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罗伟 《农村青年》2013,(9):36-38
对于农民工来说,在城市里谋生堪称“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一位陕西籍农民工在外打工时,不慎遭遇车祸,成为终身瘫痪的残疾人。为了养活自己,他在网上开了一家小店,每月有七八百元的收入。2008年开始,他开始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奉献着爱心,资助的贫困学生多达数十人,募捐数额已经达到数十万元,然而自己却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  相似文献   

2.
情系贫困生     
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工,一个素昧平生的贫困学生,一个 偶然的相逢,演绎了一段感人 至深的故事。中国农业银行山东 省汶上县支行女职工郭荷荣,放弃了自己深造学习的机会 , 用自己准备上学的钱和贷款,默默地承担起一位贫困学生上学 的费用。4年来,她先后 资助近一万多元,却从来没有任何张 扬。直到有一天,受助大学生王芳来到汶上县委宣传 部,激动 地诉说4年来所发生的一切,人们才知道这段人间真情……  “知识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果眼睁睁地看着王芳 失学我的心不安啊!”  1997年8月,郭荷荣在农行汶上县支行郭楼乡营业所担…  相似文献   

3.
5月22日以后,"都江堰光亚学校"因为一个名叫"范美忠"的语文教师而出名,范美忠则是因为地震时他不仅置数十学生于不顾,率先逃避,而且事后在博客发文讲述自己当时的真实心境而饱受全国的道德审判,被讥讽为"范跑跑"。  相似文献   

4.
李小丢 《工友》2013,(4):50-51
《十年一觉电影梦》是导演李安以第一人称口述的方式,讲述自己电影生涯第一个十年的追梦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坚持"理想不死"的电影人的成长告白,更是一部探究"如何面对磨难和荣耀"的自我对话。站在荣耀的巅峰,李安却通过《十年一觉电影梦》告诉所有人,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没用的人":  相似文献   

5.
唐洪 《农村青年》2007,(10):13-15
邵建波是南京一家私营企业的老板,曾经满腔热情地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每次到外地出差。他都要去福利院、敬老院捐款;跟别人谈生意时。他要对方先答应资助一个贫困学生。然后才肯继续谈下去;困难群众向他求助时,他首先要询问对方是不是有过诸如无偿献血等助人为乐的行为…… 几十年来。邵建波共捐款300余万元。其中捐给政府慈善机构100多万、助学391人、助残320人;他还资助2000多个下岗职工创业致富。为此。他被媒体称为“慈善狂人”。 让邵建波难以预料的是,他的事迹被媒体“曝光”以后。竟然招来一大批骗捐、索捐者,有人张口就要100万。2007年5月8日。十多个索捐者找他要钱不成。竟然一起跑到他的家中大吵大闹。导致他患病的母亲口吐鲜血。当场昏迷,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仍于5月23日撒手人寰……  相似文献   

6.
贫困学生问题是每个高等院校都存在的普遍问题。理清高等院校贫困学生的现状,完善高校助学体系,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解决高等学校贫困学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小丢 《工友》2014,(1):50-51
正方文山说:"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不愿意当自己。"如果你要问本书作者李沐泽他为何选择在三十岁的当口辞职去远行,他的答案大概就是想去真诚地面对自己。他说:"我并不害怕这个世界的边界,从一开始就不害怕。那些道理十年前我就知道,可我依旧懦弱而犹豫,在自己的世界边界里徘徊,无法突破。我花了太多时间与这个糟糕的时代一起劝慰自己该做怎么  相似文献   

8.
曹旭峰 《工友》2008,(4):8-9
53岁的张道金系原湖北宜城酒厂职工。1975年,他到宜城酒厂当"临时工"。1995年,张道金被转为正式工,结束了长达20年的"临时工"生涯。在酒厂改制中,他在转正之前的"临时工"工龄算不算?张道金为此讨了数年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李子园 《农村青年》2007,(10):21-24
一个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作出惊人抉择:在几十万巨额手术费无着,生命可能随时逝去时,决定放弃治疗,把别人捐给自己的救命钱转捐给山区的贫困学生。 被资助的小姑娘偶然发现了“秘密”,通过媒体庄严承诺:谁能借我50万,将来还他100万!我要用这笔钱拯救资助过我的大学生哥哥的生命。 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美丽童话,还是大义小妹与爱心大哥缔结的生死盟约?两个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拉钩”约定:哥哥要好好活下去;妹妹要努力考入大学!最终感动了一位美国总裁,出资为拉钩“兄妹”圆梦。  相似文献   

