我国特别是我市养老问题进行了调研。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天津的老龄化程度更是居于全国前列。根据本市民政局最新调查,目前,我市60岁以上老  相似文献   

8.
张倩 《人民论坛》2020,(6):84-85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口总量不断增多的同时,我国独居老人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独居老人养老难问题日益凸显。经济来源、健康状况、精神压力、生活自理等都是造成独居老人养老难问题的原因,要想消除独居老人的养老困境,必须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9.
谭进 《观察与思考》2010,(10):38-39
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庞大的老年群体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养老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难题。伴随经济的发展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变化,选择家庭养老还是社会养老?旧有的养老形式开始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陷入困境,其中以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实行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区服务为依托的新型养老模式,是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生保障是城市功能提升的重要标志,全域城市化加快了城乡养老服务一体化进程。大连是一个老龄化程度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养老服务越来越成为巨大而紧迫的需求。为更好地整合资源,充分发挥社区的依托作用,我们提出构建社区养老服务援助网络。即以社区服务为中心,构建资金、人才、政策、机制相互连通、互为支撑的社区养老服务援助网络。  相似文献   

12.
刘露 《广东民政》2009,(5):13-15,21
广东省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至2008年,全省老年人口984.5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1.6%。这些年来,我省各级民政部门按照民政部养老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广东独特的政治、经济、地缘等优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构建信息联动服务网络、引进管理认证评估体系、鼓励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养老事业,着力营造以社区居家养老为重点、以国办养老机构为示范,以民营养老机构为导向的养老服务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政》2014,(11):49-49
李楠在2014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要做好老龄化时代的养老保障工作,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养老制度。当前我国养老制度不适应老龄化发展的要求。一是养老金双轨制不适应老龄化的需要。养老金的双轨制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达到了企业退休职工的3到4倍,造成了养老金待遇代际内的公平性严重失衡。二是法定退休年龄制度不适应老龄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通过对武汉市老龄化及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现状、存在困难及面临挑战等情况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对策建议,以期对解决武汉市上百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北京观察》2012,(4):14-15
正在政府扶持、政策引导下,京郊农村将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乡村养老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我国未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杨景鳌 《小康》2004,(12):60-61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快的国家。然而,中国薄弱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足以支 撑迅速庞大的老龄化社会。从儿女赡养到社会养老这一步跨得非常艰难。 反按揭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将成为解决老人赡养问题的有效方式。它让老人有固定的 收入保障,让子女轻松,让社会减轻了养老负担  相似文献   

17.
本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为此,北京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提案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养老机构的有关问题展开调研,为本市养老事业发展、编制"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前不久,在调研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案已经市政协常委会通过,并已报送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数量呈现出非线性增长的态势。根据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超过1.8亿,并且仍以每年500万~800万的数量增加。因此,我国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都将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养老形势,各类养老问题和矛盾也会日益突出。这其中,机构养老床位的数量不足就是严重制约我国养老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浙江作为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养老服务业需求旺盛,但同时,也面临着专业人员短缺、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遭遇瓶颈等现实困难。2009年12月初,民政部发布消息称,我国养老机构严重不足,以养老床位测算,按照国际通行的5%老年人需要进入养老机构标准,我国至少需要800多万张床位,而现在只有约250万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养老"已成为"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关注度最高的词汇,更是今年"全国两会"名副其实的"第一话题"。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已刻不容缓。自2011年中央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之后,民政部一直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将"十二五"期间的每一年都定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2014年,是我国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国养老支持政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