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粉碎“四人帮”后,72岁的巴金劫后余生,重登文坛,又成为文学界的领军人物。他在晚年,虽然体弱多病,却做了两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是写作和出版了五卷《随想录》;二是倡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两件事构成了巴金生命中一道绚丽的晚霞。《随想录》的写作始于1978年12月,开篇之作是《谈〈望乡〉》他提出了如何打破思想禁锢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年的问题。从这时到1986年8月的七八年时间里,巴金不顾年老多病及种种干扰,写成了《随想录》五卷,共150篇。这是一部讲真话的书,是一位作家“一生的收支总账”,也是一部真诚的忏悔录。巴金说:“我们这一代人…  相似文献   

2.
大英图书馆由于年久失修,新建了一个图书馆。新馆建成后,要把老馆的书搬到新馆去,预算搬运费需要350万英镑,图书馆却没有这么多钱。图书馆搬家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巴金去世,我又一次阅读了他最后的著作《随想录》。因为我记得,他暮年还奋力写作,完成了那150篇随想随记的短文,向读者说了许多心里话,主要是他非常重视的一些教训。我纪念他,就应该重温这些宝贵的遗教。记得第一次读《随想录》,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文革”过去还不到十年,我自己对受运动的苦还记忆犹新,很敬佩巴金那些控诉“四人帮”和分析“左祸”由来的文章。我在这些文章的许多地方划了彩色笔的线,表示重视和感动。现在,看过那些文章我不禁更加感佩。巴金的这些遗言,是他最后的贡献,令人难忘。巴金的《随想录》反复描述“文…  相似文献   

4.
1977年11月,为给《红旗》杂志撰写一篇文章,领导派我去北京,从一位编辑口里得知,家乡的名老作家周立波同志,从“牛棚”出来后,一直寓居在北京百万庄的一栋居民楼里。 周立波是一位以写农村题材见长的老作家,他写东北农村土改的名篇《暴风骤雨》,曾荣获斯大林文学奖。在朝鲜前线的坑道里,我和战友们就争相传阅这本书,东北农民闹土改庆翻  相似文献   

5.
巴金生前有两个愿望:其一,在中国建立现代文学馆。其二,在中国建立文革博物馆。第一个愿望,在他生前已经实现,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规模的现代文学馆,现代文学馆的大门把手上,镌印着巴金的手模,每一  相似文献   

6.
懂得忏悔     
最近为了写一篇有关巴金的文章,又在重读巴老的《随想录》,看到《解剖自己》一文中巴老说:“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我常常这样想,也常常这样说,万一在‘早请示,晚汇报’搞得最起劲的时期,我得到了解放和重用,那么我也会做出不少的蠢事,甚至不少的坏事。当时大家  相似文献   

7.
一首《我的中国心》不知从哪里传进耳朵来,情深意长……正是工作时间,厂区里怎么会播放歌曲呢?走在厂区的上海建工构件公司机模具制造厂厂长虞正辉猛然收住了脚步,定了定神后,不禁哑然失笑了,他发现这歌声竟然来自自己的心中。“假如心灵也是一座建筑,那么,心灵也应该有模板的吧?”突然间,他就有了一种诗意的想法。说真的,世博园区建设期间,他满脑子都是模板,都是世博中国馆、主题馆所需的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  相似文献   

8.
曾梅 《北京观察》2000,(1):13-15
在一个有风的下午,我们如约来到现代文学馆,跟着舒乙先生参观了现代文学馆一期工程,并谈起了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代文学馆的正门,是由江泽民主席题写的馆名,还刻有巴金老先生说的一段话:”我们有一个多么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支持我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使自己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相似文献   

9.
日前,苏州美术馆新馆、文化馆新馆和名人馆"三馆"建设工程正式启动,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按下了开工按钮,并为"三馆"工程执铲奠基。创办于1927年的苏州美术馆,是我国建立最早的美术  相似文献   

10.
一晃儿现代文学馆已经满十周岁了,而且这座现代中国文学档案库即将由它寄居的那座古庙迁入一座永久性的大厦里。在过去这十年里,它接待了国内外千百位学者,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重要的资料,举办了多次展览,并在海峡两岸文艺界起过巨大的桥梁作用。在庆贺它的十周岁之际,我们不能不想到现代文学馆的创始人:巴金。在我心目中,巴金是位手持火炬。把一辈子当三辈子来活的人。或者说,是位自己写,也关心旁人写的人。三十年代他的书已在由开明书店一本本地印出。他的作品不愁出路。然而他还关心我们那一辈刚露面的青年作者。他花了由青年到中年大量的时  相似文献   