10.
2010年,终究是该被人们铭记的一年。自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市陆续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数亿亩耕地受旱,数千万人饮水困难。各地群众万众一心,掀起了震撼人心的抗旱风潮,这期间也涌现出了很多感人的英雄事迹,本文的主人公,一个39岁的热血汉子,一个普通的农民,就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了一座爱的丰碑。而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他,就在他英勇“就义”后,乡亲们联名申请政府救助,踊跃捐款捐物,还在他的坟旁立了石碑刻了碑文,因为,乡亲们要永远地记住他,这位他们心目中的“抗旱助人英雄”。  相似文献   

11.
书荐     
《贤行润身》/季羡林因为生于1911年,季羡林常称自己是"满清遗少"。他认为自己内心的那面镜子,真实地映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社会变迁。本书收集了季老近年来发表的散文随笔,蕴涵着他一生的追求、理想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2.
谢国渊 《工友》2013,(6):44-44
有这样一位画家,一生只画花卉,尤其钟爱玫瑰。任凭世事风雨,他都潜心绘画,沉迷其中。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把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清新典雅、明快生动、色泽自然,让人叹为观止。由于他的执着与专注,他先后记录了169种玫瑰的姿容叶貌,绘成了举世闻名的《玫瑰图谱》。这本被称作"玫瑰圣经"的图谱,在  相似文献   

13.
书碟推荐     
《时代风采》2012,(10):32
《论中国》/(美)亨利·基辛格本书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本书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借钱     
周礼 《工友》2013,(9):49-49
多年前,张松年还是一个小职员,薪水很低,为了买房结婚,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张松年是一个特好面子的人,为了稳妥起见,他决定从自己最亲、最铁的朋友借起。首先他来到舅舅家,舅舅虽说是农民,但家里养了很多鱼,这几年也赚了不少钱。他想,向舅舅借万把块钱应该不成问题吧。  相似文献   

15.
老郑其人     
肖恒东 《工友》2015,(4):56
郑某,男,52岁,汉族,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某乡机关退养干部,括号副科级。出示这一简历,也许你会觉得多余,其实未必尽然。老郑这姓,实属好姓,不亚于12属相之首的鼠。倘得一官半职,必呼"郑某长"无疑。然老郑一生官运平平。在乡机关一直都干办公室工作,专为人作嫁衣,像走马灯似任过机关各办主任,但大都带个"副"字。其实,老郑自己并不在意这个"副"字。他常同人聊天打趣地恭维自己的祖先给占了个好姓,无论他主任职位怎么"副",人家还得称他"郑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吉林省临江林业局出现了一位对工会事业执着追求,对职工群众有着深厚感情并为依法维护职工利益殚精竭虑的工会干部,他就是被人们誉为"林区维权的坚强战士"的建安林机公司工会主席宫连宝同志。   几十年来,宫连宝同志硬是凭着一种坚强的意志,凭着对工会事业的追求和献身精神,凭着对职工群众的挚爱和热情顽强地工作着,努力地奋斗着。用他自己的话说:"人活着应该有精神、有追求,没了精神和追求,人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宫连宝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职工和企业的利益,他直面矛盾,仗义执言,凭着…  相似文献   

17.
为“偷艺”到鲍鱼厂当义工 郭炳坚是福建漳州市东山县人,从学校毕业后就顺利进入政府部门工作1992年,身为税务局干部又颇受领导器重的他,却渐渐厌倦了这样的生活。郭炳坚觉得自己性格急又比较耿直,在机关里上班很压抑,他想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在山东省惠民县,有一位叫程国明的农民,因为土里刨食的日子让他穷怕了,为了改变命运,做起了生意。历经数年,靠着自己的勤奋努力终于富起来的他,却重回家乡承包土地做起了“地主”。今年年初,借着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东风,他将两架飞机开回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在广阔天地里大展拳脚,干得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19.
曹旭峰 《工友》2008,(6):48-50
"见义勇为,匡扶正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见义勇为者用自己的行动体现着这种道德,并受到社会的尊重。湖北省通城县普通工人江雄章,在一次勇擒杀人犯时受伤致残,并成为名噪一时的英雄。当鲜花和掌声退去的时候,他却落入了尴尬境地:伤残鉴定被人怀疑"借残生财";好不容易通过政府出面找到一份工作,工资比最低工资标准还低,不久公司又以"临时工"为由将他无条件辞退……面对困境,他发出了"光荣一阵子,流泪一辈子"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
钟天竺 《工友》2013,(8):58-58
我喜欢吃橘子,而我父亲,再好的橘子也不吃。有时候我们劝他,诸如橘子富含维生素C啊,这个品种的橘子特别好吃啊等等时,他就强调说:"再好的橘子我也不喜欢吃,因为我根本就不喜欢橘子的味道。"他的话突然让我有了想法。是的,作为一个橘子,哪怕是再好的橘子,也照样有人不喜欢。这个世界上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爱的萝卜青菜,通往罗马的道路有千千万万条,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