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体制改革,实际上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即开始了。在政治体制改革面临深化之际,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轨迹进行回顾和反思,对于我们沿着改革之路继续探索前进,或许会有所启迪。一、拨乱反正,开始改革的必然环节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党的中心工作转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为了实现这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的现实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现行的体制结构已不适应中国社会的发展,它已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向世界的严重障碍,只有改革,才是中国未来的唯一出路;只有改革,才能使中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党的十三大决定则把政治体制改革提到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3.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政治改革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启动和支持了中国30多年来的经济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效率优势已经得到了历史的证明,并且成为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推进和深化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应该通过体制创新发挥效率优势,做到扬长避短。吉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郎毅怀的文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扬长避短》综述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认为应从抑制和消除腐败、削弱和克服特权等方面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体 制改革的深入, 政治体制改革也 要有领导、有步 骤、有秩序地结 合进行。 我们所说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坚持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取得一个发展经济所必需的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里程,我国的干部体制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之际,认真总结干部体制改革的经验与不足.对于今后进一步深化干部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不断向前推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的党的多次重要会议见证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发展和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多次重要会议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的部署的回顾,再现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主要包括党政分开、权利下放;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立高级干部离退休制度;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和发扬民主、建立法制等.这些思想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历过初步提出、系统提出的发展过程,并在邓小平晚年付诸实践.从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排除"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坚定不移地把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下去,完善党的领导,转变政府职能,为建立民主、高效、廉洁的政治体制而努力.  相似文献   

8.
仇小敏 《唯实》2008,(10):57-60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主要内容和价值目标等来看,通过政治体制改革使具体政治制度完善、健全、民主、规范与科学,即达到政治文明是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9.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必须进行的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和指导原则,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观点,为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根本依据。一、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各届全国代表大会都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坚定不移的重要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同样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提到全党面前,指出我们…  相似文献   

10.
成凯 《学习月刊》2012,(10):101-103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全面改革.国家层面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锋.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关注也开始加强。与此同时.社会上的各种思潮抬头.其中尤以启蒙思想影响最大。新闻改革正是在这样多元而复杂的语境中迈出目标并不特别清晰的步子。之所以说它步履有些凌乱.一是因为官方主导的意识形态至少存在左和右两大派系.对新闻媒体改革的方向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起,即已开始谈论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后经深思熟虑,系统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党和国家的紧要日程。  相似文献   

12.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一场革命。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之一,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还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本文就十四大报告中这方面的论述,谈一点学习体会。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是我们九十年代改革和发展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既包含经济体制改革,也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政治体制改革是整个改革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不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就不可能得到健康而顺利的发展。一、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政治体制是脱胎于革命战争年代而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基本确立的,是在大规模群众运动和不断强化指令性计划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党政不分、…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其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曾说:"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评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成为当前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话题。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围绕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对如何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过一系列论述,形成完整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体系。认真学习和切实贯彻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和逐步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文斌 《实事求是》2009,(4):76-7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领导文化体制改革是革除传统文化体制弊端、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提升文化生产力的三重因素交互影响的必然产物。文化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初步探索、系统展开、纵深发展三个阶段,其发展历程启示我们: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向。坚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正确方针,坚持与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相互衔接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并逐渐推进阶段(1978年底~1989年6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  相似文献   

18.
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顺利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本着这一精神,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刍议如下: 一、十七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作了重要的论述,全党全国也有共识。“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总之,今天我国的繁荣发展,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我们确确实实地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不能否认的。苏联东欧,同样也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但是他们的后果却是党和国家的瓦解,社会的动乱,经济大滑坡。以苏联东欧经验教训为参照,可以清楚看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起码有以下四条经验应该肯定。  相似文献   

19.
李默海 《求实》2004,2(8):4-6
严格说来 ,中国真正的现代国家之建设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提出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开始的。在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指导下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效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提升了党和国家权威合法性的程度 ,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形成。这些都是现代国家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林舒婷 《党史文苑》2013,(12):38-39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整,涉及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政权建设、政治体制、政治稳定、政治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内容。学习、研究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有助于我们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更深层次地领悟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立自觉的政治体制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