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先知穆罕默德独特的宣教过程和早期麦地那社团的实践,使得伊斯兰教具有强烈的入世性和鲜明的政治性。入世性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逻辑要求和无所不包的教法的直接体现,它意味着伊斯兰教反对出世,把宗教与世俗视为一体;政治性意味着伊斯兰教拒绝世俗化,坚持宗教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伊斯兰教的入世性和政治性,决定了穆斯林国家现代化道路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2.
法律与宗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法律的产生源于宗教,在宗教影响较大的族群中,法律往往披上宗教的外衣,通过诉诸神灵的权威,获得了正当性的基础。同样,伊斯兰法文化对伊斯兰国家和非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社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伊斯兰教的构成体系中,教法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伊斯兰生活方式的典型体现,展现出广泛的社会整合与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国燕 《工会论坛》2005,11(4):108-109
对伊斯兰教义的曲解和伊斯兰教的极端行为是恐怖主义的宗教根源,全球化对伊斯兰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强烈冲击是恐怖主义的社会根源,西方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伊斯兰恐怖活动的国际根源,巴以冲突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教自产生以来走过乏数世纪荣辱兴衰的漫漫历程,就其传播的广泛性和对世界的影响性而言,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如今伊斯兰教已经成为震撼世界的宗教,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活力的文明。在未来世界发展中,它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和因素。所以,我们有必要认识和了解伊斯兰教完备的信仰体系,以及以宗教意识形态为核心和导向的形神兼具的宗教文化传统。如果把伊斯兰教比喻成一座大厦,那么,什么是支撑这座大厦的梁柱呢?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集中体现,它在某种意义上导致了马来西亚伊斯兰政治化的不断加深.在制度内,巫统及其主宰的政府公共政策也深受伊斯兰政治化的影响,但这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在制度外,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往往会选择反体制道路,在某种意义上它们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社会运动.社会政治领域的伊斯兰化将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影响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因素很多 ,主要包括社会因素、人的因素和自身因素等等。深入而系统地研究这些因素 ,对政府更好地引导伊斯兰教与中国相适应 ,对伊斯兰教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社会而发展 ,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重视商业的宗教 ,认为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伊斯兰教鼓励以经商谋取财富 ,但同时主张服从善行要求和道德规范 ,买卖公平。伊斯兰教对回族群众不仅是宗教信仰体系 ,而且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 ,对回族经济起着重大影响作用。伊斯兰教对回族商业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鼓励经商、伊斯兰教重视商业道德及伊斯兰教对利息的态度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修辞关涉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一种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来限制、调节、疏导各个阶级、集团或个人的政治活动的规则体系,政治涉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政治制度是一种强制性的权力,是维护和实施强制性权力的规则体系,它与修辞行为相伴相随。同时,一定的社会政治统治之下,必然产生相应的社会政治心理。社会政治心理,就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政治心理共势,它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倾向、政治信念为体现方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性。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它生动地反映了交…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一贯倡导宗教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学术界对具体每种宗教应如何适应社会主义探讨很少."伊儒相通"在历史上对伊斯兰教适应中国社会而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向21世纪、继续阐扬"伊儒相通",是伊斯兰教进一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与两个文明建设相协调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
略论伊斯兰教的社会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在中国和世界的传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社会适应性。从我国社会现阶段发展要求出发,分析、认识和把握伊斯兰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于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毕生最为重要的发现,它是马克思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也是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范式。在对“经济事实”进行经验抽象的古典范式和对“经济行为”展开主体想象的思辨范式的积极扬弃中,马克思确立了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并借此展开了对“物质的生活关系”的科学解剖。以唯物史观为内在思维方式,马克思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并深刻回应了困扰人类已久的“历史之谜”。由此,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本质上才堪称“一门历史的科学”,马克思“历史科学家”的称号也才名副其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续秉承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立足“中国大地”,以当代“中国事实”为逻辑起点;解释“中国道路”,以回应“中国问题”为理论任务;体现“中国特色”,以“社会主义”为发展原则;服务“中国人民”,以引领“时代潮流”为责任担当。以此为基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要完成“改造国民性”这一无可轨避的历史任务,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实践基础上构筑现代性价值的认同前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需要,领导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陶铸中国人的现代国民性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究其质底,因为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植根于物质生活实践以及人们据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演化,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工业文明成果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疑结,在构筑最基本的现代经济基础的同时,也为社会文化的变迁确立了新的坐标。它一方面瓦解了传统价值认同体系支配中国人生活秩序的“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又以社会物质生活实践的现实力量,创发出中国人的现代文化意识,并以此扬弃旧文化价值体系。可以肯定,只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持续发展,最终必将建构起适合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新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应在现实的历史基础上作出具体的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凸现了个人发展和个人权利要求,也使社会公平与正义成为大多数人认同的社会价值,于是,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在政治上达成个人权利和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相对平衡。为此,应在民主制基础上建设集中行使国家权力的权威政府,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现阶段,面对权力高度集中的事实,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创设政治前提。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重要部分,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主导和保证,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也是社会文明的主要标志。我们所要建设的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其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在当代中国,惟有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党对政治文明的关注,体现了党作为执政党的进一步成熟。中国共产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执政水平,才能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出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民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民精神生活领域还存在精神支柱缺失、精神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设施匮乏等问题。解决农民精神生活问题,提高农民精神生活质量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网络民族主义的勃兴,是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其他社会环境因素的综合效应紧密关联的。它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言语行为表达民族主义情绪;它不但以崭新形态备受关注,而且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显著,并且已经非自觉地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尤其在促进公民意识生成、扩大民众政治参与和推动市民社会建构等层面上发挥了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7.
要充分借鉴历史经验和做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人民政协必须利用在宗教工作方面的优势,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充分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科学报是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交流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在传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中,要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灵魂;在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中,要以坚持科学的理论为导向;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要以弘扬先进文化为前进方向。社科学报要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不偏离,应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前沿,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9.
深刻领会江泽民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民主化浪潮将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而逐步高涨 ,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江泽民同志提倡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思想 ,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 ,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性认识 ,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