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西方民主政治遭遇严重的合法性危机和治理危机。行政民主试图通过政府管理的民主化来对西方民主危机进行回应和拯救,但其视域仍然没有跳出传统政府治理的思维范畴,治理民主则进一步超越了将民主限定于政治与行政论域的民主理念,从民主实现的路径、方式、功能等方面全方位探寻当代社会民主治理的可能性。西方国家从行政民主到治理民主的实践探索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它们在参与的面向(主体)、追求的目标、主要论题域、主张的理性类型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两分法,从逻辑上可以建构出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的四种关系类型.传统中国倾向于“低度的行政民主+低度的民主政治和行政”.受制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国近年来在民主行政方向的改革成效甚微,而在行政民主方向的改革却进展顺利.然而,行政内部民主的发展并未能促进外部公民参与,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在性”问题、地方政府权力出轨和行政的政治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带来政府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由政府行为所引申的行政诚信问题无疑是行政伦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政府内部监控是一种重要的自我约束机制,对行政诚信的建设起着内部监督促进的作用。在阐明行政诚信和政府内部监控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行政诚信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而探讨了行政诚信与政府内部监控的耦合之处。  相似文献   

4.
任何权力都具有潜在的扩张性、腐蚀性,不受约束和监督的权力,最终必然走向腐败。只有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将行政主体的管理活动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法治的政府。  相似文献   

5.
国家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基层群众自治是基层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充分利用民主政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过程。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基层群众民主权利得以彰显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和民主行政之间有着内在逻辑的一致性。服务型政府建设重要的不在于预设的规范和特定的模式,而在于以公民和社会为本位,体现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在本质上,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民主行政实质。在实践中,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民主行政维度主要体现在以追求公共利益为核心理念,实行服务行政、阳光行政、领导行政、法治行政、回应行政。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的核心是使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体现的是一种权力与责任义务的平衡,它是我国建立责任政府重要的制度实现形式,而通过立法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是强化和明确政府责任、改善政府管理、建设责任政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针对行政问责立法中的形式问题和内容问题,构建中国特色的行政问责法,健全问责架构、矗善问责机制、明确问责方式、统一问责程序,真正实现行政问责走向依法问责。  相似文献   

8.
2003年以后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大规模建立并运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问责制度自身的问题以外,问责文化的不足成为制约中国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与运作的主要原因。从政府角度看主要表现为行政文化缺失,包括管理价值成为公共行政的唯一价值,"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缺乏民主和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缺乏道德自律;从公民和社会角度看,表现为权利意识淡漠与民主参与意识不足;公民与政府官员共同患有的公共精神匮乏与法治观念薄弱也是行政问责文化危机的主要表现。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利益冲突、信任缺失和社会价值失范等是造成行政问责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也给行政问责文化的孕育与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既往的诸多典型事例启示人们,当今的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依法行政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行政方式创新实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就是必须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秩序行政转向服务行政、单纯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为主的现代行政模式,质言之,需要将政府的角色认知由"必要的罪恶"转变为"民众的伙伴";民主的基本品格是自由和平等,行政民主具体表现为体现广泛参与性、两造互动性、平等协商性、可自由选择性(民主四性)的行政方式创新,行政民主化不仅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渐次生发的行政革新过程;行政指导是行政监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的新事物,是代表性的柔性行政方式,行政指导的理念、特点、功能、类型、程序和救济制度值得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通过深化认识和立法建制,妥善运用并充分发挥出行政指导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抓手作用;同时,行政指导行为的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也须高度重视、认真克服,努力实现行政指导行为的法治化,提升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高效行政的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是西方国家行政学中一个有经久影响力和讨论价值的理论,被专家们认为是行政管理实践的核心要点。本文运用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来考察中国的国家管理实践,揭示其分析价值,沟通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对话。笔者提出,如果理解正确、运用恰当,西方政治与行政两分的讨论可以为中国进一步的行政和公共政策改革提供十分有益的视角和思路,即:注重政治与行政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独立问责、以民主政治和精细化管理的精神改革中国的政治决策程序和提高政府机关的行政能力,综合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既往的诸多典型事例启示人们,当今的行政监管执法过程中必须树立现代依法行政观念,才能正确引导行政方式创新实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提出了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首先就是必须重新认识政府的角色和职能,由消极行政转向积极行政、秩序行政转向服务行政、单纯的刚性管理转向柔性管理为主的现代行政模式,质言之,须要将政府的角色认知由"必要的罪恶"转变为"民众的伙伴";民主的基本品格是自由和平等,行政民主具体表现为体现广泛参与性、两造互动性、平等协商性、可自由选择性(民主四性)的行政方式创新,行政民主化不仅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渐次生发的行政革新过程;行政指导是行政监管执法和服务过程中的新事物,是代表性的柔性行政方式,行政指导的理念、特点、功能、类型、程序和救济制度值得认真研究和系统梳理,通过深化认识和立法建制,妥善运用并充分发挥出行政指导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的抓手作用;同时,行政指导行为的固有缺陷和负面效应也须高度重视、认真克服,努力实现行政指导行为的法治化,提升依法行政、民主行政、高效行政的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指导制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以来,历届党代会报告都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阐述。本文通过梳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职能定位、政府机构、制度建设、管理方式方面的逻辑思路,对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整体走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民主行政理论视角,通过分析新公共管理运动中,政府再造者对政府与其内外部行政环境关系的调整,本文认为新公共管理在追求行政效率的同时,也蕴含着对分权、参与和回应性等民主价值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中的我国行政法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 ,我国行政法制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并逐步走向高效、民主、法治的轨道。我国行政法制的发展需解决如下问题 :加快完善行政法律体系 ;维护法制统一 ;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推动公共行政协调发展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加快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行政生态存在的重大理论缺失使其难以有效指导公共行政以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本质上属于代际公平的范畴,从代际公平的本义切入,寻求政府管理与代际公平的契合,就是要推行生态行政。生态行政是对行政生态的修正和政府处理资源环境问题及维持社会代际公平的必然选择。推行生态行政需要从斧正行政目标、强化政府环保责任、平衡政府权能、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约束政府生态管理行为等方面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行政文化由集权化逐步走向民主化,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在引导我国行政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探讨有助于我国政府建设协商民主式的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7.
民主行政是现代行政的本质特征,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改革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的背景下,面对我国政府民主行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民主素养,建立程序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确保民主行政的制度机制等方面探寻民主行政本土化的现实建构路径,已成为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亟需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论行政合同中权力因素与契约精神的“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同是现代社会民主观念的产物,它一方面体现了合同的契约精神,另一方面又具有行政权力的因素,形成了二者的悖论。由此从深层次上来讲,行政合同的本质是,它既是政府用来加强经济干预的手段,又是公民对政府权力进行限制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建设责任政府,必须在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政府行政权力的民主责任控制,加快形成多元复合的政府问责制度。为此,要明确划分行政责任,推行行政问责制度,着手完善政治问责机制,健全政府问责的机制与程序。  相似文献   

20.
论公共行政发展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共行政发展所蕴含的民主价值取向是推动政府行政模式从效率至上向社会公平至上和服务至上模式转换的重要因素,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西方国家在现存制度框架内推行政府改革、发挥政府的行政效能和体制内各个组成部分的合力、间接维护政治统治起到了有益的作用。在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与政府行政模式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政治建设目标,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