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推动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战略的实施、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表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2.
顶层设计、包容性增长与和谐社会是我国领导人和会议文件在不同时段提出的不同概念。它既是为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困难、矛盾做出的高层回应,也是对国家建设进行的远景规划,分别指明了后改革开放时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式及战略任务,其中心内容是在制度构建的基础上实现公平正义。明确三者的各自内涵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厘清今后改革的思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小拥 《世纪桥》2011,(19):65-66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是学术领域国际合作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学者的智慧。与其把包容性增长视为外来的概念,不如把它看做包含普世价值的全球共识。中国理应成为包容性增长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4.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管理方式的调整,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社会管理方式上同步调整。当前,包容性增长呼唤着社会管理创新,也只有通过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够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5.
包容性增长是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包容经济的增长下,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就是给予残疾人群体更全面和周到的关怀,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率的支持服务,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现状、成绩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改善路径和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包容性增长预设了一个基本前提:包容是有层次的,它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以世界和谐为目标。虽然这个概念在国内和国际层面上都包含社会公平的基本理念,但它在这两个层面的社会诉求存在差异。国内层面,主要侧重于机会平等、全民参与和成果共享;国际层面,主要侧重于尊重差异、共赢共存和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本身是一个经济概念,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生态和环境保护不容乐观的这些现实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一概念,表明了中国治国理念的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包容性增长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一脉相承。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出这一理论的初衷和愿望。这一新的理论的提出,遵循着公平性、包容性和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发展理论的科学性、发展机会的均等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等规范。包容性增长包含着对公平正义的热切期盼,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追求的是对人民的价值和尊严的维护,包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增长"一词由亚行于2007年首次提出。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讲到"包容性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其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均等,终极目标是成果共享。包容性增长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性,能提高社会包容度,有助于消除社会排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实现包容性增长,要转变发展观念,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
杨玉珍 《求实》2012,(3):40-43
社会普遍服务是电信产业领域普遍服务在全社会的延伸,建立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公平、可获得、全覆盖、可持续等原则以及其人文普遍服务、产业普遍服务、信息知识普遍服务等内容正是包容性增长模式所追求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的构建理应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以善治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演变进行总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了善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并就我国如何推进善治,实现社会和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便是和谐社会成本的支付。政府作为社会成本支付的主体,在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阶段,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政府在支付和谐社会成本中遇到的外部环境问题和技术操作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构建和谐社会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和谐哲学范式”的转换;由“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的转向;由“主体性思维”到“主体间性思维”的凸显;由“统一性思维”到“尊重差异与协调多样思维”的发展;由“两极对立思维”到“共存共赢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政府的行政体系和市场体系是控制社会、影响社会的最大的两股力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政府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体系在创造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民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和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将政府的能力同时界定在管理社会、服务社会、培育社会这三个方面,才能使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文海 《学习论坛》2005,21(9):13-16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系统思想,正确运用系统论的原理进行系统分析,抓住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理顺十大关系,着力解决十大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是“重民生、保民生、安民生、强民生、和民生”。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总趋势,也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界定了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文章分析信息化对这定义中6个方面建设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反垄断法历来被法学界和企业界通称为“经济宪法”,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油价持续上涨和经济民主的价值观来看,反垄断立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文章认为,应从加强对行政垄断的规制入手,规范程序,健全机构,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反垄断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诸如利益分配失衡、贫富分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些不和谐现象背后无不与政府治理的不和谐有关.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角度看,公民参与对实现政府治理的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实中我国政府治理过程中公民参与存在的缺陷,当务之急就是要探寻能够克服这些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邹安乐 《学习论坛》2006,3(11):10-12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原则有: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发挥利益协调的价值功能;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推进科学发展的价值实践等。认真研究这些价值原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是唯物史观的瑰宝,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理论作指导,必须充分认识和重视社会活动主体人的作用,坚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所构成的文明系统在社会和谐中的功能,构建全面的和谐社会;必须充分认识和谐社会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通过艰巨的努力,构建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