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女性》:我认识他已经快5年了,恋爱的时候很甜蜜很温馨,但是,他向我隐瞒了曾有过一次婚姻的事实,并且他已经是一个3岁男孩的父亲。当我知道了一切的时候,我们的感情已经顺理成章发展到谈婚论嫁了,我能不能接受这个现实?毕竟,我在自己  相似文献   

2.
警察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使命。与这种职业和使命紧密相连的是一种荣耀。一个警察的生命和荣誉在他走进这支队伍后就与这个职业密不可分了。  相似文献   

3.
<正>我曾经是一名女警察,离开这支队伍已经快3年,但对这个职业的难言之隐,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日渐清晰。是因为18岁读警校的那一刻就已经把血液融入到这个职业的缘故吧,此时我的心却越是远离越是怀念,怀念它带给我青春岁月最浓墨重彩的一切美好。在我的大家族里,出过不少警察,在我这一代,更是哥哥、表哥都当了警察。但说到女警察,我是第一个。老人说,警察就是要随时做好面对危险和牺牲的一个极具金属质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男人的世界,女孩子干上了警察这一行,便  相似文献   

4.
李家同 《中国减灾》2011,(18):42-43
不说话的孩子第一次看到这个孩子的时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在大学念书,推了脚踏车正要上学,看到一位警察用绳子牵着一个小孩子在街上走。孩子大概不到十岁,没有穿上衣,又瘦又黑,双手被绑在身后,另外一条绳子将他五花大绑,绳子一端由警察拉住。30年前,汽车很少,警车也少,警察抓了犯人,常常只好在  相似文献   

5.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 :去年12月16日的夜间 ,在某市一家咖啡屋里 ,一个醉醺醺的男子带着一个女子走进来 ,一脚踢翻了一只凳子。这时坐在一边的一个姓崔的男子由于响动看了他一眼 ,就这一眼 ,两个人当即发生了冲突。这时那个醉醺醺的男子突然从腰里拔出一支手枪来 ,他就用他手中的枪对着那个姓崔的男子的头说 ,我废了你 !……这个提枪的人就是一名警察。本来 ,警察手里的枪所指的对象是很明确的 ,那就是那些凶狠的歹徒。一个看你一眼的人就是歹徒吗 ?当然不是。可是那枪口就偏偏指向了他。这样的事一看就让平民百姓心里感到发怵。怎么会是这样呢 ?这里…  相似文献   

7.
处分     
●打骂、体罚违法犯罪嫌疑人 ,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陋习 ,对于一位民警来说 ,属无能的表现。在我从事警察职业的几十年里 ,印象最深的是对我的处分。当时 ,时任巡警队长 ,年刚而立。数十年过去了 ,回想起来恍如昨天。那是1991年10月8日晚 ,当时我在单位值班 ,大约晚8时许 ,有一个人来向我们投案。他叫张建军 ,我认识他 ,他进屋就讨好我 ,用手扶着我的双肩对我说 :“爷们儿 ,我犯法了 ,我打人了 ,我来向你投案、爷们儿 ,你处理我吧 ,你处分我吧。”当时 ,我感觉张虽然语无伦次 ,但他的态度还是诚恳的。在未弄清被侵害人伤势的情况下 ,…  相似文献   

8.
旁观警察     
与文友谈写作,文友说写作者必须善于观察生活读懂人。我说我是写警察的警察,我一直生活在警察之中,应该说是最熟悉警察和警察的生活。文友说未必,站在蚂蚁群中看蚂蚁是一回事,站在高山上看蚂蚁又是一回事,成天与一个群落的人相处,你少了一个旁观者的角度,你应该跳出来,换一个角度看警察。我觉得这话有道理。一次是乘火车,出门在开,只要不是公差,大多是穿便衣,穿便衣的时候,口袋的证件不往外掏,你当然是老百姓。那次是半夜在一个中途站上的火车,买的硬卧车厢的中铺,睡梦中突然感到小腿被人猛地打了一巴掌,很痛,人也吓了一…  相似文献   

9.
那时,我还不是一个警察,也从没想到过某一天要做一个警察,甚至潜意识里对警察有一种本能的拒绝。因为社会上耳闻目睹警察的不良现象已太多,对警察的印象也就始终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正像一位执著的孩子总是会说是别的小朋友欺负他,而他永远不会欺负别人一样。我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惟一的可能是远离警察。   大学毕业前夕,系里组织跟一个学校搞联欢,我参加了一个小品《警察与小偷》的演出,我扮演节目中的警察。为了演出效果的逼真,我们特意从学校保卫处借了一套没有警衔的制服。平生第一次穿上制服,一番嬉戏后,新…  相似文献   

10.
我对警察的印象一直很好。还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去县城看电影《大闹天宫》,散场后剧院出入口发生了拥挤,我被人群挤翻在地,爸爸则被人群裹向一边,情况万分危急。爸爸后来说就在他心急如焚之际,一双大手将我从地上拽起,抱在怀中。救我的是一名警察,他将我交给爸爸,转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我当时还不记事,这一切都是爸爸说的,但警察的形象就像一座丰碑,从此矗立在我心中。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填了好几所公安院校,可因为眼睛不争气,我与警察职业失之交臂,但我依然十分关注身边的每一名警察。毕…  相似文献   

11.
身为女警     
<正>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警察、刑警、法医,似乎这三个名词一个比一个更像与女性无缘,而我,毅然选择了这些。法医这个职业,不轻松,作为一名女法医,其间滋味,更是有甜有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参与解剖的第一具尸体,还是我在实习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是过  相似文献   

