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深刻地阐述了充分发展商品经济的必要性,突破了把实行计划经济和发展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指出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然有竞争。《决定》特别指出,对外要开放,国内各地区之间更要互相开  相似文献   

2.
刘勇 《实事求是》2000,(2):37-38
我国加入WTO ,旨在加快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通过降低关税壁垒等措施来使我国对外贸易逐步自由化 ,从而充分利用国际市场 ,将现代化建设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然而 ,目前国内各地区之间为了自身的特殊利益而形成的许多区域性市场壁垒 ,严重阻碍了国内统一开放的大市场的形成 ,也极不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中央政府必将借助于加入WTO带来的强大“外逼机制” ,尽力消除地方主义 ,促进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进一步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无疑 ,加入WTO ,将对我们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调整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民族理论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是 :发展社会生产力、解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本质所在 ;民族平等是民族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民族团结是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力量源泉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 ;振兴民族经济 ,加速现代化建设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解决当代民族问题的核心 ;大力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正一是要通过双向开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二是通过内外联动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促进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三是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根据重点合作方向,促进国内协同发展,把西部地区、珠三角和东南亚地  相似文献   

5.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的所有制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各种所有制形式完全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加快推进宁夏现代化进程,必须突出战略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加快投资建设步伐,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促进重点骨干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加快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现代化进程,推进科技教育现代化和政府现代化,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各自治州、市、县(市、特区、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各地区党委和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省军区党委,各人民团体: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和党的十五大精神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淮》2007,(9)
一、准确把握安徽的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化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也是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工业化加速的过程。推进工业化,对安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加速崛起,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工业的主动力作用;提高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强大的工业支撑;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也要依靠工业提供广阔空间;实现人均GDP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9.
努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民族地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我什1处理民族地区的各种问题,都必须牢牢掌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千...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对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看,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保持本地区较快的发展速度,还可以带动和促进不发达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是全国GDP翻两番的重要基础;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工业化,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是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经济体系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重要条件;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是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11.
推进现代化商贸城建设对樊城而言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命题,它既是当前拉动樊城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也是为了造就樊城适应新世纪发展的比较优势的需要。在建设现代化商贸城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一)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建设现代化商贸城是樊城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也是全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的思想,各项具体工作的部署实施必须服从于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和要求。辖区内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树立整体观念,在建设现代化商贸城的问题上要打破中央、省、市、区级单位的界限,打破所有制界限,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实现优势互补,发挥1+1〉2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经济结构失调,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老大难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各地区、各部门 在大发展中竞相铺摊子,追求“大而全、小而全”,进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全社会投资总量过大而单个项目规模偏小,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七长八短而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雷  相似文献   

13.
特木钦 《实践》2014,(5):23-24
<正>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要实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除了加大经济投入和政策支持外,更要重视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为此,必须通过加强民族地区的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一、加强民族地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加强民族地区公民道德建设,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基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明确而又一贯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是从现代化建设、党的基本路线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特定范畴而言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经验教训的总结,是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任务决定的,是由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决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求各项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又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在新的形势下,要排除各种非议和干扰,继续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朱德是党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十分重视经济建设特别是农业建设的领导人。他很早就提出"经济建设是基础"。"要发展农、工、交通等事业",把农业摆在首位。主张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初步结合。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积极主张出口农副产品打开开放窗口,倡导国家间"互相协作,共同繁荣"。鲜明地提出要让全国农民"集体富、家家富、个个富、共同富裕"。因此,研究朱德的"三农"思想,对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9,(8):72-73
日前,中央纪委、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通知》,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继续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是否行动迅速、工程项目规划和立项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是否依法合规、  相似文献   

17.
35.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行为有着直接影响。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重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法手段获取个  相似文献   

18.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江泽民主席和中国政府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之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中国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十个五年计期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基础设施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要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20.
大力培养科技人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完善机制、合理使用则是稳定队伍,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重要前提。建立吸引与留住人才的管理体制──改革用人制度。要打破传统的统包统配办法和部门、地区所有制观念,逐步形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竞争机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智力资源,实现人才的双向选择和聘用合同制,使个人择业权和单位择人权相结合得到真正落实,促进人才合理、有序的流动,让科技人才有更广阔和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在部门和单位内部,形成竞争上岗的机制,使每个科技人员都能在合适的岗位上最大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