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超 《公安研究》2011,(3):74-77
发挥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全民监督作用,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成为当前亟需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当前网络监督面临的主要困境,公安机关要正确认识网络监督的是与非,科学统筹网络监督的守与攻,妥善把握网络监督的紧与松,区别对待网络监督的利与弊,深刻反思网络监督的堵与疏,最大化发挥网络监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监督及其制度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监督的兴起是社会民主、公开、平等的推动力。网络监督虽然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提供了一条新的监督途径和平台,但网络监督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走制度化道路,实现网络舆论监督与现有体制内监督力量的有机结合。完善的制度建设是网络监督健康发展的保障,通过科学有效的制度化建设,让网络监督健康有序发展,使网络监督对廉政建设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孙子凤 《现代领导》2010,(12):19-19
去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贺国强在考察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信息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网络举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中央领导的首肯,标志着网络监督由民间自发监督上升为国家制度监督。借助互联网反腐倡廉,对深入有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国栋 《传承》2012,(4):34-35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反腐倡廉的效果,就必须在网络监督机制上下工夫,要建立网络监督机制。要建立网络道德教育机制、推行网络实名制、建立网络舆论收集研判机制和健全网络舆论理性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5.
徐国栋 《传承》2012,(2):24-25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它有利于推动公民社会的建立,有利于弥补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有利于提升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有利于提升对贪污腐败分子的打击效率和力度,同时有利于对官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但是,网络监督还存在着监管机制不健全、网络信息的真伪难以核实和容易出现网络监督的幕后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6.
《公安研究》2013,(11):94-94
田旭明在《理论探索》2013年第3期撰文认为,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的互动互促有其现实必要性,这主要体现在:网络形成对制度反腐的最广泛关注和监督,网络反腐纳入制度化轨道能够引导和规范非理性的网络监督行为。网络反腐与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机制、惩治和预防机制的互动互促,可以提升反腐倡廉实效。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互促的实现路径是:将网络反腐具体工作纳入到制度反腐的整体框架和程序中,加快网络反腐的法制化建设,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创设制度反腐与网络反腐互动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周蒋浒 《传承》2012,(20):20-21,27
高职院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路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构建反腐倡廉责任体系;立足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制度,充分发挥制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保障性作用;加强监督,切实发挥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惩防并举,充分发挥惩处的警示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监督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有机结合,是网络政治的重要功能之一。网络监督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在表达切身利益、反映自身诉求、关注社会热点的过程中,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行为。网络监督作为信息时代媒体监督的新形式,具有传统媒体无法相比的巨大优势。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监督主体的广泛性、监督方式的多元性和监督过程的公开性是网络监督的独有特征。网络监督有利于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有利于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有利于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媒介,网络监督具有快捷性、交互性、自由性和匿名性等特点,发挥着警示和教育领导干部、提高反腐效率、促进社会和谐、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等积极作用。同时,我国网络监督信息存在着真实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不强,代表性不够充分、理性思考不足,一些领导干部对于网络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网络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为此,要进一步增强网络监督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高网络监督主体的素质,政府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积极应对网络监督,加强网络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工作等。  相似文献   

10.
赵福燕 《前进》2011,(12):53-54
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规范会计运行,关系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的全局。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会计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会计运行,强化会计的管理职能、监督职能,对维护经济秩序、遏制  相似文献   

11.
欧琳宗 《传承》2013,(2):46-47
针对当前严峻的反腐败形势,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反腐败策略,关键要做到:完善教育机制,提升廉政素养;自上而下地实行财产申报制度;积极发挥网络监督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士军 《群众》2010,(6):70-71
<正>审计制度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它不仅是维护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也是加强行政权力监督、完善反腐倡廉体系的重要组成。强化审计监督在反腐倡廉监督机制中的积极作用,对提高审计社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不仅拓宽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渠道,而且其彰显的社会力量对于反腐倡廉工作具有强大的监督作用。认真研究新媒体对于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科学的思路和对策,对于进一步提高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网络反腐对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意义:网络揭腐推动着中国反腐格局向纵深方向发展,可有效降低反腐的边际成本,推进制度反腐的形式创新,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论述了网络反腐的倍增效应、蝴蝶效应、置顶效应对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和网民素养提出的新挑战;提出了网络反腐倡廉建设的策略思考,即通过健全网络揭腐制度、完善网络法制建设、强化网络监督、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反腐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网络反腐:执政党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反腐已经成为公民反腐监督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传统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它对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带来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反腐,必须加强执政党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加强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网络反腐与其他反腐形式相结合,并要处理好公民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保护、网络反腐成本与反腐效率等关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民间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兴的监督形式,日益引起各方重视和广泛参与,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强、自由度高、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等特点,民间网络反腐也面临着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7.
效能监察是反腐倡廉与加强企业管理有机结合的最佳切入点.是改进招投标管理和加强企业党风建设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措施。《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赋予了监察部门监督检查和组织协调职能,确定了企业监察部门的作用和地位.为开展招投标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对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增强对行政和司法权力运行的监督实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结合浦东新区实际,就进一步发挥国家权力机关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必须不断拓展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渠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众监督是一切监督的"原点".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把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确定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重要内容,依靠人民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成效.但是,无论从反腐败工作深入的需要,还是从群众本身的愿望上看,群众反腐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充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监督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要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发展,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拓宽群众支持、参与和监督的渠道,进一步发挥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党内监督和处分问题,作了细致而详尽的规定,这对于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对于加强党内监督,发展党内民主,促进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保证。药监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两个“铁律”,对于构建药监系统反腐倡廉的防范体系,深入推进药监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加强药品监管工作,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按照“两个条例”的要求,药监系统构建起反腐倡廉的防范体系,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化,至少要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