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困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自2011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也将山东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蓝图勾勒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快开发海陆资源和发展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推动H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蓝色经济既孕育着新的发展空间和领域,也蕴含着新的资源和市场。充分认识蓝色经济对人类的重要价值,发挥海陆资源的潜力,制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优化日照市区域经济布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力和加速阶段。青岛市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中心城市,应紧紧抓住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全面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强化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发展深海高新技术事业,将海洋经济培育成青岛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关于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确立和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华民族走复兴之路的伟大创造与壮举。空间经济学理论揭示,蓝色经济涵盖的主体是对包括陆域国土、海洋国土及领空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以生产关系调整和生产力空间布局重新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形态;海洋经济涵盖的主体是对海洋国土资源的综合开发,以海洋为空间依托而形成的经济形态。蓝色经济作为一个具象表现的经济形态,是一个不同于海洋经济概念,而又包括着海洋经济所涵盖主体内容的全新经济概念,这一概念决定着一种新的商品经济形态的建立;决定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实施新的科学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战略意义,其发展脉络应落脚在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与海洋发展战略的整合与提升上;对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经济区核心区的重大命题,应从战略层面予以功能定位,明确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一湾两翼"新布局。围绕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海岸经济区和航运物流区等重要节点调整海洋功能区,并采取本文提出的6条建议。  相似文献   

6.
青岛市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本土优势谋划、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发展:按照"海陆统筹、科技带动、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的先行试验,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大力培育海洋新兴和高端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国家蓝色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引擎,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全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点课题。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战略之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大战略融合交汇,东营成为全省唯一全部纳  相似文献   

8.
广西将西江经济带列入“十二五”规划,随后在政策方面取得国家支持,形成与北部湾经济区双核联动发展,以此推动形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然而,西江经济带发展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已影响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推动西江经济带建设,应加快编制规划、实现科学布局;确定西江经济带重点城市经济战略格局;培育市场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拓宽船舶业务发展;打造梦幻旅游、实现生态文明和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省委、省政府把黄河三角洲开发确定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先后列入了国家“十五”计划和“十一五”规划。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复批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黄河三角开发进入了国家战略层面。今年两会期间,温家温总理在参加人大山东团审议时又一次指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对山东发展将起到带动作用。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为我们壮大区域经济,提升竞争实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次明确的把广西划分为桂东、桂西、桂南、桂北、桂中五大经济区,提出了各个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优势产业。10年来,各地按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全区五大经济区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大了对区域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桂南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经济不断壮大,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桂中经济区的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工业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海洋产业发展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也给山东发展蓝色经济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应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紧抓历史机遇,调整产业布局,培育海洋优势产业,为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报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送审稿)的请示》(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该经济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山东省的东营市、滨州市,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和烟台市的莱州市,共六市19县,其中滨州市和东营市是整建制纳入该区。  相似文献   

14.
东营市是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和开发建设主战场,是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进黄蓝国家战略的实施,“两个率先”的实现意义重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破口是促进节能减排,中心环节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根本保障是加快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5.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人才众多,海洋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但同时,也存在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海洋生态环境脆弱,淡水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目前,半岛蓝色经济区面临新一轮蓝色经济浪潮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其他海洋经济区的诸多挑战。因此,建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建成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先导区。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春提出了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现已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给山东省海洋经济和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要把握机遇,利用半岛的区位优势、海洋资源优势、经济产业优势、海洋科技优势,在政策制度上创新,形成以青岛为龙头的半岛城市群分工明确、错位、协调发展,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成我国的海洋开发和生态建设的示范区,宜居城市群示范区。  相似文献   

17.
湘南经济区发展有其有利条件,要把握好其战略方向,布好产业局,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对接华南经济圈”的要求做好规划和布局工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行小城镇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济南都市圈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省"重点带动战略"中的两大重点板块,在区位、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上有着显著差异和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大经济区产业对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但是济南都市圈自身所具有的不足和两大经济区规划实施所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也使两大经济区之间的产业对接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把“发展海洋经济”写入《公报》意味着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蓝色新引擎”开始启动。这对致力于发展蓝色经济、建设蓝色经济强市的青岛市来说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文化与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发展、创新蓝色文化是把青岛打造成国内领先的蓝色经济强市的精神动力支持,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转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是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区域,核心区建设事关蓝色经济区全局,必须利用沿海优势,整合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联动全省以及全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是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山东半岛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培育现代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