11.
数年前,我在同事那里第一次听到鲍勃·迪伦(Bob Dylan),他的一曲《随风飘去》尽管很老,有唱烂之嫌,但我还是听忘了周围。“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叫做人?白鸽要航多少海才能在沙里栖息?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随风飘去。”一下就记住了他孤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阎崑 《台声》1994,(11)
黎泽重,66岁,一位老邮人,也是一位老报人.七年前,我曾经采访过他,并以《邮坛又报春消息,飞向盈盈一水东》为题,写了一篇专访,发表在《台声》杂志1987年第7期上.七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再次采访他,因为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在两岸邮人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3.
农耘 《当代广西》2006,(18):41-41
见过韦一凡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他善良、朴实,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普通、平凡,毫无矫揉造作之意。他的言谈举止充满着真情,透射出敏锐和聪慧。少年时,他发现文学这口“井”韦一凡生长在上林县一个小山村里。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读完小学的他只能回家种田。这时,他的勤快和聪慧很快得到了乡亲们的肯定,更有一位老者为他惋惜道“:多好的孩子,如能再读些书,定能出人头地。”韦一凡却想,将来不一定要出人头地,但书是要读的,不能上学,就一边劳动一边自学吧。于是,他一有时间就往县城图书馆里跑。借来《保卫延安》、《三千里江山》、《新儿女英雄传…  相似文献   

14.
李见勇 《前沿》2011,(8):159-161
《四库全书总目》共收《老子》书目16部,在提要中,四库馆臣对《老子》研究过程中的老易合流、佛老合流、以道教解《老》的倾向都提出了批评,倡导务实的学风。本文对此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以便于把握四库馆臣的《老》学观,加深对《老》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3,(20):44-45
张贤亮有本小说叫《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套用这一书名,写一个为了女人豁出全部的男人。要“三金"的女人 35年前历晓伟出生在一个世代农民之家。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老四。他揣在兜里的全家福背景是一座土坯房,看不见一块青砖,可以想象这家的窘境。  相似文献   

16.
41年前发生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中老年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回忆。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突然刊发了姚文元炮制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陷吴晗同志撰写的《海瑞罢官》是一株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姚文是江青一手策划的。毛泽东同志同意发表这篇文章,而且给予极大的重视。他把发表这篇文章看作是“甩石头”,用以打破他所不满的那种沉寂局面。这便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5)
正4月23日,在六朝古都南京鼓楼区两栋修葺一新的民国风格小洋房内,汇聚63位老将军风采的全国唯一社区级"颐和路社区将军馆"和"宁海路街道海洋国防教育馆"在完成异地扩建后,新馆双双在南京解放67周年纪念日当天正式开放。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7,(20)
正23年前,我在《清代福州对台文化交流的若干情况》(收拙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一文里说:"台湾在建省(1885)以前隶福建,称‘福建省台湾府’。同福建其他府一样,台湾的秀才要升格为举人就得到省会福州来参加乡试。台湾  相似文献   

19.
数年前,我在同事那里第一次听到鲍勃·迪伦(BobDylan),他的一曲《随风飘去》尽管很老,有唱烂之嫌,但我还是听忘了周围。“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叫做人?白鸽要航多少海才能在沙里栖息?炮弹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随风飘去。”一下就记住了他孤独的声音。今年,鲍勃·迪伦回忆录中译本《像一块滚石》被译介到中国,半年过后,已经销售了1.5万册,可谓畅销。在这册被迪伦喻作《编年史》的著作中,他并没有花多少笔墨在时代背景上,而是安静地讲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歌。60年代的美国,属于民谣,爵士、摇滚,波普艺术、左派思潮、精神分析都是那…  相似文献   

20.
王晓波 《台声》2006,(10):22-23
在2000年底,日本出版了一本畅销漫画书,书名叫《台湾论》,著者是日本右翼人士小林善纪,他在书中大肆鼓吹日本军国主义,歌颂日本对台的殖民统治,称日本的殖民统治是“最有良心的统治”,甚至称抗日义勇军是“流氓”“、土匪”。《台湾论》的内容是小林善纪在台湾访问的一些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接受“皇民化”的老台湾人,如李登辉、许文龙、金美龄等人。次年初,《台湾论》的中译本在台发行,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林宪老先生的电话,说有事要来台大看我。林老已年高八旬,爬上哲学系馆三楼来看我。原来是他对《台湾论》有意见,要我把他老人家的意见发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