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导刊》2011,(1):214
2010年,重庆市永川区司法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开拓创新,扎实做好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切实保障民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独特优势,为"平安永川"、"法治永川"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廊坊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廊坊"政府门户网站在推进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宣传廊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稳步推进政府网站的互动交流作用成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建设,以网上参政议政为突破口,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交流平台,让政府门户网站不仅能把政府政务公开信息传递给民众,也能把民众的建议、诉求反馈给政府,以促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渠道,这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党建研究》2005,(6):49-50
近年来,河北省廊坊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廊坊”,取得了明显成绩。工作中,中共廊坊市委十分注意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一、以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为重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廊坊80%的人口在农村,是典型的“小城市、大农村”。为此,他们把建设和谐廊坊的重点放在农村,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建设和谐农村中的作用。理顺农村“两委”关系,加强“两委”班子建设。“两委”关系不协调,是近年来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廊坊市、县两级党委着重抓了两条:一是民主选举,严格按照“两推一…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双城市民政部门紧紧围绕"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主线.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组织,搭好有效救助平台,极大地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一是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市民政局通过实行城镇居民低保、农村居民低保、农村居民大病救助制度,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改善了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目前,全市共有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的存在及相关问题的产生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是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做好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统战工作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正河北省廊坊市实施以"顶层设计四大梁、系统支撑八大柱、组织保障增四力、实施步骤五年成"为主体框架的系统工程,科学构建社会救助大体系,全面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一、查找问题,谋划对策。为谋划好社会救助十三五规划,廊坊市组织开展了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整  相似文献   

7.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责任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工作任务。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们积极采取措施,着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努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解决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强社会救助、改善困难群众生活,直接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加强  相似文献   

8.
谢松保 《政策》2012,(8):71-73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设幸福湖北",并强调要"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和救灾应急体系,统筹做好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等工作"。结合民政部门实际,我们认为建设幸福湖北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建立与经济建设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让人人成为共建共享幸福湖...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推进和谐通州建设,构筑特困群体帮扶救助体系,南通市通州区政协充分利用季度协商这一平台,为救助帮扶弱势群体建言献策。针对弱势群体帮扶工作中存在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未有效建立,社会组织培育任重道远;基层社会救助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弱势群体和特困群体存在依赖心理,自主脱贫主观意识不强;职能部门协调统筹机制不尽完善,信息互通渠道不畅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弱势群体救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势群体被区分为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在当前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 ,弱势群体的出现被视为是改革过程中所衍生的社会矛盾现象 ,对弱势群体的救助也成为这一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应当通过实施积极就业政策、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广泛的社会援助等措施来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的经济和社会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的准确认定是做好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和社会救助工作规范操作的重要前提。为解决在实施社会救助过程中救助家庭收入核算难、救助对象认定难的问题,有效遏制在救助对象认定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实现社会救助的公开、公平、公正。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核对中心一直在积极建立科学有效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探索居民家庭经济核对信息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廊坊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廊坊“政府门户网站在推进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宣传廊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政府网站建设和发展不断加快,稳步推进政府网站的互动交流作用成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发展的重要课题.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网上办理系统建设,以网上参政议政为突破口,建设政府门户网站政民互动交流平台,让政府门户网站不仅能把政府政务公开信息传递给民众,也能把民众的建议、诉求反馈给政府,以促使政府门户网站成为民众参政议政的主渠道,这是当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3.
王瑞 《人民政坛》2013,(11):13-15
社会救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自然灾害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制度为支撑,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现行社会救助政策虽已基本完备,但与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社会救助法制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制定和出台社会救助法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社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与社会矛盾的复杂化,和谐社区建设也摆上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2009年11月,民政部颁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提出,"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群  洪逸磊 《中国减灾》2023,(13):31-33
<正>做好受灾群众灾后救助、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和务实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应急管理事业迈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提出面向新时代的救灾工作方针。本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救灾救助工作指导方针,提出了新时代救灾救助体系总体发展思路及救灾救助体系建设创新举措,以期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救助的源头和重要内容,无论是物质救助、精神救助还是能力救助,隐藏在其后的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发展,救助的本质是保障救助对象的社会权利。我国社会救助工作实践中虽然从法律上和制度上对公民权利进行了规定,但实践中弱势群体尤其是救助对象的权利被合理或不合理"剥夺"形成权利贫困,要求以一种公权力为基础的主体来帮助权利主体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实现。  相似文献   

17.
谢松保 《政策》2011,(10):52-54
社会救助是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治本之策。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为我省跨越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省民政部门的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灾荒以及战勤负担重等因素,解放区的弱势群体问题十分严重,且在群体构成、性别年龄构成、社会影响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历史特征。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政府采取消极与积极措施救助弱势群体,绩效显著;社会救助工作体现出积极救助、充分发挥血缘与地缘关系实施救助以及在救助中政府和社会各有分工等特点。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安定了民生,支援了战争,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有效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等基本困难群体的救助工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应尽的责任,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关心和爱护。保定市救助管理站作为市政府直接负责救助管理工作的部门,始终坚持"依法救助、无偿救助"原则,认真履行职责,采用灵活多变的救助方法,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做好救助管理工作,确保全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较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梁土坤 《学习与实践》2022,(12):102-114
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任务对当前社会救助制度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从“可行能力-群体需要”框架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存在能力相对不足者、能力发展迟缓者和能力易受损害者等可行能力弱势群体。因而,社会救助制度需要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需要,发挥托底安全阀、能力加速器、风险消防栓等作用。但是,现行社会救助制度存在救助标准的低水平性、救助内容的匮乏性、救助结构的偏移性、救助方式的事后性、救助主体的单一性等问题,难以有效回应可行能力弱势群体的可持续能力提升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所以,需要制定适时性救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确立清单式救助服务体系、厘定能力建设型救助结构、建立智能型主动发现机制、建设高效的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从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