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土云锡     
李子俊 《时代风采》2009,(13):12-12
流淌千古、奔腾的红河水写就了红河文化,延绵千里、厚重的哀牢山造就了乡土云锡。 云锡,我心中的乡土。你乡音的涛声一路牵引着我,犹如春天的绿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你乡土的气息令我一生依恋着你,就像夏天的炽热在我们的青春季节中延续。你乡土的容貌记忆于我的心底,宛若秋天的收获在我们执着的事业中延续。  相似文献   

2.
乡土云锡     
流淌千古、奔腾的红河水写就了红河文化,延绵千里、厚重的哀牢山造就了乡土云锡。云锡,我心中的乡土。你乡音的涛声一路牵引着我,犹如春天的绿色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你乡土的气息  相似文献   

3.
《中国工运》2013,(3):1-1
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括为“中国梦”.指出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在不久前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浓墨重彩地畅谈“中国梦”.并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充满激情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4.
读《红岩》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话吗?它代表着太阳依然升起,明天依旧灿烂的意思。它曾经在我们的课本上、黑板上、课桌上,给予我们希望和梦想。读了戴尔·卡耐基励志经典丛书之一——《快乐的人生》,让我想起了篇头的这句话,也许是因为读这本书的时候的心境。  相似文献   

6.
夏爱华 《中国工运》2012,(12):56-56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文学的一大幸事。 但要说莫言能够代表中国文学,那就太牵强了。关于这个问题,莫言说:"我个人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件好事,但我觉得我没有权利代表中国文学。当然,得奖会在一段时间内让世界的目光更多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应该会发挥一些比较积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也不可高估,因为文学是一个相对落寞的领域,不可能像电影或其他的媒体,能够吸引那么广大的观众。"  相似文献   

7.
绿化花种     
《农村青年》2008,(10):59-60
“鸟巢”的绿化主要以油松、白皮松、国槐等北京乡土树木为主,并辅以紫薇、木槿、丁香等花灌木。这些乡土植物不仅树形、花形优美,而且抗病虫害强,完全适应北京的气候。下面介绍一下这几种树木。  相似文献   

8.
书荐·碟讯     
<正>《我读》/梁文道这本书是基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节目而来的,这个节目通过主持人每天介绍一本书,让观众用最简利的方式碰触到书籍的精髓,进入一个又一个迥异又奇妙的书中世界。主持人梁文道通过自己读书后的消化、反刍,然后变成评论,某种意义上说,他起了一个图书"中介人"  相似文献   

9.
许基 《工友》2010,(1):52-53
在没有看过《你在为谁工作》这本书之前,我也曾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我不记得当时的回答是什么了,好像是为了生活、为了金钱,好像什么也不是。当我拿到这本书没有看之前,我又开始思考,我在为谁工作?我到底是在为谁工作?我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两会闭幕式讲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难以忘怀——"让中国人民共同享有出彩的机会。"让人民出彩,实际上是对中国梦的另一种诠释。习近平说,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梦。要有一个出彩的人生,就必须"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有梦想"——要有梦想之花。就是说人生必须有一个愿景,有一个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的方向,也就有了生活的动力。正如《基督山伯爵》中讲的一样,人类的美好东西就在于等待和希望之中。希望就是梦想,没有  相似文献   

11.
夏水英 《工友》2010,(2):52-52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好友藏书柜里看到了戴维·汉姆生的《忠告自己》这本书。出于好奇,便借来仔细阅读了一番。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忠告自己,快乐生活,成就人生。  相似文献   

12.
大石落地 《工友》2014,(7):50-50
正张公子的这本书,我认为应该称之为"治愈系饮食文学"。并不是所有描写食物的文字都是柔软香甜的,有些人以评判的眼光写食物,就显冷硬;有些人以学术的眼光写食物,就显呆板,而张公子是带着强烈的好奇和感恩的心情写食物的,就在食物的细味或浓香里融合了温暖的情趣和关怀。  相似文献   

13.
殷国安 《工友》2014,(4):5-5
正据德国NA新闻通讯社2013年12月11日报道,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近日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的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被公认为最勤劳,排名第一。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记得我小时候的课本上就说过,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这几乎成了耳熟能详的歌词,现在又一次得到世界公认了。  相似文献   

14.
姚莉 《工友》2015,(2):50
当旅行成为一场热度不减的全民狂欢的时候,当众人高呼"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的时候,旅行似乎成为了一种标记、一种象征,这年头,不说自己爱好旅游简直都没脸见人。但是,熙熙攘攘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对于旅行的意义是否真正有过深究,抑或,我这个问题提得实在落伍。不要说,只管走——这,似乎就是旅行的全部真谛了。郭子鹰仿佛是这群人中的另类。《最好的时光在路上》这本书的标题和一群旅行书乍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两样。吸引我的先是那几帧照片,正如他自己所说——最能打动我的是人。那是几张在广袤的天地间有着异常生动真切的表情的脸,无论  相似文献   

15.
本书由美国盖洛普公司——著名的民意测验和商业研究、咨询公司的马库斯·白金汉和柯特·科夫曼对来自不同行业的大批优秀经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写成,并在书中展示了他们的重大发现。 在经过大量调查之后,本书独创出12个简单的问题,以此作为至关重要的测量标尺,证明员工民意与生产效率、利润率、顾客满意度和员工保留率之间的关系。它不仅为各层经理提供了有关绩效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启示,尤为可贵的是,它教你如何把这一切应用于你的具体情况。这可谓是一本全球最新的、介绍世界顶级管理者成功秘诀的全球超级畅销书。 本书由中国青年出版…  相似文献   

16.
十二 《工友》2015,(1):50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有一个念头:如果十年前,我看到这本书,我能体会到其中说的那些吗。我想,答案是,不能。又到了毕业季,看着姑娘们愁眉莫展的奔走于面试中,看到别人拿到了很好的工作,年薪多少多少,自己却还是不知道该去往何处。想起我当年那个时候,自己有很多想法。有一份工作,攒到足够的钱,然后随心所欲的玩几年,再回来上班。还好想好想开  相似文献   

17.
生活百味     
《时代风采》2013,(15):32-32
《论中国》/(美)亨利·基辛格 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多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又回乡下     
一跨进腊月,年味就渐浓起来了,乡村的鞭炮声或远或近地在阵阵炸响,这是故乡在用特有的方式呼唤我欢迎我呢。放下一切忙碌放空自己,带上几本书挤上拥挤不堪的火车,回乡下老家过年。  相似文献   

19.
书碟推荐     
《时代风采》2012,(10):32
《论中国》/(美)亨利·基辛格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在《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里,“奶酪”被当成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面对机会与风险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奶酪哲学”,尤其是身处变幻莫测的职场上。为此,笔者采访了几位不同职业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独到的一套“奶酪哲学”。也许,你会在他们的叙述里,发现你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对未来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