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5年12月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脑血管疾病使让·多米尼克·博比——这位法国著名记者,两个孩子的父亲,曾担任《ELLE》杂志的主编——陷入了深度昏迷。当他苏醒过来时,已经丧失了所有的运动机能。这种病在医学上称之为“闭锁症候群”。用文学语言来说,也就是把自己封闭在内心的深处。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他不能动,不能吃,不能说话,甚至不能呼吸。在这种丧失活力的状态下,他全身只有一只眼睛能动,这只眼睛——左眼——成为他与世界、他人和生活的唯一联系。用这只眼睛,他眨一下表示“是”,眨两下表示“不”。用这只眼睛,他示…  相似文献   

2.
近日,与一位做领导工作的朋友闲聊,他不无抱怨之意,认为自己做了许多工作,却不被人理解,甚至成了“受气包”。仔细想来,这实质上是涉及如何对待批评的问题。读了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对待批评的做法,深受教育。  相似文献   

3.
2012年7月10日,法国新政府外交部长洛朗·法比尤斯应邀参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发表精彩演讲。在此对演讲内容作简要介绍:法比尤斯部长首先介绍了此次演讲及访华的背景:他欣然接受北航校长怀进鹏院士授予的该校荣誉教授头衔,接着说“航空航天不是我的专业,但在法中关系上自己尚有发言权”。他介绍说:法国5月大选后业已举行议会选举,从法律上认定了总统及其新政府的组阁。在中共18大召开正前夕访华是抓住时机的表现:自己得以同中国不少现任和即将上任的领导人会面,还与一些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的高层交流,共商法国和中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黄芳 《法国研究》2000,(1):151-159
作家,艺术家,政治家……如此多的称呼并不能概括安德烈·马尔罗的全部天赋。这个天生爱冒险的人,二十几岁就在印度支那等地目睹了那里的革命斗争,回国后写出了《王家大道》、《征服者》、《人类状况》等一系列有关东方革命,尤其是中国革命的小说。而当时他未来过中国。这些作品在法国引起了轰动,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别出心裁地描写了中国革命,还因为他的作品中渗透着两个深刻的主题:荒诞与人道主义。一、世界的荒诞性荒诞原指音乐中的“不和谐”,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有悖情理和规矩,不合时宜,不合理性,不合逻辑。”1荒诞意识自古…  相似文献   

5.
领导讲话是领导者发表政见、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每一位领导者都不希望自己的讲话“面目可憎,像个瘪三”,都不愿看到“台上领导滔滔不绝,台下听者鼾声一片”的场面。那么,怎样才能讲得精彩、讲得漂亮,让听者“听趣”盎然、津津乐道呢?  相似文献   

6.
阙政 《新民周刊》2015,(1):78-81
圆了英雄梦之后,他开始渴望通过演喜剧展现自己演技的另一面:“早晚有一天,我会因为喜剧而出名。” 演剿匪英雄“杨子荣”之前,张涵予已经得了个“英雄专业户”的外号——从《集结号》的谷子地、《水浒传》的宋江,到《十月围城》的孙中山、《建党伟业》的宋教仁……古今英雄,演了好几轮,但他特别想演的,一直还是英雄,尤其是孤胆英雄。  相似文献   

7.
与“社会中心主义”理论视角下“印度现代化进程缺乏领导力量”的结论不同,本文认为,在“主权塑造”和“国家建设”两个现代化阶段,国大党始终是主导印度国家制度变迁的组织力量。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现代化进程符合“政党中心主义”的特点,其经验启示:在后发国家革命型政党主导国家制度变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只有社会基础广泛的人民性政党才能...  相似文献   

8.
张中 《法国研究》2013,(2):27-37
德勒兹对文学极为关注,他甚至写出过评述普鲁斯特、卡夫卡等作家的专著。更为重要的是,文学对于德勒兹思想的生成、发展和流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德勒兹借助于文学,形成了自己的生成与差异的思想,也形成了自己的自由的哲学。德勒兹声称哲学是一门创造概念的艺术;那么,他所创制的诸如“块茎”、“机器”、“无器官身体”、“内在性平面”等概念都实际上源自于文学,或者说是受到了文学的启发。德勒兹对于文学的诊断和批评,有着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他从文学作品的气象万千的表象世界中看到了无限的“皱褶”和“碎片”:同时也看到了作为它们内在衬里的“自由”。在德勒兹那里,自由是一种运动,一种充满生成和差异的无限运动。因此可以说,德勒兹的美学是一种自由的游牧美学——皱褶和碎片是它的两幅面容。  相似文献   

9.
逸家先生很早就道出了“祖国啊,放心吧!”的豪言壮语,井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 这种豪情壮志使他在1931年就开始着手建设理想村,那时他还不到叨岁。他和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吕运浦长老在他的家乡奉安建立了奉安理想村。 1948年曾亲自访问奉安理想村的逸仙牧师后来评价说:从信仰角度来看,只有奉安理想村才是从真正意义上在祖国国土上实现了“雅典东山”的理想境界。而从农民运动角度来看,这种运动是要把丹麦理想化的农村景象落实到祖国的大地上,是一种开拓性的运动。 这期间道山安昌浩先生也曾经先后三次计划建立模范理想村,南…  相似文献   

10.
莱布尼茨的“新系统”和法国哲学家陈修斋莱布尼茨早年的思想是曾一再转变的。大约在1676年到汉诺威定居之后的最初几年,他才逐步形成了他自认为满意的一套哲学观点。以后虽不能说他的思想已完全没有发展,但可称为“莱布尼茨主义”的一些主要原则就已基本定型而没有...  相似文献   