12.
自觉     
红绿灯的交通岗下是观察人的一个最好的窗口。在没有警察的红灯下也驻足等待绿灯,我想,这就是自觉。而红灯必须加上警察才构成禁行条件,缺少了警察红绿灯就如同虚设,这种闯红灯的行为,我想,就是不自觉。自觉,应该是一个人把一种约束当成必须遵守的准则,而在一种自由状态下变成了行动的一部分,在那一时刻,这个人已经成为了这种规定或准则的主人而不是奴隶。而不自觉恰恰是一个人把一种社会约束当成了一种负担、一种惩罚,时刻想逃避约束逃避责任,这种社会约束必须在权力、威严、监督之下他才遵守。这个人始终把社会约束当成包袱并…  相似文献   

13.
最不像警察的警察   户丑只说,如果谁要选一个最不像警察的警察,他有信心“光荣当选”。   户丑只的确不是在夸“海口”,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有三个“硬条件”:一是名字老土;二是成年累月的着装打扮跟警察根本就不沾边;三是一天到晚灰头土脸的净往人多的地方挤,一点儿都没个警察的样子。有一次,在公交车上,老户曾专门为自己做了一次“民意测验”——请车上的乘客猜猜他的职业。有人说他像个机关门卫,有人说他像个炸油条的,有个小伙子显然想夸他,说他“怎么看怎么像个退休的工人师傅”,一车人硬是没有一个人说他像警察…  相似文献   

14.
正视警察     
不要希望警察是完美无缺的,不要希望每一位警察都像圣人一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完全舍己为人因为他们也是凡人。警察最主要的任务是对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负责。所以,他们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时慷慨赴死,义无反顾;所以,全国每年牺牲公安民警上千人。而那些离我们而去的,大都是风华正茂的年轻生命。还有什么比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献身更无私、更崇高的呢?所以,我理解警察。比如,我开车违章,警察向我敬礼时不那么温柔。我会想到,他从早晨7点就站在十字路口,一天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向违章者敬礼,他们也是人,也…  相似文献   

15.
女警的读法     
春节里没事,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第十套教育节目,其中有介绍中国女性裹脚史的专题片。看着想着感叹着联想着,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女警”一词该怎么读?一种是:女———警。很多人读这个词时往往把重音放在“女”字上,这没什么奇怪,想想警察是男性占绝大多数的职业群体,首先让人联想到的是英雄男儿、豪情满怀等诸类易激起雄性激素的词语,里面的女性稀且少,怎能不让人联想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壮观呢?因此突出一下女警里女字也就成了大多数人有意无意的选择。记得十年前刚穿上警服时,班级里举行迎新年文艺晚会,一个男同学挤眉弄眼…  相似文献   

16.
《人民公安》2023,(4):38-39
<正>200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和早我一年来这里当老师的亚斌相识、相知、相爱。一年后,我和他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们的生活甜蜜而宁静。2005年的一天,亚斌突然告诉我,沧州市公安系统公开招考民警,他想去报考,还说,他这辈子当不了兵了,那就当警察,同样是保家卫国!我知道亚斌有个军人梦,他小时候跟着父亲在部队大院生活了13年,他就盼着像父亲和哥哥那样,穿上绿色的军装。遗憾的是高考期间突发疾病,原本是尖子生的他成绩不够理想,和军校擦肩而过,考入了河北经贸大学。  相似文献   

17.
驻村警察     
龙丹 《人民公安》2008,(2):54-55
就在万念俱灰的时候,她想起了那个充满活力的驻村警察,那个不管什么时候碰到老乡都笑嘻嘻打招呼的小康。派出所民警小康并不知道,这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太阳一出来,光就刺得人眼睁不开。汗水就呼呼往外冒。他只能加快速度跑向乡卫生院,尽快找到院长,把一个喝了农药的人想法救活。他身上的衣裤,已经像一个厚厚的硬壳把他死死包住,脚步迈开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8.
搭档     
老赵曾经是一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俗话说:军警一家人,我没有当过兵,但对军营生活充满了向往,于是我和老赵很快就聊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老赵也希望有位“老警察”能够多带带他,让自己很快熟悉公安业务,在工作中我俩自然就成了搭档。时近年关,上级安排“反扒”,于是我和老赵就整天泡在街面上。说实话,老赵由于刚从部队转到地方工作,还是缺乏经验。这不,在老赵的眼睛里,一会儿社会治安良好,没有一个扒手;一会儿又感觉只要是形象不佳之人都可能是扒手,说到底,他对扒手的嗅觉和敏感要差一些,侦查与跟踪的技巧还需我…  相似文献   

19.
警察职业、职业警察与警察职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警察职业是在社会分工出国家这一组织形式的时候,为适应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的需要而产生的。但有了警察职业,并不意味着职业警察就产生了。职业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需要建立新型警察制度时出现的。职业警察的产生标志着警察走上了职业化发展的道路。对照一般职业化和世界警察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我国警察还存在着职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为此,我国警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职业化发展的道路。警察职业化是警察正规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毛警官是一个从警多年的老警察,从派出所到看守所,他接触过无数犯罪嫌疑人。可就在今年,这个老革命却遇到了他警察生涯中从没有遇到过的新难题。2014年4月,看守所收押了一个鼻眼歪斜、口齿不清的犯罪嫌疑人。从他走路和说话的神态,谁都能一眼看出这是一个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可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