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09,(18):35-35
当大臣没有谁不想升官的——别说大臣,就连什么太监、宫女、嫔妃,那都是时刻琢磨着、记挂着要不惜一切高升一级两级。小官想当大官,小太监想当总管太监,嫔妃想当皇后、皇太后,等等等等。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本来嘛,伺候皇帝那是多辛苦的活儿,没点儿奖勤罚懒的回报,谁乐意千这勾当。  相似文献   

2.
张鸣 《法制博览》2011,(7):37-37
被阉割了进宫服侍皇帝和后妃的人,学名叫宦官。贬则叫阉人,阉竖,中性的叫寺人,褒则为貂硝,常侍,黄门。到了明代,则变成太监。明代的太监,尤其是司礼监和司马监的太监,权倾朝野,所以,又被尊为公公。到了民间,则讹传成老公。不管称呼他们什么,历朝历代,这些缺零件的男性.其实是最靠近权力中心的人。  相似文献   

3.
在如今的一些宫廷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能看见某某皇帝这样问身边的太监:“今天可有人提交奏折?”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4.
林仕谋 《法制博览》2011,(15):68-69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可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妻妾之众,可以想象。那么,她们是如何生活的呢?在一些影视文艺作品中,对这个神秘的“禁区”,随意杜撰,造出许多不近情理而又离奇的故事来。有的说,皇上每夜都要“召幸”一位后妃,要召某妃侍寝,由太监背着或抬到皇上下榻处侍寝,也有的说皇帝人寝被角不裹,被召幸的妃嫔脱光衣服后,就从脚下爬进去等等,这些都是不近情理,凭空臆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太监名将,哥特人之锤纳尔西斯,太监名将,罗马史上最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之一,毕生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他是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位于地中海以东到里海之间的高加索山麓,是东罗马帝国和第二波斯帝国之间的东北前  相似文献   

6.
太监三昧     
乐朋 《法制博览》2009,(16):80-80
太监名声不好,原因有二。一是,去势的男人,不继香火,为断子绝孙之人,不祥至极,死后也不得葬于祖茔;二是,太监在宫中干坏事的太多,闹得朝纲紊乱、祸国殃民,史不绝书。但看了唐国强、王刚等主演的电视剧《江山风雨情》后,我对太监这个中国特有的“国粹”之一,却生出寻其三昧的念头。剧中,太监总管王承恩与首辅大臣的周延儒有番对话。周问王:可知太监的第二种写法?王答不知,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09,(19):69-69
李东阳是明代著名诗人.曾做过大学士、少师。儿童时代,他能文会诗。善于对子,聪明过人。这事传到皇宫里,皇帝感到十分惊讶,便宣他进京。当时李东阳才六岁,他来到京城,进了皇宫,可是皇宫的门槛很高,由于他人小跨不过去。皇帝见了,不禁笑了起来。太监把李东阳双手抱起,李东阳这才过了门槛,进了大殿。  相似文献   

8.
戊戌政变后,光绪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监控起来,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即便是在瀛台幽禁时期,光绪也是有逃跑机会的,对他的看守并不像传说中那样严,究竟他是皇帝,那些看守的太监不至于特别无礼,像对待囚犯那样对待他。  相似文献   

9.
在封建社会,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容、功、言)是女人必须奉行的人生准则。对于妃嫔来说,宫中事务有内务府管理,国家大事有皇帝、大臣处理,吃穿住行有太监宫女们伺候,她们只是皇帝传宗接代的工具和举行典礼时的陪衬,不能有自己的意志和个性。“就在清王朝晚期,却出现了一名妃子,她敢于冲击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0.
张佳玮 《法制博览》2010,(14):76-76
唐鲁孙老爷子考证清宫旧事时说,“阉”这个字,本来没那么血淋淋触目惊心的含义。阉人者.日暮闭门之人也,也就是下班时负责关关宫门的。但后来闪为担任此职者大多经历过《葵花宝典》“欲练神功”那节手术,所以用这个词直接替代了那类人物。又说,隋唐之前,地位较高的内监叫做“太监”,本来是个蛮好的尊称。但唐高宗后,因为大规模采用阉人来担当太监,于是这个词也就随之悲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