11.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12.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相似文献   

13.
泰国“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可以从政党社会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解读。其一,从“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的组织运作来看,“他信系”政党较强的适应性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导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其二,从“社会中的政党”即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他信系”政党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构筑自己的社会根基,同时把泰国传统政治解构为以“去中央(曼谷)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新政治。“他信系”政党成长于泰国的社会文化土壤,存在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缺乏社会整合能力等难题,面临政治生态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为泰党如要承担历史责任,仍需不断革新,提高自身制度化水平和社会塑造能力,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4.
陈冰 《新民周刊》2023,(40):64-65
<正>孔繁荣说自己“万变不离其宗”,做的都是一件事——以计算机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孔繁荣是妥妥的斜杠青年。他既是科技创新的创业孵化“导师”,又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全科医生”。在看似并不“搭界”的两个领域游刃有余,并在工作之余获得了计算机博士学位。孔繁荣说自己“万变不离其宗”,做的都是一件事——以计算机技术赋能各行各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板垣退助曾于明治末年大正初期大量撰文驳斥当时学界有关武士道的渊源等学说,并以武门之后的身份就武士道的主要特质内容、发展过程以及进化的原因等进行了论述。他的论述糅合了大量实例,试图力证武士道在铸成日本民族优秀的国民性、吸收近代文明建设强盛国家、中兴国运等方面的伟大作用和普世价值,最后还通过“进化”、“文明”等近代时髦概念将武士道与“自由”内在逻辑联结起来。他的武士道论在主观上存在借重武士道为其曾经领导的自由民权运动和思想进行自我定位,在客观上起到了在新时代向日本民众宣扬、普及“武士道”,推进武士道的国民道德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文正 《东南亚研究》2022,(4):1-23+153
泰国“他信系”政党的生命力可以从政党社会学的两个研究维度来解读。其一,从“政党中的社会”即政党的组织运作来看,“他信系”政党较强的适应性得益于有效的精英吸纳、他信的领导特质、领导层的平稳过渡、企业化的组织管理以及强大的财源供给等因素。其二,从“社会中的政党”即政党与外部社会的关系来看,“他信系”政党注重通过“政治纲领”和“有效的利益代表”建构自身合法性,将泰国社会结构的矛盾塑造成具有意义的身份认同和群体边界,构筑自己的社会根基,同时把泰国传统政治解构为以“去中央(曼谷)化”和“地方化”为特征的新政治。“他信系”政党成长于泰国的社会文化土壤,存在政党制度化水平较低、缺乏社会整合能力等难题,面临政治生态多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作为泰国政坛的主导性政党,为泰党如要承担历史责任,仍需不断革新,提高自身制度化水平和社会塑造能力,以最大的妥协和容忍推动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17.
王申蛟 《美国研究》2023,(2):143-160+8
美国著名冷战史学家约翰·加迪斯自20世纪70年代中叶开始涉足“大战略”研究,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遏制战略包含“对称”与“非对称”两种模式以及“冷战是长和平”等富有挑战性的命题。冷战结束后,他在有关“大战略”理论的研究中强调优秀的大战略家与历史学家间(应该)共享一系列相通的思维与工作原则,而这些原则又内化于他对冷战时代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的学术反思之中。加迪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不同时期的美国政府提出了诸多战略建议,他的“大战略”思想生动展现了当代一部分美国知识精英在美国霸权护持问题上的焦灼心态,但这种学术实践也为打破传统的学科间壁垒找到了一个切实可操作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在1955年10月23日演出的“征求民意”和“废黜保大”的开剧之后,吳庭艳爬上“總統”宝座,独攬大权,成立法西斯、独裁,家族統治的政权。最近,吳庭艳又通过即將在1961年4月9日进行的“總統选举法”。不管他怎样为卽將到來的“选举”丑剧涂脂抹粉,都不能掩盖他的真正面目,也不能挽救他的政权的頹勢。为了把問題的真象弄清楚,我們提出關于吳庭艳政权的阶級本质的若干意見。  相似文献   

19.
刘迪 《新民周刊》2015,(1):26-26
在日本,尽管上代亚洲共同体主义逐渐老去,但他们中仍有许多人在苦战。他们热切期待日本融入亚洲,加入亚洲日益崛起的滚滚大潮。前自民党参议员田村耕太郎在出版的新著《转向亚洲》中写道:“亚洲时代将要到来,不,已经到来。”他说,也为了迎接亚洲时代,他举家移民新加坡。在日本到处存存“中国经济崩溃论”,但田村说,他移居新加坡后,没有...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来的俾斯麦传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德国研究》2000,15(3):38-41
1998年4月1日,俾斯麦逝世一百周年。为此,德国于当年的7月和10月分别在基辛根温泉和弗里德里希斯鲁,召开了题为“俾斯麦与德国政治文化”和“俾斯麦与东欧”的学术讨论会。这位德国历史上的神奇人物曾引发了一代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兴趣,并且还将在今后继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俾斯麦的魅力或许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琢磨的矛盾。他制定了宪法但又把宪法当作可以摆弄的玩具;他出身容克但有时却毫不犹豫地反对本阶级的利益;他向社会主义者宣战却又尝试着解决社会问题;他声言自己是君主制的信徒,但当君主制起妨碍作用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