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命运只能是资本主义化,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晚年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走上西欧资本主义老路,二是在严格的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向共产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发展变化否定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总体上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世界整体联系中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邓小平对外开放的世界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海燕 《求实》2002,(8):8-10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阐述了当代世界各国的发展 ,必须对外开放 ,而且深刻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如何对外开放 ,以及对外开放的原则等问题。为了促进对外开放的发展 ,我们必须增强对外开放的意识 ;扩大对外开放的视野 ;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角度为世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亚细亚生产方式深刻地影响了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与发展道路问题,可以称得上是东西方现代化道路迥异的历史起点。作为东方古国的中国要想真正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出“亚细亚”,通过彻底的社会革命为现代化建设的开展而奠基,克服旧生产方式停滞孤立的特性;又要坚持“两个相结合”,充分尊重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国情,立足中国实际,回归“亚细亚”,走出区别于其他现代化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牛方玉 《理论学刊》2005,2(9):17-20
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双向视角透视亚细亚生产方式,农村公社实际上构成了东西方社会共同的起点,而东西方历史最初的差异即源于公社不同的历史命运.在西方的历史发展中,农村公社解体了;东方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农村公社也从自由价值的体现而异化为一种奴役性关系.农村公社概念的揭示确立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在马克思西欧历史向度的社会形态理论中的历史和逻辑定位.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之所以被长期忽视,从主观上讲是因为不愿直面原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局限。事实上,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当是马克思主义的主体理论,在全球化的今天,确认这一点,对马克思主义及其继承者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研究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矛盾关系,既有助于理解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架构,又有利于从世界历史的高度宏观考察东方欠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问题.内生发展与外生发展的矛盾、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矛盾及语言符号与概念内涵的矛盾,是形成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的三个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考察了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历史意义,对全球化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在马克思看来,全球化是建立在生产力、分工和交往基础上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全球交往相关性、社会整体相关性等特点;全球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共产主义的,它的根本旨义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些思想观点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文化观主要表现为:现实的人是文化发展的主体和客观前提,劳动实践是文化发展的中介和手段,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支撑和现实基础,以民族性为基础的拓展是文化发展的动力和必然趋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文化发展的目标和价值归宿。  相似文献   

9.
赵永华 《世纪桥》2008,(11):67-68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忽视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地位或者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影响了对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解.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它与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使唯物史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哲学,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视野,在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中具有相时独立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发展观与领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和 《探索》2007,(1):50-52
本文论述了科学发展观与领导文化的内在联系,认为:二者是融为一体的,一方面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先进的领导文化确定了方向,另一方面领导文化对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重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对进一步建设先进的领导文化提出了具有未来性、创造性和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建设先进的领导文化。  相似文献   

12.
宁夏经济要获得更大发展,必须坚持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发展的路子,只有工业、农业产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整体进行战略部署,宁夏经济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主义全面发展的大工业时代,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新世纪,胡锦涛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我党关于时代问题的基本战略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时代观。其主要内容包括:深刻变革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及积极参与论。胡锦涛时代观是在新时期对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论、世界历史发展动力论及世界历史发展道路论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中的科学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理论,在认识上强调了真理与实践的关系,促进了科学技术与当时社会生产实践和革命实践的结合.这一思想的形成,体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统的继承和近代以来科学在中国传播的历史结果.从历史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中的科学现与所谓"唯科学主义"的指认存在着异质性的区别,对于如何认识科学在当代社会运用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第一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了人权理论,并提出了其人权理想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类解放。本文试图揭示马克思在《论》中所体现的主要批判原则和价值立场,包括:批判宗教神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批判政治、市民社会二元化中所体现的对个体与类和谐统一的追求及以人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类解放理想,对我们今天的马克思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马克思早期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外壳,通过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相互作用来阐明阶级解放与社会进化的辩证法,从而加快自身世界观的转变。他在赞扬黑格尔辩证法运行原则的同时,致力于为辩证法打造唯物主义内容和共产主义主题,使其指向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扬弃以及劳动主体即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公共产品理论是西方现代公共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西方公共经济学的基点.文章研究发现虽然在马克思的论著中没有出现公共产品的字样,但事实上在马克思的论著中确有许多公共产品思想,其中较集中体现在1875年的<哥达纲领批判>中.文章比照现代公共产品特征与分类,解读马克思论著中的公共产品特征、分类以及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证明马克思的公共产品概念比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概念早了80年.  相似文献   

18.
曾凡跃 《探索》2003,23(4):114-117
马克思科学的个体观 ,是实践的个体观 ,也是辩证的个体观。对个体的本质、个体的发展的辩证理解 ,是马克思科学个体观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 ,也是马克思的个体观得以扬弃旧哲学个体观的内在机制。个体辩证法还是马克思辩证法系统以及马克思的历史观和人学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19.
克罗茨纳赫时期的历史、政治和社会经济制度比较研究,对马克思国家现的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这一时期的研究,马克思对黑格尔理性国家现产生怀疑,并萌生了经济结构决定政治设施,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家,阶级对立起源于经济事实的唯物主义观点,为全面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理性国家观和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现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克罗茨纳赫时期的研究是马克思思想转变和唯物史现创立过程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